跳至內容

納華拉

座標42°49′N 1°39′W / 42.817°N 1.650°W / 42.817; -1.6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納華拉
自治區
  • 納華拉特許共同體
  • 西班牙語:Comunidad Foral de Navarra
  • 巴斯克語Nafarroako Foru Komunitatea
納華拉徽章
徽章
納華拉在西班牙的位置
納華拉在西班牙的位置
坐標:42°49′N 1°39′W / 42.817°N 1.650°W / 42.817; -1.650
國家西班牙
首府潘普洛納
政府
 • 區長約蘭達·巴爾西納英語Yolanda Barcina(UPN)
面積(西班牙的2.2%;排名第11名)
 • 總計10,391 平方公里(4,012 平方英里)
人口(2012)
 • 總計644,566人
 • 密度62人/平方公里(161人/平方英里)
 • 人口排名英語List of Spanish autonomous communities by population第15名
 • 百分比西班牙的1.3%
居民稱謂Navarrese (英語)
Navarro (西語)
Nafarra (巴斯克語)
ISO 3166-2NA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巴斯克語
建立自治1982年8月16日
議會納華拉議會
眾議院席位5 (of 350)
參議院席位5 (of 264)
網站Gobierno de Navarra

納華拉(西班牙語:Navarra西班牙語發音:[naˈβara]巴斯克語Nafarroa巴斯克語發音:[nafaˈroa]奧克語Navarra奧克語發音: [naˈbaʁɔ]),正式名稱是納華拉特許共同體Comunidad Foral de Navarra),常稱納華拉自治區,是西班牙北部的一個自治區。自治區僅轄納華拉一省,總面積10,391平方千米[1],2017年總人口643,234[2]。首府為潘普洛納

歷史

地名語源

第一次出現在書面文獻上的納華拉的名稱可以追溯到9世紀早期,在法蘭克王國史學家艾因哈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大帝的編年史著作中,出現了諸如「navarros」的表記。[3]其他的晚期著作如《法蘭克王國編年史》記載有「nabarros」。該名稱的詞源主要有2種說法:[3]

  • 巴斯克語nabar通格單數形式:nabarra,意為褐色的,多色的)。
  • 巴斯克語的naba(或卡斯蒂利亞語nava,意為平原) + 巴斯克語的herri(意為人或土地)。[4]

納華拉王國時期

中世紀早期,納華拉自治區居民以巴斯克人為主。位於埃布羅河加龍河之間的土地叫作「巴斯科尼亞」,在卡斯蒂利亞貴族統治之下被聯合起來。在穆斯林入侵和查理曼法蘭克帝國擴張之後,這片土地被分裂,並最終於九世紀時形成了兩個主要的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和潘普洛納王國。經歷了封建制,並受到它的強大鄰居阿拉貢卡斯蒂利亞法國的影響。

6世紀的伊比利亞半島在西哥特人的統治下沒有發生地震式的政治事件。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國王們在保留羅馬的舊有行政方式上比墨洛溫王朝統治者們更成功些,特別是在估稅和收稅方面。他們在統治早期比墨洛溫王朝缺乏一個宗教方面的重要優勢,因為信奉亞流派的西哥德統治者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羅馬人以及猶太教臣民在信仰上並不統一。

711年4月29日,「塔里克的山峰」塔里克·伊本·齊亞德帶領剛皈依伊斯蘭教不久的柏柏爾人軍隊在直布羅陀登陸,開始一連串的征服行動,瓜達萊特戰役不是一次孤立的柏柏爾人襲擊,它是一系列跨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柏柏爾人突襲的延續,這些突襲者在之前已洗劫了伊比利亞南部的幾個城鎮,可能自705-706年征服丹吉爾以來,柏柏爾人就開始了騷擾。

711年,貝提卡公爵羅德里克瓜達萊特戰役戰敗並被入侵的穆斯林殺死,其遺孀伊吉羅娜英語Egilona據傳與西班牙的第一位穆斯林總督阿卜杜勒·阿齊茲·穆薩·努賽爾結婚。西班牙伊斯蘭教將領塔里克·伊本·齊亞德征服,此時另一個國王阿基拉二世英語Achila II統治了西哥特王國的東北部巴斯克,他與羅德里克的關係尚不明確。阿基拉二世英語Achila II的硬幣據調查比羅德里克的要多,調查結果尚在領土部份兩人沒有重疊,西哥特王國可能在曾被分為兩派統治。從後來的中世紀基督教編年史中推斷,羅德里克的前任維蒂扎對猶太人的溫和政策引起了反對,導致羅德里克阿基拉二世英語Achila II發起政變。

