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觀音寺 (呼和浩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觀音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166
認定時間2006年9月4日

觀音寺,俗稱「觀音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泉源巷,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1][2][3]

簡介

觀音寺位於呼和浩特舊城西南的玉泉區泉源巷,俗稱觀音廟,屬於長和廊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內,南臨鄂爾多斯路,佔地面積1180平方米。該寺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玉泉區境內唯一保存完整的沙門教(漢傳佛教)廟宇。[3]

觀音寺的佔地面積和建築規模與呼和浩特的幾座大型喇嘛召廟無法相比,但也十分知名。當地人稱「漢廟十三座,首座觀音廟」。過去觀音廟位居當地「漢廟」(漢傳佛教寺院)之首,後來成了呼和浩特市區內唯一保留下來的漢傳佛教寺廟。[3]

觀音寺內石碑上記載該寺於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建。觀音寺的佛殿在南方,山門在北方,所以人稱「倒座觀音廟」。其規制類似四合院。觀音寺過去的規模很小。山門是四柱三間三樓牌樓式,門前有一對青石獅。主體建築由三座殿宇(佛殿及東、西配殿)組成。其中,佛殿建在高台上,前面有月台。月台(又稱「暴廈子」,即抱廈)三間,佛殿五間。佛殿牆上有依照「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門品」繪製的彩色壁畫,共有四十幅。佛殿內中間供奉觀世音菩薩、上首文殊菩薩、下首普賢菩薩,均端坐在蓮花座上;觀世音菩薩像前侍立有善才童子、龍女塑像。佛殿有東、西配殿各三間。[3]

過去觀音寺有許多殿宇,僧人眾多,影響力很大。文化大革命中,觀音寺遭到嚴重破壞。2006年5月1日,觀音寺擴建工程奠基,計劃在兩年內完工,工程將使觀音寺總建築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建有大雄寶殿、藏經樓等。[2]2008年,觀音寺的主要建築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藏經樓、念佛堂、齋堂、寮房、韋馱殿。[1]

傳說,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舊城)有位患眼疾者。一天,他在自家附近一處水井打水時,因疲倦而睡着,夢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若發心出家,在此建廟,眼病立愈。」夢醒之後,他回家向親屬告別,隨後參拜西茶房關帝廟內的老和尚,出家為僧,法號「具足」。之後,他在水井旁興建了觀音寺,成為觀音寺第一代住持。他的眼疾果然自動痊癒。觀音寺菩薩顯靈的事,被周邊百姓口口相傳,信眾紛紛到觀音寺參拜。[3]

觀音寺的和尚採用衣缽傳承制,從建寺到21世紀初已經有七代僧人。開山祖師便是具足老和尚,後來依次為:演善—性凱—海玉、海瑞—湛祥—然剛、然俊、然傅—澄業、澄貴、澄果。第三代住持是性凱,於民國九年(1920年)傳十戒。[3]

農曆每年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聖誕日,觀音寺都會舉辦廟會,其間舉行集市貿易。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九月十九日觀音說法日,正月初一彌勒佛誕辰,四月四日文殊誕辰、四月八日釋迦牟尼誕辰、十一月十七日彌陀佛誕辰、臘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正月初一彌勒佛誕辰等等,觀音寺都會舉辦法事和法會。每月初一和十五日,有的居士也會來到觀音寺禮佛誦經。[3]

2004年農曆三月初三,觀音寺舉行四十九天「佛七大法會」,這是內蒙古地區首次舉辦這種法會。2005年5月22日,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親赴觀音寺下院主持開光法會。 21世紀初,觀音寺每年都舉行觀音、地藏、佛七、大悲咒七、金剛經七、普賢行願品七等等法會。農曆每年二月十九日舉行的大型廟會,是過去最為熱鬧的文化活動。觀音寺每年香客達到三十餘萬。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