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肇慶府學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要學宮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端州區正東路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認定時間1979年

肇慶府學宮位於中國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42號,是宋至清時期肇慶府的府級學宮文廟。1979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因當時屬高要縣管轄,故稱高要學宮,但並非古代肇慶府附郭縣高要縣的縣級學宮。

學宮始建於北宋崇寧初,元末兵燹被毀,明洪武二年重建,後經多次重修,抗日戰爭期間遭日機轟炸後嚴重受損,現僅存大成殿和西廡。大成殿坐北朝南稍偏西,面闊五間(23.5米),進深五間(20.8米),重檐歇山頂,共用36根楠木柱,斗栱為六鋪作單抄三下昂,明間補間鋪作二朵,次間補間鋪作一朵。[2]

肇慶府學宮歷史沿革表
時間 事件
北宋慶曆年間
(1041年-1048年)
端州知軍州事朱顯之創建端州州學,後為興慶府學,即肇慶府學宮的前身。
北宋重和元年
(1118年)
正式定名為肇慶府學。
元末 曾加以修查,後毀於兵。
明洪武二年
(1369年)
知府步從信重新鼎建。
宣德間
(1426年)
知府王瑩又將學宮撤而新之。
天順初
(1457年)
廣西瑤民起義,兩次占踞學宮,殿字毀壞嚴重, 知府黃瑜向上級奏請將學宮搬遷在府城中(今廣東肇慶中學和中山紀念堂之間)
嘉靖十年
(1531年)
巡按御史吳麟,知府錢鐸將學宮重新搬遷到現在的肇慶市正東路對學宮加以擴建,殿廡堂舍齊備。
嘉靖十二年
(1533年)
都御史吳桂芳於廟後建尊經閣
隆慶三年
(1569年)
同知郭文通辟廟左地建明倫堂
萬曆九年
(1581年)
知府王洋購民居建學門,把學宮延伸前臨大江,井護以石欄杆,聯接東、西街,立「松山正風、端水騰蛟,崇儒,貞教」等四石牌坊,陳萬言為之撰記。
萬曆十四年
(1586年)
學宮受洪水所圯, 知府鄭一麟重修為「左學右廟」,廟前(文廟)兩廡為戟門,列神廚、神庫、泮池橋,又於戟門之外櫺星門,南立黌官坊為二門。
萬曆三十一年
(1603年)
知府陳濂復買民地辟圖牆,遷起鳳、騰蛟兩坊於街外。石欄杆顏敗,督府周嘉謨鳩工重修。 在廟左明倫堂設四齋。儀門前列號房,前為儒學門堂,後為講堂即教授署。在廟後建啟聖祠,東為名宦,西為鄉賢。張鳴岡任督府時,戴熺任知府,在後山頂建「敬一亭」,亭中央立嘉靖皇帝撰的「敬一箴」豎碑,東、西立宋代名儒程顧的鐫「視、聽、言、動"四箴和范浚的「心箴」等碑。
明崇禎五年
(1632年)
知府陸鰲與通判史延旭又將學宮重新修葺。
明末 學宮遭兵毀
順治十五年
( 1658年)
肇慶知府楊萬春倡率當地紳士修復。
康熙六年
(1667年)
推官吳百朋、教授姚士裘又重修殿廡、戟門、泮池。
康熙八年
(1669年)
大風毀大殿、大魁樓、尊經閣和櫺星門。
康熙十一年
(1672 年)
兩廣總督金光祖,廣肇南韶道任竣,知府史樹駿,同知韓世林,通判董等捐款又把毀壞的建築物修復。
咸豐四年
(1854年)
「紅巾軍"與清軍交戰,學宮木材毀壞特甚。事平,署府郭汝誠令局紳籌款修復之。
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廢除科舉制度
宣統年間 「左學」(即試院)內的文物和建築均遭拆毀。
民國 十二年
(1923年)
兩廣軍隊交戰,戰火焚燒東門正街,學宮的頭門和文明門被火毀。因開闢馬路學官的櫺星門、東西兩坊、黌宮坊及石欄杆等建築物,盡被開路拆毀,並將青雲路改為朝聖路,路兩旁售給市民開設商店。
二十二年
(1933年)
在泮池橋前即櫺星門的舊址,改建為文廟頭門,兩旁圍以牆,中開三門、正門上漆紅榜貼金篆書「文廟」二字,井葺崇聖、鄉賢二祠和重造聖賢木主牌正其位。
二十九年
(1940年)
學宮遭受日機轟炸,教育館遂遷出。
三十一年
(1942年)
學宮被改作集中糧倉。
三十二年
(1943年)
學宮的東廡遺炸毀。在抗日的戰火中,大部份建築物遭受嚴重破壞,倖存的有大成殿、西房、大成門和洋池橋幾處,且皆彈痕累累。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學宮為高要縣糧食局倉庫,將大成門加高改建兩層辦公木樓。
1957年 將大成殿以南至文廟大門口移交高要縣文化館使用。
1959年 大成殿台基下沉,橢翼傾斜,成了危殿。為了搶救文物,廣東省人民政府撥出專款維修加固大成殿。
1971年 毀泮池和青雲橋,將所有的石料、欄杆等物,在東廡處壘築起「防空洞」,泮池從此被填平。
1979年 高要學官(肇慶府學宮)被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列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 廣東省人民政府又重新公佈「高要學官(文廟)"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立石刻立於學官門口,以標誌永遠保護。同時國家文物局和省、縣撥出專款修葺大成殿。
1987年 修繕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
2009年 肇慶市政府接收學宮,井交由肇慶市博物館管理使用。
2010年 學宮全面修繕保護工程啟動。
2012年 第一期工程完工後開展第二期修建東西兩廡廊工程,並進行洋池考古發據工作。程光工後開展
2016年 第二期工程竣工後對外開放。
2017年 在學宮大成殿西側建造碑廊, 對現存碑刻進行保護和展示。

參考文獻

  1.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2. ^ 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肇庆文化遗产.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9: 150. ISBN 978-7-80652-610-1.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