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世璜
賴世璜 | |
---|---|
字號 | 肇周 |
出生 | 1889年 大清江西省石城縣 |
逝世 | 1927年12月31日 中國江蘇省上海縣 | (37—38歲)
國籍 | 大清(1889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7年)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軍種 | 國民革命軍 |
服役年份 | 1914年-1927年 |
軍銜 | 陸軍上將 |
統率 | 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長) |
參與戰爭 | 護法戰爭 辛亥革命 北伐戰爭 第一次粵桂戰爭 第二次粵桂戰爭 |
賴世璜(1889年—1927年12月31日),字肇周,江西省石城縣人,北伐戰爭期間曾主政江蘇省。民國十五年率部加入了北伐之戰,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長。他率領北伐,首先攻克贛州,然後分兵兩路,一路佔領閩西,一路攻克撫州並協攻南昌。1927年寧漢分裂期間因與武漢國民政府聯繫密切而被南京國民政府逮捕,並於12月31日遭處決。
經歷
外公黃大德為清朝翰林學士。
1909年畢業於江西陸軍小學堂,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2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通電反袁,賴世璜中斷學業回鄉參加,戰鬥中腿部負傷。李烈鈞起義失敗後,賴世璜回校,於1913年10月遭開除。而後重新復學,1915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並進入東北部隊服務。
1916年棄職投奔雲南護國軍,擔任第二軍軍長李烈鈞副官,後被李烈鈞重用,委任為護國軍第二軍第四師第八旅第三十四團第三營營長。1917年隨第二軍開赴廣東,討伐袁世凱的廣東都督龍濟光。
1918年,擔任贛軍第一梯團贛軍第四軍(軍長伍毓瑞)第四支隊(即原護國軍第34團)支隊長(等同團長位階)。由於廣東都督、舊桂系的莫榮新對贛軍與粵軍之不信任,結合舊桂系將領林虎消滅贛軍第四軍,賴世璜成功逃離包圍,在1920年依附陳炯明率領的駐閩粵軍,續任護法贛軍第四支隊支隊長,下轄第一營(營長劉峙)、第二營(營長胡振武)、獨立連(連長謝傑),實際規模約700餘人。1920年護法贛軍第四支隊投入第一次粵桂戰爭,受許崇智率領,攻打東江左岸一帶舊桂系部隊。10月,第一次粵桂戰爭粵軍獲勝,賴世璜部由軍田調往粵北韶關駐防,並受其節制。粵桂戰爭期間,其率領的第四支隊增編第三營(營長吳建中)與機槍連,戰勝後在1921年增編第四營(營長鐘冠華),總規模增加到1200人。在擴軍期間第四支隊內部出現權力鬥爭,第一營營長劉峙與第二營營長胡振武曾串通想奪取賴世璜之職務。最後賴世璜以擊斃胡振武的親信連長王猛解決此場奪權事件。胡振武因此棄職逃跑,劉峙也因盟友的消失而孤立,最後離職投靠蔣中正。從此賴世璜與劉峙結仇。
由於孫中山大本營參謀總長李烈鈞的策動,賴世璜支持在廣州的護法政府,擴充為護法贛軍第2混成旅。賴世璜任旅長,參謀長易簡,部下兩個團長為鍾冠華,謝杰,增加機槍連、炮兵連,共有2000多人。其旅駐連縣、連山,提防陸榮廷、沈鴻英部。
1922年,孫中山發動北伐,護法贛軍第2混成旅改名為北伐贛軍第2旅。6月,因陳炯明反孫中山,進入江西省的北伐軍被迫撤退,由於遭到北京政府軍與陳炯明軍的夾擊。賴世璜部奉命留守江西,被北洋軍將領蔡成勳擊敗。賴世璜帶着贛軍殘餘力量接受陳炯明部屬洪兆麟勸降,並依附其下。其參謀長、一起參加過湖口討袁的劉士毅建議進軍漳廈尚可偏安一隅。經陳炯明許可後,1922年秋賴世璜率部進軍福建漳州,擊敗了當地北洋軍將領臧志平,接着又收編李厚基、黃大軍、陸榮廷和劉志陸等戰敗軍閥的殘部,成立了救粵軍聯軍,賴世璜任總指揮,控制了漳州、汀州一帶的二十餘縣,部隊發展到1萬人。
1923年2月,陳炯明被以建國滇軍、舊桂系等軍隊構成的討賊聯軍擊敗趕出廣州。陳炯明一度流亡香港。賴世璜以為陳炯明敗局已定,私下向孫中山輸誠,孫中山派遣李烈鈞改編部隊,為中央直轄第4師。然而1923年7月李烈鈞剛抵達漳州,陳炯明本人也回來了,改編之事不了了之,賴世璜叛孫中山回陳炯明麾下,部隊改稱救粵軍贛軍第1師,並攻打原先的效忠部隊東征討賊軍。其背叛的酬庸是得到漳州、龍岩一帶之統治權,成為小型軍閥。賴世璜利用這些地盤的收入,將贛軍擴編為救粵軍贛軍,自兼軍長。同時,與陳炯明任命的潮汕邊防督辦黃大偉、桂軍將領劉志陸、李厚基舊部王獻臣在漳州建立「聯軍辦事處」政權,維持至1924年2月[1]。
