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低氣壓艾利 (2016年)
這是Weather Synchronize的用戶頁。使用者沙盒是使用者頁面的子頁面,屬於使用者的測試區,不是維基百科條目。 公用沙盒:主沙盒 | 使用指南沙盒一、二 | 模板沙盒 | 更多…… 此用戶頁的子頁面: 外觀選項: 用字選項: 如果您已經完成草稿,可以請求志願者協助將其移動到條目空間。 |
熱帶低氣壓艾利 Tropical Storm Aere(英文)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16年10月4日 | ||||||||
最低氣壓 | 1004 hPa | ||||||||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熱帶低氣壓艾利(英語:Tropical Storm Aere,國際編號:16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2W)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此風暴名稱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的風暴之意[1][2]。此名為第3次使用,對上兩次是分別在2004年和2011年,當中2004年颱風艾利曾吹襲臺灣並引發嚴重泥石流。
發展過程
踏入2016年10月,熱帶輻合帶仍位處西北太平洋,活躍西南季候風與東北信風輻合使一個低壓區在9月29日於密克羅尼西亞東北面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9W。副熱帶高壓脊西南側的偏東氣流驅使其快速向西北偏西移動,以時速約30公里靠近呂宋海峽,由於該海域的能量被先前莫蘭蒂、馬勒卡、鮎魚和暹芭等風暴耗盡,水溫稍低不利發展,令系統強度連續多日徘徊低位,組織也顯得散亂。與此同時電腦數值預報的運算結果無論在強度還是路徑也搖擺不定,路徑不斷在橫過臺灣、逼近珠江口或移向海南之間反覆改變,強度則既有直逼颱風,也有未能加強的預測,而預期南下華南沿岸的東北季候風也導致風暴動向倍添變數[3]。幾經掙扎後該低壓區在10月4日開始有較明顯的對流爆發,日本氣象廳在當晚8時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低氣壓,並在5日凌晨3時發出烈風警報,表示隨後1日內會發展成熱帶風暴。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上午9時15分亦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低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在上午9時半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香港天文台也緊隨其後,在上午9時45分表示「位於呂宋以東海域的低壓區正逐漸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4];此外臺灣中央氣象局更罕有地在風暴未命名時已率先在早上8時把該系統升為輕度颱風。因應系統螺旋性漸增,香港天文台在下午6時半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低氣壓[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晚上11時跟隨升格,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2W;而日本氣象廳在翌日(6日)凌晨3時10分把該熱帶低氣壓正式升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利,給予國際編號1619。
影響
臺灣
-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颱風警報
艾利在10月5日早上增強為輕度颱風,並快速向呂宋海峽一帶移動,預料會為該區帶來強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在上午11時半對臺灣東南部海面、蘭嶼、綠島、巴士海峽及東沙發佈海上颱風警報,當時艾利位於鵝鑾鼻之東南偏東約580公里。
參見
同期出現的熱帶氣旋:
參考資料
-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6年9月10日].(繁體中文)
-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6年9月1日].(繁體中文)
- ^ 歐電腦料風暴重陽近距逼港 天文台長:預報分歧很大. 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10月4日.(繁體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59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10月5日.(繁體中文)
-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18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10月5日.(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
- (日語)日本氣象廳:颱風情報(日文版-英文版)
- (英文)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 (繁體中文)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單、颱風消息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位置及路徑圖(固定地圖版-地理資訊系統版)、實時天氣稿(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