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起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起豹(1794年—1858年),字文蔚,號愛山,安徽六安州(今六安市)人,清朝軍事將領,咸豐初官至湖南提督。

生平

鮑友信,武進士出身,累官雲南昭通鎮守備,平定苗亂時戰死,賞雲騎尉世職。嘉慶十七年(1812年),鮑起豹襲雲騎尉,分發六安營學習,期滿以守備用。道光四年(1824年),補江蘇蘇松鎮守備。道光十一年(1831年),擢吳淞營游擊,因捕盜勤奮,得到兩江總督陶澍保奏留任。道光十二年(1832年),補參將,升太湖協副將,署蘇松鎮總兵。道光十四年(1834年),署狼山鎮總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擢廣東瓊州鎮總兵。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副將張斌巡洋遭劫,鮑起豹坐失察,奪去頂戴。不久以捕獲賊首九龍獸等功,開復。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回籍養親,不久母喪丁憂。道光三十年(1850年)服闕,授甘肅涼州鎮總兵。

咸豐元年(1851年),擢雲南提督,調湖南。太平天國興起,鮑起豹與余萬清等籌備防禦事宜。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攻廣西全州,鮑起豹移駐湖南永州,擊退進犯零陵之敵。太平軍攻長沙,鮑起豹等死守八十一天,圍解。十一月,岳州陷落,降四級留任。十二月,克復岳州。咸豐四年(1854年),奉命節制全省軍務,保衛省城。不久因未積極督剿,革職。咸豐八年(1858年)卒。[1]

參考文獻

  1. ^ 中華書局,1980《清史列傳·卷五十》頁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