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Daredemodaisuki 114514/沙盒/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99年時期從南濱路上眺望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北行方向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頭題字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頭石碑背面
石板坡長江大橋往渝中方向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原稱重慶長江大橋,是長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橋樑,也是重慶主城區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石板坡與南岸區梨子園之間,跨越長江,1977年11月26日動工興建,於1980年2月建成,當年7月1日通車,總投資5595.28萬元人民幣,造價6468萬元人民幣。[1]:166-167[2]:161-162

歷史

在長江大橋修建前,南岸區和渝中區間僅能通過輪渡過江,等待時間長

結構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主任設計師為茅以升,也是茅以升設計的最後一個特大型橋樑。

  • 正橋全長1120m,分跨為86.5+4×138+330+133.75(m),最大跨度330m(為連續剛性橋樑跨距世界之最),懸臂端梁高3.2m,根部高11.0m,吊梁跨度35m,橋寬21m,四車道,兩邊各有2米行人路。垮距分佈圖
  • 上部結構由兩個單室箱梁組成,較三肋式節省材料,施工方便;採用三向預應力,懸臂澆築法施工,3天強度要求達到R30;在國內首次採用帶有加勁型鋼和氯丁橡膠管的預應力彈性伸縮縫,伸縮量可達200mm。
  • 橋墩採用等截面空心鋼筋混凝土結構,橋墩豎壁與箱梁肋版對應設置,自基礎襟邊至橋面高60~70m,採用滑動模板施工,每晝夜可升高2.8~4.0m。
  • 南橋頭有雙孔隧道1座,各長311米。南北道路交叉口均採用半立交(已與1999年改為全立交)。
  • 象徵春、夏、秋、冬的大型鋁鑄雕塑4座,南、北橋頭各2座。
  • 設計: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院
  • 施工:重慶市橋樑工程公司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全長1121米,橋面寬21米,其中車行道寬15米,行人路兩邊各寬3米,有7座橋墩、2座橋台,共8孔[1]:166-167,由預應力砼T型鋼構懸臂梁和35米跨掛梁組成。主跨174米,其T構由20個節段組成,懸臂長69.5米;邊跨T構由14個節段組成,懸臂長51.5米。每段箱梁的節段重100至148噸

北引道長496米,南引道長1725米,南橋頭有雙孔隧道1座,各長311米,南北道路交叉口均採用半立交

複線橋

石板坡長江大橋作為重慶主城區城市幹道組成部分,交通流量非常大,截止2008年,已經通過汽車超過30億輛次,是中國車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橋樑。該橋原有設計日交通流量為2萬輛,但實際日交通流量已達8萬輛,必須擴大通行能力。

拓寬方案最終確定在原橋上遊方向新建一座連續剛構橋,即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與原橋相距5米,全長1,103.5米,寬19米,設計日通行能力8萬輛,於2003年12月正式動工,2006年8月28日竣工通車。該橋主跨達到330米,成為當時世界第一跨徑梁橋。

參考資料

  1. ^ 1.0 1.1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重庆市志 第七卷. 重慶: 重慶出版社. 1992. ISBN 7-5614-0716-5. 
  2. ^ 蔡華; 李書明; 樂殷松. 四川桥梁图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161. ISBN 7-220-05815-2. 

重慶市志

重慶長江大橋位於市中區石板坡和南岸區梨子園之間。南接國道川黔公路,北連市中區南幹道,是重慶市橫跨長江的第一座城市橋樑。長江大橋正橋7墩2台,共8孔,長1 121米,橋面寬21米,其中車行道寬15米,行人路兩邊各寬3米。北引道長496米,南引道長1 725米,南橋頭有雙孔隧道1座,各長311米,南北道路交叉口均採用半立交。有大型鋁鑄雕塑春、夏、秋、冬4座,春夏兩座立南橋頭,秋冬兩座立北橋頭。橋型結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型鋼構架掛梁。荷載為汽20噸,掛100噸,用總重210噸平板車驗算,人群荷載350公斤/平方米。1977年11月動工興建,1980年7月1日通車。總造價為6 468萬元。1982年被國家經委評為優質工程並授予銀質獎。

在施工中,共挖土石方592 000立方米,澆注混凝土147 000立方米,鋪瀝青路面78 100平方米。為保證橋樑施工質量,加強了科研實驗、工藝技術和技術培訓以及質量管理。先後完成試驗項目有墩頂0號節段光彈試驗、一比一箱梁施工實體試驗、預應力鋼絲束摩阻試驗、盆式支座受力試驗、預應力橡膠伸縮縫疲勞試驗等15項。推廣了箱梁內滑模新工藝,首次在國內使用斜拉掛籃,6號7號T構0號節段使用直滑和空滑工藝,5號基礎嵌岩5米一次成型爆破工藝,受到國內橋樑界注視。首次使用斜拉式架橋機,制訂《重慶長江大橋工程質量技術標準》和《大橋工程質量檢查管理辦法》,並嚴格貫徹執行。全部64項分部工程,經檢查合格的7項,優良的57項,優良率為90%;高59~70米墩身垂直度允許偏差30毫米,實際0.621毫米;預應力鋼絲允許斷絲率1%,實際只0.15%;基礎跨距誤差規定不大於1/500,實際精度達到1/5 600~1/13 800。完工後橋樑的動載、靜載試驗,主要部位應力、撓度、位移、自振頻率、振幅、加速度均滿足了設計和技術規範規定。1980年7月通車後,日均車流量達4 014輛,高峰時每小時502輛,到1985年底日均車流達12 000多輛。大橋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負責橋樑設計,重慶市組織市城建局、市建工局、十八冶金建設公司、航務二處、省建工局重慶指揮部、南岸區城建局分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