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MG45通用機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G45
Maschinengewehr 45
機槍(19)45型
類型通用機槍
原產地 納粹德國
服役記錄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產歷史
研發者大腳約翰尼斯金屬烤漆廠有限公司(Metall 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G)
研發日期1944年
製造數量10挺
基本規格
重量空槍:9公斤(19.84
槍管長度600毫米(23.62

子彈7.92×57毫米毛瑟口徑步槍子彈
口徑7.92毫米(0.31吋)
槍管1根,線膛,固定式,槍口設有助退器
槍機延遲反衝槍機Retarded blowback
發射模式全自動
射速1,800發/分鐘
槍口初速836.68米/秒(2,745呎/秒
有效射程731.52(800,2,400
最大射程4,000米(4,374.45碼,13,123.36呎,2.49
供彈方式
瞄具機械瞄具

MG45(德語:Maschinengewehr 45的縮寫,意即為「機槍」「(19)45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gun」);又稱:MG42V)是一挺以MG42通用機槍為藍本所研製的通用機槍,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57毫米毛瑟口徑步槍子彈的武器來開發,但在1944年最後並沒有裝備於德國陸軍。

概述

1944年,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的敗象逐漸出現,不足的物力逐漸掏空帝國的基業,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款的MG42登場。雖然說是MG42的衍生型,事實上亦可以將這款命名為MG45(又稱為MG42V)的機槍視為全新款機槍,因為原來的機槍操作方式已經有了大幅的改變,由原來的滾軸式槍機改為延遲反衝槍機(英語:Retarded blowback),因此理論上所需要的生產工時與成本又進一步減少,並且機槍重量下降到9公斤(19.84磅)左右。

儘管MG42與MG45的槍機運作都有滾軸,然而MG42的槍管浮動式的,因為又採用槍口增壓器的原理,而MG45的槍管是固定的,這就是最大的區別,也是區別MG42與MG45的方法。至於外觀上要如何區別,MG45的槍口比較短,因為不需要槍口增壓器的關係。另外,因為它並沒有需要在發射前將其膛室完全閉鎖,增加了MG45的射速和簡化其設計和結構。[1]

1944年6月,MG45/42V開始進行試射,一共發射了120,000發子彈並且能成功維持每分鐘1,350發的射速。然而戰爭末期的原物料匱乏導致許多研究計劃被迫推遲,MG45/42V的計劃更被排在了重要性較低的第三級,其所產生的資源運用排擠效應終究讓MG45只生產了十挺就告結束。

1945年5月,MG45移轉至庫默斯多夫試驗場進行試射,但此時納粹德國已經分崩離析,蘇聯紅軍的坦克很快碾過了庫默斯多夫的土地,有至少兩挺MG45/42V以及大量技術資料被蘇軍繳獲。蘇軍隨後在1945年9月至12月對繳獲的兩挺MG45/42V進行了測試,在最後給予其的評價為一不成熟的設計,雖然相較於原版MG42已有減重,但槍機仍十分笨重,射速過高,精度也很差,拆解極其不方便。並且認為MG45/42V僅僅是個半成品,連最基本的自動射擊也沒有設計完備。測試也詳細分析記錄了MG45/42V的結構。

在幾乎所有半反衝作用的武器上,都會遇到抽殼問題,MG45也不例外。MG45幾乎在槍彈擊發的瞬間,槍機就開始後坐,同時抽出彈殼。但是此時膛內壓力很大,使得彈殼緊貼槍膛內壁,抽殼阻力也隨之增大。強行抽殼很容易發生斷殼故障。對此MG45的解決辦法是在膛內加工數條縱向凹槽,但凹槽不貫通彈膛。在槍彈擊發後,一部分火藥氣體沿着凹槽進入,在槍膛和彈殼之前形成一層「氣墊」墊起彈殼,降低抽殼阻力。至於為甚麼會產生這樣的技術想法,據大腳約翰(Grossfuss)的首席設計師(同時也是MG42的設計者)維爾納·格呂納(Werner Grüner)回憶,其在開發MG45/42V的槍機退殼系統時就有注意到此一問題,而毛瑟在研究滾柱延遲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並且困擾了毛瑟數月之久。最後從西班牙內戰中繳獲的蘇聯步槍SVT-38上發現此一解決機制,毛瑟開始評估此一彈膛內開槽的設計,並將之運用到了自己的Gerät 06H突擊步槍以及後續參與競爭的MG45/42V樣槍上。

在戰後,MG45並沒有因戰爭的結束而被歷史埋葬,並成為CETME的自動步槍L型突擊步槍SIG SG 510自動步槍MG 710-3通用機槍HK G3自動步槍及其各衍生型(包括HK21通用機槍HK33突擊步槍HK MP5衝鋒槍)槍機運作的最佳藍本。

參見

資料來源

  1. ^ 存档副本. [201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