由於兩人的嚴苛統治,導致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猶太人摩爾人巴斯克人倭馬亞王朝軍隊部隊提供了幫助。穆斯林著作《軼事集英語Akhbār majmūʿa》記載,考拉·亞胡迪西班牙語Kaula al-Yahudi統領着一支由猶太人和柏柏爾人組成的混合部隊,在作戰中表現出色。[5] [6] 穆斯林勝利之後,猶太人佔據了多個城市,甚至被穆斯林委託駐守西維爾科爾多瓦托萊多[7]歷史學家湯普森說:「無論西哥德人迫害猶太人的理由是什麼,這都導致了發起迫害的人的徹底滅亡。」[8]但是,《莫扎拉比編年史》並未記錄猶太人參與了穆斯林。

778年,法蘭克君主查理大帝南下進軍受挫,他率領兵將穿過龍塞斯瓦列斯山口回朝時,遭到巴斯克人伏擊。後來巴斯克人獨立,以庇里牛斯山為界卡斯蒂利亞、潘普洛納和阿拉貢、索夫拉韋西班牙語Sobrarbe里瓦戈爾薩西班牙語La Ribagorza(後來的阿拉貢王國)和帕拉斯成為擁有巴斯克人口的主要區域實體,所建立的國家到905年改稱為納華拉王國

824年納華拉王國成立時,當地的巴斯克地區領導人伊尼戈·阿里斯塔加冕為潘普洛納國王,並領導了反抗法蘭克區域政權的鬥爭。

費爾南多二世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後一個伊斯蘭教國家格拉拿達(1492年),從而結束了西班牙歷史上的收復失地運動

1509年,費爾南多以攝政名義架空自己的女兒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並將其囚禁。費爾南多於1512年後吞併了納華拉王國的南方領土(上納華拉)並宣稱繼承納華拉王位,達成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實權君主,從而使西班牙全境政治達成統一,1516年費爾南多死後,胡安娜的長子卡爾以與母共治的名義繼位,即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因而建立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並為了獨攬大權繼續將胡安娜囚禁至死。1524年上納華拉成為西班牙統一王國的一部分。期間納華拉的北方(下納華拉)以庇里牛斯山為界,依然保持獨立,仍稱納華拉王國。

母親為納華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父親為波旁家族納華拉配國王安托萬·德·波旁納華拉的亨利三亨利之戰取勝(1585-1589年,有的說法是1584-1593年;三亨利指:亨利三世、吉斯的亨利、納華拉的亨利)成為於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使得納華拉王國與法國成為同君聯合,1620年被正式併入法國,納華拉的剩餘部分被整合進法國

