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普雷卡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42°46′N 20°49′E / 42.767°N 20.817°E / 42.767; 20.817

進攻普雷卡齊
科索沃戰爭的一部分

被塞爾維亞警察襲擊的房子
日期1998年3月7日 (1998-03-07)
地點
結果 南斯拉夫勝利
參戰方
科索沃解放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 戈蘭·拉多薩夫列維奇
  • 斯雷滕·盧基奇
兵力
100名警察 28名武裝分子
傷亡與損失
  • 2名警察被殺
  • 7人受傷[1]
58人喪生[2]

進攻普雷卡齊,也稱為普雷卡齊大屠殺[3]塞爾維亞反恐特別部隊於1998年3月5日領導的一項行動,俘獲了被塞爾維亞視為恐怖分子的科索沃解放軍戰士。 在行動中,科索沃解放軍領導人阿德姆·賈沙里和他的兄弟哈默茲以及近60個其他家庭成員被殺。

國際特赦組織批評了這次襲擊,並在報告中寫道:「所有證據都表明,這次襲擊的目的不是為了逮捕攜帶武器的阿爾巴尼亞人,而是『消滅嫌犯及其家人』。」另一方面,塞爾維亞聲稱這次襲擊是科索沃解放軍襲擊警察前哨造成的。[4]

背景

阿德姆和哈默茲·賈沙里都是科索沃解放軍的成員,這是一個由阿爾巴尼亞人組成的激進組織,尋求科索沃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1991年,阿德姆·賈沙里負責在塞爾維亞組織第一個武裝政治組織。[5]

塞爾維亞部隊以謀殺一名塞爾維亞警察的罪名追捕阿德姆·賈沙里,並於1998年1月22日再次企圖襲擊普雷卡齊的賈沙里大院。[6]2月28日,阿爾巴尼亞激進分子和塞爾維亞警察巡邏隊在利科沙內小村莊爆發交火。四名塞爾維亞警察被打死,數人受傷。科索沃解放軍武裝分子逃脫,其中一人是阿德姆·賈沙里。隨後,塞爾維亞警方殺死了附近一戶人家的13人。同日晚些時候,塞爾維亞警察襲擊了鄰近的奇雷茲村,隨後殺害了26名阿爾巴尼亞人。然而,阿爾巴尼亞武裝分子設法逃脫,警方決定對亞迪姆·賈薩里和他的家人採取行動。在德里尼卡山谷,阿德姆·賈沙里決定留在家裏,他命令他的戰士也留在那裏,抵抗到最後一個人。[7]

行動

根據塞爾維亞官方公開報告,1998年3月5日,科索沃解放軍對東吉普雷卡齊的警察巡邏隊再次發動攻擊,導致塞爾維亞警察尋求報復。[8]在第二次襲擊後,警方準備對賈沙里進行殘酷的反擊。他們開始追捕當地的科索沃解放軍武裝分子,他們被迫撤退到賈沙里在同一村莊的大院。[1]

南斯拉夫警察包圍了這群人,要求他們投降,同時敦促所有其他人清除房舍。警方進一步指控說,警察給了他們兩小時遵行命令。在規定的期限內,數十名平民服從命令,從據點安全撤離。[1]據警方稱,在兩個小時的最後期限過後,阿德姆·賈薩里、他的兄弟和他的大多數家人仍然拒絕服從,並留在了院子裏。根據塞爾維亞官方聲明,在一場激烈的口頭對峙之後,賈薩里的組織用自動武器、迫擊炮、手榴彈和狙擊手向警察開火,打死兩名警察,打傷三名警察。[1]

在隨後的暴力中,南斯拉夫警察殺死了包括賈沙里兄弟在內的六十多人。 唯一的倖存者是哈默茲·賈沙里的女兒貝薩爾塔·賈沙里。[9]她聲稱,警察「用刀威脅她,並命令她說她的叔叔殺了所有想投降的人。」[9]塞爾維亞內政部的一位少校戈蘭·拉多薩夫列維奇聲稱「阿德姆·賈沙里利用婦女、兒童和老人作為人質……」。[10]南斯拉夫陸軍上將納博薩·帕夫科維奇說:「這是對著名罪犯的正常警務行動。它是成功的。其他細節我不記得了」。[11]

後來收集的證據表明,這次襲擊並非意圖逮捕武裝的阿爾巴尼亞「激進分子」。 相反,攻擊是要消滅他們及其家人。[8]賈沙里家族成員的其他房屋以及盧斯塔庫家族的住宅也遭到了警方的襲擊。[8]作為回應,聯合國安理會求助於《聯合國憲章》第七章,卻未授權該章的最終措施——軍事干預。[12]迫擊炮向房屋開火,狙擊手射殺了逃跑的人。

葬禮

警方聯繫了當地人權與自由保護委員會,要求他們收集屍體,但當委員會要求提供有關死者的文件時,沒有任何文件被公開。據委員會說,警察在將屍體送回德雷尼察地區之前,已將屍體移至普里什蒂納的停屍房。3月9日,警察警告說,如果他們的家人不埋葬屍體,他們將由當局埋葬,而家屬要求進行屍檢[13]

