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
46°29′26″N 80°59′39″W / 46.49056°N 80.99417°W 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英語: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縮寫為SNO)是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2100米深的鎳礦中的微中子觀測站。因為對於微中子振盪的發現做出重大貢獻,SNO實驗主任阿瑟·麥克唐納榮獲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的建立是為了要研究太陽微中子問題[1]。觀測站的微中子探測器主要是用來探測太陽微中子,通過它們與重水的相互作用。探測器從1999年5月開始啟用,直到2006年11月為止。雖然探測器已停止運作,在未來數年中,SNO團隊仍會繼續分析在那段時期獲得的數據。現今(2015年),已被擴充的地下實驗室仍舊繼續被用來進行其它SNOLAB實驗。SNO的設備正在整修,準備未來用於SNO+實驗。
實驗動機
早於1960年代,就已有實驗獲得關於太陽微中子抵達地球的測量數據。在SNO實驗之前,所有實驗都只觀測到大約為標準太陽模型所預測的微中子數量的1/3至1/2[2]。這效應被稱為太陽微中子問題。幾十年來,很多理論被提出來解釋這效應。其中一個是微中子振盪假說。
1984年,爾灣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赫伯特·陳最先指出,重水是製作太陽微中子探測器的優良材料。與其它先前探測器不同,使用重水為材料的探測器能夠感受到兩種反應,一種會感受到所有風味的微中子,另一種只會感受到電微中子,因此,這探測器可以直接測量微中子振盪。薩德伯里的科瑞頓礦井是全世界最深的礦之一,背景輻射非常低,因此很快地就被確認為安置赫伯特·陳所提議的實驗的理想地點。同年,SNO團隊舉行第一次會議。1990年,實驗計劃正式被批准。[3]
在這實驗裏,當微中子與重水相互作用時,會出現相對論性電子以高速度移動經過重水,因切倫科夫效應而產生藍色光錐。微中子探測器可以直接探測到這藍色光波。[4]
探測器細節
SNO探測器的主要部分是一個直徑12米的球形容器,裏面裝有1000噸重水,容器壁用丙烯酸脂製成,厚度為5厘米,在容器的外面有一個直徑17米的測地球,在測地球裏面安裝了9600個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切倫科夫輻射。為了給予浮力與輻射屏蔽,整個探測器浸泡在直徑22米34米高的裝滿普通水的圓柱形腔中,在全世界裏,這麼深的地下腔之中,這是最大的地下腔[5],為了預防岩爆,需要使用高功能錨杆支護技術。安裝在安大略省薩德伯里的科瑞頓礦井裏,深度達到2100米,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地層對宇宙線進行屏蔽,以減輕干擾。[6][3]
SNO的控制室與設備室都維持在潔淨室狀況。整個設施大部分維持在級別 3000標準的潔淨度,即尺寸不小於1 μm的粒子少於3000個每1 m3空氣;載有探測器的圓柱形腔維持在級別 1000標準的潔淨度。[3]
電性流相互作用
在電性流相互作用裏,微中子將重氫裏的中子變為質子,並且釋出一個電子:
- ;
其中,是電微中子,是重氫,是質子,是電子。
太陽微中子的能量小於緲子與陶子的質量,因此只有電微中子能夠參與反應。釋出的電子會帶走微中子的大部分能量,由於這能量相當強大,電子會以相對論性速度被發射出來。由於這速度大於光子移動於水中的速度,因此會產生切倫科夫輻射,可以被光電倍增管探測到,而輻照度則與入射微中子的能量呈正比。釋出的電子朝着所有方向發射,但它們稍微比較青睞朝着微中子源的方向發射。標準太陽模型預言,SNO實驗每日大約會發生30個電性流事件。[4][7]
中性流相互作用
在中性流相互作用裏,微中子離解了重氫,將其分裂成中子、質子:
- ;
其中,是任意一種微中子,是中子。
微中子因此會失去一些能量,但仍舊繼續存在。三種微中子參與這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都相同。中子的捕獲截面會隨着中子的慢化而增加。隨着中子接連地散射於重水,中子的能量會降低,速度越來越慢,最終會被水的原子核捕獲,同時發射出伽瑪射線,其與電子發生散射,傳輸能量給電子,從而產生可被探測的切倫科夫輻射。慢化過程摧毀了所有能量資訊與方向資訊。SNO實驗發展出兩種方法來改善探測效率。一種方法使用氦-3正比計數器,另一種方法使用氯鹽。標準太陽模型預言,SNO實驗每日大約會發生30個中性流事件。[4][8]:28
電子彈性散射
在電子彈性散射裏,微中子與束縛於原子裏的電子發生碰撞:
- 。
在這過程裏,微中子會傳輸給電子一些能量。所有三種微中子都能參與這相互作用,這是通過交換中性Z玻色子,電微中子也可通過交換電性W玻色子參與這相互作用,這使得電微中子的反應截面增加6至7倍。因此,電子彈性散射的主要參與者是電微中子。由於這相互作用就好似桌球的相對論性版本,生成的電子的移動方向通常會與微中子移動方向一樣(朝着遠離太陽的方向)。由於這種相互作用發生在束縛於原子的電子,它在重水與輕水都會發生。標準太陽模型預言,SNO實驗每日大約會發生3個電子散射事件。[4][8]:28
實驗結果與影響
2001年6月18日,SNO首次發表科學結果,首先給出微中子振盪的明確證據。[9][10]這結果意味着微中子的質量不等於零。SNO觀測到的所有微中子的總通量符合理論預言。之後,更多SNO實驗結果確定與改善原本結果。
雖然超級神岡探測器捷足先登,早在1998年就發表微中子振盪的證據,它的結果並非終極結果,並且不是專注於觀測太陽微中子。SNO的結果首先直接展示太陽微中子的震盪。對於標準太陽模型,這結果具有關鍵性作用。SNO發表的兩篇論文已被引用超過1,500 次,另外兩篇論文也已被引用超過750次,從此可以知悉SNO結果在這領域所造成的重大影響。[11]2007年,富蘭克林學院頒授物理學的富蘭克林獎章給SNO主任阿瑟·麥克唐納[12]由於「發現了微中子震盪,並因此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麥克唐納分享201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3]
更多功能
當SNO探測器工作時,它可以探測到發生於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由於微中子的釋出時間會比光子早很多,天文團體可以提早警覺到超新星光學事件將會發生。SNO是超新星早期預警系統(SNEWS)的創始成員之一。尚未發生任何超新星預警事件。[3]
