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艾尼克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株式會社艾尼克斯
Enix Corporation
原文名稱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曾用名營團社募集服務中心
(1975年至1982年)
公司類型株式會社
公司結局史克威爾合併
後繼機構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成立1975年9月22日
結束2003年4月1日
代表人物本多圭司(社長)
福島康博(創辦人、CEO)
總部日本東京
產業軟件、程式出版
動畫
漫畫
產品勇者鬥惡龍系列
星海遊俠系列
主要子公司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艾尼克斯美國
網站http://www.square-enix.co.jp/ 編輯維基數據

艾尼克斯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Enix Corporation)是日本一家電子遊戲動漫出品公司。其由福島康博於1975年9月22日建立,公司建立時名為株式會社營團社募集服務中心株式会社営団社募集サービスセンター,後於1982年易名為艾尼克斯[1]。公司名稱有雙關含義,既表示從灰燼中重生的神話鳥類不死鳥,又象徵世界第一台數字電腦艾尼阿克[2]

該公司由福島康弘於1975年9月22日創立,作為永丹社博樹服務中心(Kabushiki Gaisha Eidansha Boshū Sābisu Sentā)。「艾尼克斯」這個名字是對「鳳凰」一詞的演繹,鳳凰為會從自己的灰燼中重生之一種神話中的鳥,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機「ENIAC」。[3]

艾尼克斯以發行電子角色扮演遊戲系列勇者鬥惡龍而知名,於2003年和史克威爾合併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歷史

艾尼克斯於1975年9月22日成立,創辦時名稱為株式會社營團社募集服務中心,創辦人福島康博是一名建築師轉行的企業家[1][4]。公司最初發行不動產廣告小型報[5]。在1982年,公司開始全國業務的嘗試失敗後,新易名的艾尼克斯通過舉辦個人電腦遊戲程式競賽,開始踏入遊戲市場[6]。競賽獲勝遊戲之一是堀井雄二的《Love Match Tennis》。其成為公司發行的第一個PC遊戲[7]。另一個獲勝遊戲是中村光一的《Door Door》,其成為公司最知名的家庭電腦作品之一,公司隨後將其復刻到任天堂FC遊戲機平台。中村成為艾尼克斯一名關鍵程式設計師[6]

在接下來幾年裏,艾尼克斯為多種日本家用電腦發行了數部遊戲。與公司內部自己開發遊戲不同,艾尼克斯通過分配版稅,將遊戲製作外包給其它開發者[6]。艾尼克斯以遊戲機遊戲系列勇者鬥惡龍的發行而知名。系列前期作品的主要創作人員包括總監中村光一,編輯堀井雄二,美工師鳥山明和作曲家椙山浩一。FC平台的系列首作於1986年發行,最終在日本售出150萬份[7][8]。系列確立了艾尼克斯在業界的地位。

1991年,艾尼克斯在日本證券交易商協會(即後來的JASDAQ)註冊了股票[1]。艾尼克斯不久就開始通過其少年雜誌《月刊少年Gangan》出版漫畫。公司繼續與電子遊戲開發商建立關係,並在第四第五第六遊戲機世代發行了多部遊戲。因為艾尼克斯長期對手史克威爾宣佈為索尼PlayStation獨佔開發遊戲,艾尼克斯於1997年1月宣佈將為任天堂和索尼兩方的遊戲機發佈遊戲[9]。這使得艾尼克斯和索尼兩方的股票皆大幅上漲[10]。1999年11月,艾尼克斯列入東京證券交易所表明「大公司」的第一部[1][11]

