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陶大有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陶大有(7世紀—?),中國唐高宗時期的安西都護(667-669年)。

其生平史書無載。《全唐文》相關碑文有所記載[1],碑文起始部分多有殘缺,從中隱約可以辨識文字者有如下段落:「父諱瓚。梁著作、隨(隋)西河司功員外、皇朝滄州清池縣令、介州司馬、上柱國、丹陽縣開國公……。從展驥之職。而芳徽懿範,(闕十字)通(闕四字,內有一字為「西」)州刺史、安西都護、上柱國、燕容縣開國公」,據此,陶瓚本為南梁、亡隋舊臣,清河建縣、休介設州皆為唐初事,可知唐初曾任清池縣令,介州司馬,富有主政邊州的經驗。以故乾封二年(667年)裴行儉離任後,陶瓚出任西州刺史兼安西都護,並領勛官上柱國及爵號燕容縣開國公。根據年齡推算,其時陶瓚年事已高,很可能歿於任上,遂由已任廓州刺史的其子陶大有接任。

《江蘇金石志》卷四《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記云:「兄諱大有,□□通事舍人,廓州刺史、安西都護」,此段文字似為《全唐文》中所漏書,實與前文銜接。以此判斷,陶瓚、陶大有父子主政安西,兼任西州刺史的時間大約始於乾封二年裴行儉解職之後至總章二年(669年)董寶亮接任安西都護、兼西州刺史之前,即乾封二年至總章二年,667-669年在任。

註釋

  1. ^ 全唐文·第十冊·卷九一二》永昌時沙門靈廓所撰《唐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

參考資料

  • 薛宗正 《兩唐書·唐休璟傳》補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