SNO實驗能夠觀測到宇宙射線與在大氣層產生的大氣微中子。與超級神岡探測器相比較,由於SNO探測器的尺寸大小比較有限,能量低於1 GeV的宇宙射線微中子信號不具有統計顯著性。 [3]
參閱
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 |
---|
標準模型 |
參考文獻
- ^ Day, Charles. Takaaki Kajita and Arthur McDonald share 2015 Physics Nobel Prize. Physics Today. 2015-10-07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2).
Established in 1984 in an abandoned nickel mine,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was conceived to resolve the solar neutrino problem.
- ^ Bahcall, John. Solving the Mystery of the Missing Neutrinos.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2015 [2015-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4).
- ^ 3.0 3.1 3.2 3.3 3.4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 Canada's eye on the universe. CERN Courier. CERN. 2001-12-04 [2008-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5).
- ^ 4.0 4.1 4.2 4.3 The SNO Detector.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2015 [2015-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 Brewer, Robert. Deep Sphere: The uniqu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udbury Neutrinos Observatory buried within the earth. Canadian Consulting Engineer. [2016-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First Results from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Explain the Missing Solar Neutrinos and Reveal New Neutrino Properties.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2001-06-18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 ^ SNO Collabor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rate of nu_e + d --> p + p + e^- interactions produced by 8B solar neutrinos at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Phys. REv. Lett. 2001-07-25, 87 (7): 071301 [2015-10-08]. doi:10.1103/PhysRevLett.87.071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CC electron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distribution which is (1-0.340 cos θ), before accounting for detector response.
- ^ 8.0 8.1 Thornewell, Peter. Neutral Current Detectors for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PDF) (學位論文). Oxford University. 1997 [2015-10-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03).
- ^ Ahmad, QR;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Rate of νe + d → p + p + e− Interactions Produced by 8B Solar Neutrinos at the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1, 87 (7): 071301. Bibcode:2001PhRvL..87g1301A. arXiv:nucl-ex/0106015 . doi:10.1103/PhysRevLett.87.071301.
- ^ 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 First Scientific Results. 2001-07-03 [2008-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 ^ SPIRES HEP Results. SPIRES. SLAC. [2009-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 Arthur B. McDonald, Ph.D.. Franklin Laureate Database. Franklin Institute. [2008-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4).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5. [2015-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