亨利即法國波旁王朝第一代君主亨利四世,他的四世孫後來成為西班牙國王,即費利佩五世,創建了西班牙的波旁王朝。

1833年,西班牙君主不再自稱納華拉君主。

地理

納華拉地處比利牛斯山西段南麓,這一帶山區以丘陵為主,僅南部埃布羅河有些平原。

氣候

本區位置偏北,冬季寒冷,冰雪覆蓋,但雨水充足。

納華拉首府潘普洛納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9.5
(67.1)
23.6
(74.5)
30
(86)
29.6
(85.3)
33.5
(92.3)
38.5
(101.3)
40.2
(104.4)
40.6
(105.1)
38.8
(101.8)
30
(86)
27
(81)
20
(68)
40.6
(105.1)
平均高溫 °C(°F) 9.1
(48.4)
10.9
(51.6)
14.6
(58.3)
16.4
(61.5)
20.2
(68.4)
25.2
(77.4)
28.2
(82.8)
28.3
(82.9)
24.5
(76.1)
19.3
(66.7)
13.1
(55.6)
9.7
(49.5)
18.4
(65.1)
日均氣溫 °C(°F) 5.2
(41.4)
6.3
(43.3)
9.1
(48.4)
10.9
(51.6)
14.7
(58.5)
18.6
(65.5)
21.2
(70.2)
21.4
(70.5)
18.2
(64.8)
14.1
(57.4)
9.0
(48.2)
6.0
(42.8)
12.9
(55.2)
平均低溫 °C(°F) 1.4
(34.5)
1.6
(34.9)
3.7
(38.7)
5.3
(41.5)
8.6
(47.5)
11.9
(53.4)
14.2
(57.6)
14.5
(58.1)
12.0
(53.6)
8.9
(48.0)
4.8
(40.6)
2.2
(36.0)
7.4
(45.3)
歷史最低溫 °C(°F) −12.4
(9.7)
−15.2
(4.6)
−9
(16)
−2.2
(28.0)
−0.2
(31.6)
3.8
(38.8)
7
(45)
4.8
(40.6)
3.4
(38.1)
−1
(30)
−6.6
(20.1)
−14.2
(6.4)
−15.2
(4.6)
平均降水量 mm(吋) 57
(2.2)
50
(2.0)
54
(2.1)
74
(2.9)
60
(2.4)
46
(1.8)
33
(1.3)
38
(1.5)
44
(1.7)
68
(2.7)
75
(3.0)
72
(2.8)
674
(26.5)
平均相對濕度(%) 78 72 66 65 63 59 57 58 62 69 76 78 67
月均日照時數 93 125 177 185 228 268 310 282 219 164 108 88 2,240
數據來源1: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9]
數據來源2: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10]

人口

雙語標誌牌,上方為西班牙語,下方為巴斯克語
2001年,納華拉會巴斯克語的人口比例圖
納華拉市鎮人口排名(2013年)[11]
排名 人口 市鎮 地域
1 196,955 潘普洛納 中部
2 35,369 圖德拉 南部(河岸)
3 21,120 巴拉尼艾恩 中部(潘普洛納都市圈)
4 18,414 埃格斯 中部(潘普洛納都市圈)
5 18,248 布爾拉達 中部(潘普洛納都市圈)
6 14,120 大錫蘇爾 中部(潘普洛納都市圈)
7 13,947 埃斯特利亞 南部(河岸)
8 11,201 塔法利亞 南部(河岸)
納華拉歷史人口變化圖
來源:INE[12][13]

經濟

納華拉南部平原種植小麥、蘆筍和青椒等。

礦業以開採鉀鹽為主,工業集中在首府潘普洛納一帶。

文化

納華拉首府潘普洛納以奔牛節聞名於世。

政治

納華拉與鄰邦巴斯克地區來往密切,語言有相當的共通性,歷史和風俗習慣也大致相同,但由於立場不同而各行其道。

內戰時,納華拉的保守派加入了弗朗哥陣營,而巴斯克地區三省則押注於共和政府英語Republican faction (Spanish Civil War)這一邊,雙方勢同水火。

弗朗哥死後,巴斯克民族主義領袖,起草擬定區域性自治綱領,企圖把納華拉拉入加盟。但納華拉還是成立了自己的自治區。

著名人物

參閱

參考文獻

  1. ^ Superficie y altimetrí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NE.[2018-09-05]
  2. ^ Población por provinci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NE.[2018-09-05]
  3. ^ 3.0 3.1 Bernardo Estornés Lasa, Navarra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1-12. in the Auñamendi Entziklopedia (click on "NAVARRA – NAFARROA (NOMBRE Y EMBLEMAS)")
  4. ^ Navarre. etymonline.com.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5). 
  5. ^ Jewish Encyclopedia, s.v. "Kaula al-Yahud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Arie Schippers (1994), "The Jews in Muslim Spain", Spanish Hebrew Poetry and the Arabic Literary Tradition: Arabic Themes in Hebrew Andalusian Poetry, 43.
  7. ^ Bachrach (1973), 32.
  8. ^ Thompson, 316; Bachrach (1977), 26, agrees.
  9. ^ Standard Climate Values for Pamplona. 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 [5 April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10. ^ Extreme Climate Values for Pamplona. 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 [19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11. ^ Navarre Population. [2015-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1). 
  12. ^ Poblaciones de hecho desde 1900 hasta 1991. Cifras oficiales de los Censos respectivos..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13. ^ Cifras oficiales de población resultantes de la revisión del Padrón municipal a 1 de enero.. INE.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4). 
  14. ^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 2010: List of players (PDF). FIFA.com: 29. 4 June 2010 [13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