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至民國 |
編號 | 7-1488-3-786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 |
中衛高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廟於明代擴建成型,先後於清朝康熙年間和乾隆年間重建,並於清朝中後期多次擴建。1943年時,高廟一度在廟會中被焚毀,後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廟中大量文物被砸毀,廟中僧人被全部驅逐,此後高廟由文物部門接管,並於1979年重修。整座廟宇坐北朝南,由南而北地勢逐漸抬升。2013年,中衛高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中衛高廟又名保安寺[a],始建時名為新廟,於明朝之前開始修建,明代永樂年間增修大雄寶殿和中樓,基本形成現有規模[2]。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時因地震震毀而重修,並改建為玉皇閣[1]。乾隆三年(1739年),高廟再次在地震中被震毀,當年重修完成。此後高廟於道光二年(1822年)、咸豐八年(1858年)、光緒八年(1882年)時均曾重修或增建,並增建了東西兩座天池[3]。中華民國初期改稱為高廟。1942年3月31日,中衛高廟因廟會香火而燒毀了中樓和主廟部分,1943年6月動工修復,並加蓋了鐘樓、鼓樓、僧舍。整體工程1947年完工[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衛高廟於1963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文化大革命中,高廟中的佛像被砸,大量文物被毀,寺內僧人也被全部趕出山門。此後文物部門接管高廟,並於1979年對高廟重新開始整修。1982年,中衛高廟重新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並於1986年3月27日舉行開光典禮[2]。2013年,中衛高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14年9月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中衛高廟的東側、南側和西側的寺廟三面圍牆外40米,北側則以寺廟圍牆外的馬路以內的13245平方米區域劃定為保護範圍[6]。
結構
中衛高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整座廟共分為3個部分,每兩個相鄰的部分之間均有數米的高差。整座寺廟坐北朝南,最南側為山門,山門兩側各有1隻石獅,山門上建有魁星樓。山門內為第一部分,內有一座高4米的牌坊,牌坊頂部塑有一尊彌勒佛,故被稱為彌勒閣。彌勒閣後登上15級台階為大雄寶殿,正中供奉有釋迦牟尼塑像,兩壁塑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各有一間配殿,分別供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大雄寶殿後登上12級台階為第二部分,有一座仿木磚砌牌樓,該牌樓與天王殿通過迴廊連接。牌樓後再登12級台階為兩層、面闊兩間的南天門。南天門的頂部有一層廊檐,上方覆蓋有藍白色青瓦,東西兩側對稱建有一座重檐歇山頂的天池,兩個天池由台階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迴洞」。門樓後方為第三部分,靠近門樓的位置建有一座三重檐、四面坡頂的朱陵宮,亦稱為中樓。中樓與南天門通過飛橋連接,樓內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樓頂有一座小寶塔。中樓東西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後側為高29米的三層主廟,底層為五嶽廟,東配殿為三宮殿,西配殿為祖師殿;二樓正面供奉有玉皇大帝像,後樓為供奉有孔子像的大成殿;三層正面為瑤池宮聖母殿,東西兩側為三教宮。主廟東側為文樓,其內塑有文昌星,騎乘四不像怪獸;西側為武樓,塑有關公銅像,騎乘赤兔馬。[2][1][3][7]
註釋
參考
- ^ 1.0 1.1 1.2 李福祥. 中卫高庙·沙坡头. 黨風建設. 2002-04: 38,41.
- ^ 2.0 2.1 2.2 2.3 明榮. 宁夏中卫县保安寺简介. 法音. 1988-09: 23.
- ^ 3.0 3.1 常昕. 中卫高庙古建筑群构图艺术研究与评价. 山西建築. 2011, 34: 28–29.
- ^ 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 2009-03-3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3) (中文(中國大陸)).
- ^ 我区再添1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寧夏日報數字報刊. 2013-06-1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 (中文(中國大陸)).
-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自治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 2014-09: 13–15.
- ^ 唐育勤. 中卫高庙今昔. 朔方. 1980, 10: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