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人提醒筆者,端傳媒上新發出了一篇文章——《牆外百科牆裏人:中國大陸的維基編輯們》(下簡稱《牆》),裏面介紹了中國大陸維基百科社群的一些現狀。實不相瞞,筆者自端傳媒開啟內容付費瀏覽模式之後,很少登入去看。在讀完這篇文章後,筆者對外人眼中的中文維基百科社群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這個社群的本質。

《牆》採編於2018年7月至8月,該文的記者通過實地探訪深圳維基聚會的方式獲得了部分素材,又通過站內觀察、維基媒體編輯部群組內的採訪等多種流程,獲得了一些資料。《牆》展示的中國大陸社群雖然只是這個社群的冰山一角,然而其提供的視角,卻是一個許多來自港澳台乃至新馬的維基百科編者很少主動接觸的。筆者查閱評論區後發現,即使無視掉針對受訪者進行人身攻擊、泄露受訪者私隱的評論,絕大多數的評論者也難以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對於中文維基百科社群本身都知之甚少——捫心自問,如果不能設身處地去思考,那這樣的心態,和到動物園看猴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筆者以為,中文維基百科中很多不同社群間的衝突,本質上在於意識形態的碰撞,和群體自我認同的根本不同。在涉及兩岸問題、港澳問題的話題上,沒有人能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徹底抽離出去,更沒有人能完全置身於自身的身份認同、基本利益之外。正如(節刪)將矛盾鬧上元維基,擎起「英文環境下誰都不能罵街」的大纛 ,在自身熟悉的英文環境中為自己爭取話語權,最終徹底擠出某位自己不願看見的、不熟識英文的社群成員一樣。這種行為在維基百科比比皆是。試問:這種按鬧分配若不去堅決反對,則中國大陸社群的生存空間又在哪裏呢?

我們應該注意到,中文維基百科維持中立性的基礎,是在採納第三方來源的前提下,維持各方觀點的平衡。基於漢語圈內的現狀,如果真的放任其他地域的用戶逐漸將條目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觀點排除,讓來自中國大陸的聲音變得人微言輕,這本身與維基百科的精神背道而馳。而如果能夠達到這種平衡,雖然雙方偶爾會對自己所處立場不夠強勢而感到不滿,但反而能夠達到內容中立的目的。筆者注意到一句話,恰好說出了這種平衡本身的微妙:「當兩邊都在罵,兩邊都不滿意的時候,這就是維基百科作為中立的百科全書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

回想到維基百科初創時,這種平衡正是中文維基百科的最重要的基石所在。為了減少衝突、求同存異,當時的社群建立了避免地域中心方針,完善了中立性方針。這兩個方針的存在,本身就是社群平衡的直接體現。從客觀上來看,若是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真的缺少了來自中國大陸的觀點,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又將去往何方?這顆蔚藍的星球上,現時有泱泱七十四億多人,而住在中國大陸就有十四億人;在維基百科的條目里,如果缺失了這麼多人所持的觀點,恐怕並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但當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勇敢突破內心的「紅線」,走到你的面前,你們又做了什麼呢?

另一方面,筆者也不得不承認,中文維基百科在社群成員觀點碰撞的背後,依然擁有不那麼政治化的一面。當一群編輯者陷入爭端不能自拔時候,依然有很多人在那裏默默貢獻着。過去的2018年裏,屠榜「你知道嗎」版面的有四個地方志系列條目——浙江玉環系列條目、雲南地方歷史條目、上海地方系列條目,以及更大範圍的文化大革命歷史類條目——大多出自中國大陸熱心編輯者之手。筆者堅信,哪怕社群風雲再怎麼紛繁複雜,只要中國大陸的編輯者依然有志於完善、有心於貢獻,這部百科全書依然能給讀者分享有用的信息,讓人們一窺神州大地的風采。

互信在中文維基百科從來都是缺少的,導致衝突雙方難以同時為達成共識而努力。中文維基百科從不缺少某些編輯發揚挖掘黑歷史、扣上大帽子的「鬥爭精神」,也不缺少跑到站外一些劣跡斑斑的媒體上發「大字報」造謠,進而影響站內共識的「文革遺風」,持有不同政治觀點的社群成員間互相攻擊更是司空見慣——但這些從來都為中國大陸的維基百科人所不齒。中國大陸維基人也必將為自身社群發展努力奮鬥,對於這些流毒甚廣的風氣,我們應堅決反對,斬草除根;對於向上的力量,我們應竭力支持,不遺餘力。如果我們堅持正確的道路繼續走下去,來自中國大陸的觀點就永遠不會缺位;如果維基百科能一直維持其中立性,這本百科全書也會愈加枝繁葉茂。

(本文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