3月10日,警察用一輛推土機在普雷卡齊附近挖了一個集體墳墓,埋葬了屍體,其中10具屍體當時仍未查明身份。遇難者家屬希望進行屍檢,但來自普里什蒂納的一組醫生、死者家屬、天主教會、穆斯林社區和國際人權組織的代表被拒絕進入該地區。塞爾維亞警察的負責人指責這些組織過去曾向該地區走私武器。[13]3月11日,這些屍體按照伊斯蘭傳統重新埋葬。[14]

行動中,有42名阿爾巴尼亞人被確認死於東吉普雷卡齊。[15]6名阿爾巴尼亞人在附近的勞沙村死亡,死亡情況尚不清楚。[15]

後續

阿德姆·賈沙里紀念堂

1998年,一名科索沃解放軍指揮官阿德姆·賈沙里和周圍的南斯拉夫軍隊在賈薩里家族大院發生槍戰,導致大多數賈沙里家族成員被屠殺。[16][17]賈沙里及其家人的死在國際上引起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強烈反對。[18]普雷卡齊襲擊事件導致科索沃解放軍在阿爾巴尼亞族人中的支持率迅速上升,科索沃許多地區組建了村莊民兵。[19]屠殺的消息傳開後,科索沃阿族武裝民兵在科索沃各地出現,試圖為賈沙里之死報仇,因為阿爾巴尼亞人紛紛加入了科索沃解放軍。[20]這一事件成為科索沃解放軍招募武裝抵抗南斯拉夫部隊的集結神話。[16]

事件發生後,南斯拉夫媒體把阿德姆·賈沙里本人描繪成一名「恐怖分子」,而阿爾巴尼亞媒體則把他描繪成一名「自由戰士」。攻擊的傷亡在阿爾巴尼亞新聞媒介上被描述為「烈士」的隕落,而在塞爾維亞新聞媒介上則被報道為「打擊恐怖主義鬥爭的附帶後果」。[9]3月13日,約有5萬人示威反對攻擊,3月15日,天主教會要求在整個區域舉行彌撒,隨後約有15 000人在普里什蒂納示威。[21]

1998年3月底,超過10萬人在美國八個城市和歐洲的首都遊行,抗議這次襲擊。最終,事態失控,科索沃戰爭接踵而至。

另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Kosovo killings: Belgrade's official version of events. BBC. 12 March 1998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2. ^ Judah 2002,第140頁.
  3. ^ Behind the Kosovo crisis. BBC. 12 March 2000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4. ^ Krieger, Heike. The Kosovo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 Analytical Documentation 1974–199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96 [2021-02-19]. ISBN 0-521-8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5. ^ ICTY/ LIMAJ, Fatmir/ Judgement, ICTY/ BALA, Haradin/ Judgement, ICTY/ MUSLIU, Isak/ Judgement. sim.law.uu.nl. 30 Nov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6 October 2014). 
  6. ^ Elsie 2011,第142頁.
  7. ^ Henriksen 2007,第127頁.
  8. ^ 8.0 8.1 8.2 Rights Watch: Violence in Kosovo.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9. ^ 9.0 9.1 9.2 Kolstø, Pål. Media Discourse and the Yugoslav Conflicts: Representations of Self and Other.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9: 96 [2021-02-19]. ISBN 978-0-7546-762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10. ^ Henriksen 2007,第128頁.
  11. ^ Behind the Kosovo crisis. BBC. 12 March 2000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12. ^ Hodge, Carl Cavanagh. NATO for a New Century: Atlanticism and European Securit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 111. ISBN 978-0-275-97594-4. 
  13. ^ 13.0 13.1 Under Orders: War Crimes in Kosovo. Human Rights Watch. 2001: 34, 96–7 [2021-02-19]. ISBN 97815643226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7). 
  14. ^ Abrahams & Andersen 1998,第31頁.
  15. ^ 15.0 15.1 Abrahams & Andersen 1998,第32頁.
  16. ^ 16.0 16.1 Di Lellio & Schwanders-Sievers 2006a,第514頁. "We concentrate on one symbolic event – the massacre of the insurgent Jashari family, killed in the hamlet of Prekaz in March 1998 while fighting Serbs troops. This was neither the only massacre nor the worst during the recent conflict..."; pp: 515–516.
  17. ^ Koktsidis & Dam 2008,第169頁.
  18. ^ Carmichael, Cathie. Demise of Communist Yugoslavia. Stone, Dane (編).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twar European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58. ISBN 978-0-19-956098-1. 
  19. ^ Hudson, Kimberly A. Justice, Intervention, and For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assessing Just War Theory in the 21st Century. Routledge. 2009: 138. ISBN 978-0-415-49025-2. 
  20. ^ Petersen, Roger D. Western Intervention in the Balkans: The Strategic Use of Emotion in Conflic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154 [2021-02-19]. ISBN 978-1-139-503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1). 
  21. ^ Clark, Howard. Civil Resistance in Kosovo. Pluto Press. 2000: 175. ISBN 978-0-7453-1569-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