與史克威爾合併

2001年6月,因為網絡遊戲越來越高的開發成本,艾尼克斯表示,有興趣同史克威爾和南夢宮在這方面合作[12]。同月,艾尼克斯為發行Game Arts公司的格蘭蒂亞系列,購買了該公司價值9,920萬日元的股份[13]。雖然艾尼克斯《勇者鬥惡龍VII》的營銷計入1999年,但遊戲數度延遲,直到2000年才發行。這導致遊戲在1999年財政年度收入為0,公司2000年上半年銷售利率下降一半,股票價值下跌40%[6][14]。艾尼克斯又在2001年日本《勇者鬥惡龍怪獸篇2》的銷售延遲中進一步受損,2001年上半年利潤跌幅89.71%[15]

史克威爾也在2001年遭遇財政困難,主因是劇情片《最終幻想:滅絕光年》的票房失敗[16]。然而,在2002年11月26日,艾尼克斯與史克威爾宣佈,為相互降低開發成本並與國外開發者競爭,將在次年進行合併[17]。合併延遲到2003年4月1日,隨着合併,新的公司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出現[1]。艾尼克斯與史克威爾的合併至少在2000年就有過考慮[16]

子公司

亞洲

1991年建立的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是艾尼克斯的部分子公司[1]。其最初名為豐島區北大塚大學,是一所教授遊戲開發的學校。截至2008年4月,其得到包括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在內的20所遊戲公司資助[18]

網星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網星網絡科技(北京)是史克威爾和大宇公司旗下毛里裘斯網星在2001年共同創辦的公司,負責在中國開發網絡和手機遊戲,並在後來將業務擴展到其他亞洲地區。其中產品之一為MMORPG《魔力寶貝》。子公司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合併中隨之轉入,但2005年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中國建立後,公司解散[19]

北美

艾尼克斯美國(Enix America Corporation)是公司在美國當地的首個子公司。其在1989年任天堂北美發行《勇者鬥惡龍》後建立。子公司1990年建立,但在1995年11月,母公司因銷量慘澹,決定不再於北美發行產品後,故公司關閉[20][21]。《亞瑟王和正義的騎士》是艾尼克斯唯一在北美獨佔發行的遊戲[22]

艾尼克斯美國股份有限公司(Enix America, Inc.)是艾尼克斯最後一個美國當地公司,其於1999年發行《勇者鬥惡龍怪獸篇 泰瑞的仙境》後,通過與Eidos合資建立[23]。原艾尼克斯美國公司職員保羅·德爾曼返回艾尼克斯美國擔任總裁。公司一直營運到2003年和史克威爾合併時[24]

產品

電子遊戲

在1983年至1993年間,艾尼克斯為NEC PC-8801MSXSharp X68000FM-7等日本家用電腦發行了遊戲。自FC遊戲機平台起,艾尼克斯開始發行大獲成功的勇者鬥惡龍系列,在和艾尼克斯合併後,系列已在全球售出3,500萬份以上[25]。雖然其前幾部作品由Chunsoft開發,但系列之後的本傳、衍生作品和重製版由HeartbeatArtePiazzaTose製作。勇者鬥惡龍系列繼續成為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重要資產。其它艾尼克斯發行的作品還有tri-Ace開發的星海遊俠系列女神側身像,其之後繼續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出品。Quintet為艾尼克斯開發了數部角色扮演遊戲,如超級任天堂平台的《雷莎出擊》、《勇者機械人》、《創世封魔錄》、《蓋亞幻想記》和《天地創造》。

漫畫與玩具

艾尼克斯於1991年起,以自己的Gangan Comics出版社出版漫畫,其最初由《月刊少年Gangan》、《月刊Gangan Wing》和《月刊GFantasy組成》。

