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蟾龜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蟾龜屬
化石時期:70–65.8 Ma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龜鱉目 Testudines
亞目: 側頸龜亞目 Pleurodira
科: 蟾龜科 Sahonachelyidae
屬: 蟾龜屬 Sahonachelys
Joyce, Rollot, Evers, Lyson, Rahantarisoa & Krause, 2021
模式種
迅嘴蟾龜 Sahonachelys mailakavava
Joyce et al., 2021

見正文

蟾龜屬學名Sahonachelys)是發現於馬達加斯加馬斯特里赫特期梅諾法拉組地層的一類已滅絕側頸龜類,該屬目前只包含一個物種迅嘴蟾龜Sahonachelys mailakavava)。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UA) 10581最初於2015年6月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Mahajanga盆地內馬斯特里赫特期梅法拉諾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層中發現,發掘蟾龜屬化石的同時還移除了上方一米內的富含主龍類化石的覆蓋層。正模標本包括一部分保存完好的骨骼,包括頭骨、部分舌骨外殼四肢肩帶脊椎骨的殘骸。[1]

該分類單元於2021年建立為一個新屬。該分類單元的屬名是一個由馬達加斯加語單詞「sahona」(意為「青蛙」)和希臘語單詞「chelys」意為「海龜」)組合而成的合成詞;種加名由馬達加斯加語「mailaka」和「vava」組成,前者表示快速,後者表示嘴巴;完整的二名法名稱翻譯為「迅嘴蟾龜」。[1]

描述

正模標本的頭骨

蟾龜屬是一類小型側頸龜類,生存於大約7210萬至6600萬年前(馬斯特里赫特期)的馬達加斯加。它有一個扁平的頭骨,特別是小而優雅的下巴,使它的頭在現實中看起來像青蛙。[2]蟾龜屬擁有增大的舌骨,沒有牙齒,頭骨上下兩個面向彼此的表面發育不良,這表明蟾龜屬是專為水生吸食的生活方式而生的。蟾龜屬可能以昆蟲幼蟲、小魚和蝌蚪為食。

這種特殊的進食方式在其他任何冠群側頸龜類中都沒有化石記錄,表現了白堊紀馬達加斯加動物群的獨特性,以及在這段時間內它們與地球其他地區相隔離的進化方式。[1]

分類

Joyce等人進行的系統發育分析發現,它是Sokatra antitra姐妹群,其理論基礎是上頜骨對眼眶底部的影響較少,並且上頜骨存在明顯的後突。因此,Sokatra屬和蟾龜屬共同構成了蟾龜科。同一系統發育分析還得出結論, 蟾龜科是由南美側頸龜科和Bothremydidae科共同組成的一個演化支的姐妹群。[1]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3]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Joyce, W. G.; Rollot, Y.; Evers, S. W.; Lyson, T. R.; Rahantarisoa, L. J.; Krause, D. W. A new pelomedusoid turtle, Sahonachelys mailakavav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adagascar provides evidence for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specialized suction feeding among pleurodire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1, 8 (5): Article ID 210098. doi:10.1098/rsos.210098可免費查閱. 
  2. ^ A new pelomedusoid turtl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adagascar discovered. news (Madagasca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3. ^ Sahonachelys Joyce, Rollot, Evers, Lyson, Rahantarisoa & Krause, 2021. GBIF.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