1924年1月,北洋軍將領臧致平南下企圖收復閩南,殲滅了救粵軍三分之一的兵力,走投無路的賴世璜只好投降了北洋軍將領方本仁逼退蔡成勳。方本仁為了酬謝,向北洋政府提出委任命令,1925年2月北洋政府任命賴世璜為江西陸軍第四師師長,下轄步兵第7旅、第8旅,總規模有4,000餘人。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開始統一整編其旗下各路軍隊準備北伐,有人提議賴世璜一直寄人籬下,可以把他勸回來一起北伐。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派李烈鈞的秘書楊庚飱去江西會昌遊說賴世璜。1925年3月賴世璜向廣州國民政府輸誠。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派賴的江西陸小和保定軍校的同期同學熊式輝作為代表與賴世璜在江西瑞金談判,不久賴世璜宣佈投靠廣東國民政府,其部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一師,1926年8月該部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下轄兩個師,由吳建中和謝杰分別擔任師長。
在北伐軍進攻南京之前,孫傳芳曾密函給賴世璜策動其反叛,並允諾事成將給予江西督軍酬謝,此事被十四軍政委熊式輝密告給白崇禧,因此賴世璜開始被軍事委員會層峰給懷疑。隨後熊式輝亦被賴世璜免職,與國民政府的關係日益緊張,且賴世璜與白崇禧之間也多次出現爭執,在未依附國民政府的幾個主力派系的情況下,賴世璜並無有力後台。
在寧漢分裂期間,賴世璜與汪精衛之間有所聯繫,這引發了南京政府的疑懼。1927年9月29日晚十點半,在上海火車站被劉峙所派的憲兵抓捕。搜身時直接搜查出汪精衛給其信件,當場被何應欽扣押。數日後,被以「剋扣軍餉,畏縮不前」罪被逮捕,旋解送南京審訊,被免去本兼各職。被捕後,李烈鈞、熊式輝等曾經多方營救,均無結果。
1927年12月31日晚十二點,被白崇禧控制的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處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時年38歲。賴世璜作絕命詩:「軍營世界亂忙忙,錯認迷途是故鄉。識得本來真面目,此身原來臭皮囊。」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番號被撤銷,殘部編為獨立第一師、又被新桂系吞入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為下屬的第37師,白崇禧親自兼任軍長、熊式輝任副軍長兼第37師師長。二次北伐時熊式輝帶着第37師(原獨1師)留守上海,後又奉命將該師與江西地方部隊獨立7師合編為陸軍第5師,下轄三旅六團,周渾元、胡祖玉和劉士毅分別擔任旅長。第13、14旅駐上海,劉士毅第15旅在江西追擊離開井岡山的朱、毛紅四軍。1929年2月大柏地戰鬥中第15旅被紅四軍殲滅一個團,後調上海松江休整。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劉士毅密謀率部起義反蔣,被手下團長蕭致平告發,逃往日本,後投奔新桂系任廣西軍政學校副校長兼教育長。中原大戰後,第5師調贛東北圍剿紅十軍。第一次圍剿中央蘇區失敗後,江西省主席魯滌平被解職,熊式輝接任省主席,第5師師長由副師長胡祖玉(保定六期)接任。1931年5月第二次圍剿中央蘇區中,胡祖玉在第5師駐地廣昌附近陣地被紅軍彈片擊中腹部陣亡,保定八期周渾元接任師長。1933年9月,第5師分拆為三團制的第5師、第96師與獨立36旅,周渾元、姚純(保定三期)、陳雷(安武三期)分別擔任師長旅長,並編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軍,編入剿匪軍北路軍第八縱隊在黎川一帶作戰。尾隨長征紅軍進入湖南、貴州、四川。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開往前線:
- 第5師改稱新編第23師,後被土木系吞併,先後隸屬於第十八軍、第五十四軍、第八十七軍。1945年2月在貴州扎佐以該師為基礎組建青年軍第205師,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起義,被改編為解放軍獨立第62師,不久分散編入解放軍第三十八軍。
- 從第5、96師抽出部分組建第167師,師長趙錫光。武漢會戰中第167師損失較大,被胡宗南吞併,1947年5月蟠龍戰役中整編第167旅被西北野戰軍殲滅,旅長李崑崗被俘。
- 第96師:1939年參加桂南會戰,1940年4月編入第五軍。解放戰爭中1947年底調給在魯西南戰役被全殲後重建的整70師。1949月1月淮海戰役最後階段被殲滅於陳官莊,師長劉志道被俘。
家庭
賴世璜的弟弟,賴世琮任於國民黨第五師第九旅二十五團團長
賴世璜有五個兒子,賴才梅、賴才福、賴才鑫(字天傑)、賴才蘇。
賴才鑫(1925年—1969年)畢業於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曾任國民政府某部上校團長,葬於澄清湖國軍忠靈塔。
參考書目
- 賴盛庭主編:《石城縣志》,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 ^ 鄭之翰、陳鑒修.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漳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