其他產品

2000年11月,艾尼克斯在神奈川縣川崎建立了子公司BMF,負責指紋識別系統操作。艾尼克斯持有68%的股份,計2億日元。子公司預計營運前五個月會產生1.35億日元的營業額,以及1200萬日元利潤[26]。2002年9月,艾尼克斯與早稻田大學合資進入寬頻體育發佈內容,艾尼克斯和早稻田大學分別持有子公司Sports BB的80%和20%股份[27]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Square Enix. Square Enix History (timeline). Square Enix. [2007-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2. ^ David Smith. Feature: What's in a Name?. 1UP.com. 2005-06-16 [2008-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3. ^ David Smith. [2006年6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4月23日). 
  4. ^ Gotemba, Goro and Iwamoto, Yoshiyuki. Japan On The Upswing: Why the Bubble Burst and Japan's Economic Renewal. Algora Publishing. 2006-04-02: 199. ISBN 978-0-87586-461-7. 
  5. ^ Koehler, Chris. Power-Up: How Japanese Video Games Gave the World an Extra Life. United States: Brady Games. 2004-09-04: 84. ISBN 978-0-7440-0424-3. 
  6. ^ 6.0 6.1 6.2 6.3 Fujii, Daiji. Entrepreneurial choices of strategic options in Japan's RPG development (PDF). Faculty of Economics, Okayama University. January 2006 [2008-06-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9-30). 
  7. ^ 7.0 7.1 Rusel DeMaria, Johnny L. Wilson. Across the Pacific. High Score!: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Electronic Games 2nd.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4: 374. ISBN 0-07-223172-6. 
  8. ^ Square Enix: February 2, 2004 - February 4, 2004 (PDF). Square Enix: 27. 2004-02-04 [2008-07-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2-04). 
  9. ^ IGN staff. Enix To Develop Titles For The PlayStation. IGN. 1997-01-09 [200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10. ^ IGN staff. Enix/Sony Update. IGN. 1997-01-16 [200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11. ^ Transfers to 1st section. Tokyo Stock Exchange. March 2008 [200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8). 
  12. ^ IGN staff. Square, Enix and Namco Reveal First 商業搭配 Details. IGN. 2001-06-18 [200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13. ^ Long, Andrew. Enix Acquires Share In Game Arts. RPGamer. 2001-06-04 [200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1月6日). 
  14. ^ IGN staff. Dragon Quest VII Sells Like Crazy. IGN. 2000-04-28 [2008-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15. ^ Long, Andrew. Enix Announces Figures. RPGamer. 2001-11-14 [200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年3月11日). 
  16. ^ 16.0 16.1 Long, Andrew. Square-Enix Gives Chrono Break Trademark Some Playmates. RPGamer. 2003 [2008-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3). 
  17. ^ Anoop Gantayat. Square and Enix Merge. IGN. 2002-11-25 [200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18. ^ 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history. Digital Entertainment Academy. [2008-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9) (日語). 
  19. ^ Square Enix enhanced a presence in the Chinese online and mobile game market with a 100% Square Enix subsidiary based in Beijing. (PDF). Square Enix staff. 2005-02-28 [2008-07-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5-06). 
  20. ^ Enix on a Quest.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January 1996, (80): p. 58. 
  21. ^ Enix Corp.. Japan-U.S. Business Report. 1999-11-01 [2010-02-10]. 
  22. ^ Averill, Alan. King Arthur & the Knights of Justice. Nintendo Power. Epic Center (Nintendo of America). March 1995, (70): p. 36. . "Our first Epic Center developer focus zooms in on King Arthur & the Knights of Justice from Enix. Manley & Associates is breaking ground with this game as the first American developer of a major adventure for Enix."
  23. ^ Tidwell, Mike. News from Enix. RPGamer. 1999-08-03 [200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年3月10日). 
  24. ^ Stone, Cortney. Enix America Shuts Down. RPGamer. 2003 [200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1月6日). 
  25. ^ IR Roadshow Document (June 28, 2004 - June 30, 2004) (PDF). Square Enix. 2004-07-07 [2008-08-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5-06). 
  26. ^ Enix to step up fingerprint ID system operations.. Japan Computer Industry Scan. 2000-10-23 [2010-02-10]. 
  27. ^ Enix, Waseda Univ. to tie up on broadband content on sports.. Japan Weekly Monitor. 2002-09-17 [2010-02-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