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颶風米奇的氣象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米奇的氣象歷史從1998年10月下旬開始,11月上旬結束,持續時間超過半個月。系統源於10月10日離開非洲西海岸的東風波,於10月22日在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系統的前進方向形成小規模環路,並在此期間增強成熱帶風暴米奇。由於高壓脊出現薄弱環節,氣旋緩慢轉向北上。風暴組織結構一度因附近上層低氣壓產生的風切變而變得混亂,但很快就因水溫升高、外流格局改善等多種利好因素影響迅速強化,於10月24日升級成颶風並發展出風眼。轉向西進後,米奇快速增強,於10月25日成為大型颶風,並在次日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的五級颶風標準。達到最高強度後,米奇在洪都拉斯北面近海保持高達每小時285公里的最大持續風速,颶風獵人偵察機測得的最低氣壓低至905毫巴(26.7英寸汞柱),刷新10月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最低氣壓紀錄,並且也和1969年的颶風卡米爾並列成為當時氣壓第四低的大西洋颶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多個熱帶氣旋預測模型都預測,風暴會轉向北上,對尤卡坦半島構成威脅。但米奇實際上卻因受高壓脊影響而南下,氣象機構當時沒有發現這個高壓脊。風暴因與陸地相互作用而減弱,於10月29日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登陸洪都拉斯。氣旋轉向西進,在陸地上空緩慢弱化,但仍在附近海域上空保留有深層對流。經過中美洲山區後,米奇的表面環流於11月1日消散。次日,系統殘留到達墨西哥灣,於11月3日重新組織成熱帶風暴。氣旋加速向東北方向的冷鋒逼近,穿過尤卡坦半島後又於11月5日吹襲佛羅里達州西南部。此後不久,米奇轉變成溫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繼續追蹤至11月9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