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虯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虯龍之一種,指有角的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虬龍,無角者稱螭龍

命名

虯這個字具有「漩渦姣」、「捲起來」的意思,所以虯的角應該是螺旋狀的角。一說「虬」為在成長中的龍,即小龍。

註釋

⒈傳說中的一種龍。《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游?」 王逸 註:「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言寧有無角之龍,負熊獸以遊戲者乎?」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揚帆忽夭矯,赤水驂虬龍。」

⒉比喻盤曲的篆字。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

⒊比喻盤屈的樹枝。宋·蘇軾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清·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龍兩干拏空立,瓔珞萬條垂地倒。」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