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八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中八景,又名長安八景,是八處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關中八景之說形成於。其命名,有些是文人學士賦傳記勝,有些則是民間傳說。

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繡河山。這塊碑石刻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作者朱集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即「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華岳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鐘響城角。
驪山晚照光明現,曲江流飲團團轉。
灞柳風雪撲滿面,太白積雪六月天。
草堂煙霧緊相連,咸陽古渡幾千年。

華岳仙掌

關中八景之首「華岳仙掌」是指華山東峰,即朝陽峰危崖上的勝景,崖面宛如一隻巨人左手掌跡,五指分明。傳說古代黃河有大山阻攔,災害連年,河神左手托華山,右足蹬中條山,給黃河開闢入海河道,拯救了萬民。「仙掌」就是河神托華山時留下的手跡。掌崖上半輪如月,光可鑑人,稱「石月」。

雁塔晨鐘

在今西安南門外,著名歷史建築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內,有一口金明昌三年(即公元1192年)鑄的2萬多斤重的大鐵鐘。古時,每日清晨,法師依節奏敲響,聲傳數十里,成為長安民眾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驪山晚照

驪山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境內,距市區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驪」在古漢語裏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古時山上松柏滿坡,從遠處看去,活象一匹奔騰青駿的驪馬立於渭河平原,所以稱之為「驪山」。每當夕陽西下,蒼山繡嶺塗上萬道紅霞,景色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就有了這一美景——驪山晚照。

曲江流飲

「曲江池」原位於西安市南約5公里之低凹地帶。秦隑州(因江水邊曲折多變得名)宮苑宜春苑、漢宮苑宜春下苑之故地,內有曲江池,因「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之」;宋朝以後逐漸乾涸。宇文愷設計大興城時,人工開鑿黃渠引義谷水入原曲江擴大而成[1]唐代此地宮殿連綿,樓閣起伏,每逢上巳(三月三日)、中元(七月十五)、重陽(九月九日),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都來此宴樂於。新科進士得中,皇帝在會在曲江池賜宴;進士們將酒杯放在曲流上,杯隨水勢,流至誰的面前,必須將其飲盡,成為唐時風尚之一。

灞柳風雪

在西安東郊灞河沿岸。灞水原名「滋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稱霸時,改名「霸水」後又名為「灞水」,是「八水繞長安」之一,發源於藍田秦嶺山中,流經咸陽時匯入渭河。隋唐時長安廣栽柳樹,而灞橋又是長安東去的交通要道,人們在此與東去的人依依惜別,並折柳相送。而每當幕春時節,柳絮在微風中紛飛而下,如同冬日飛舞的雪花,故得名「灞柳風雪」。

太白積雪

長安西邊的太白山兀突險峻、聳秀關中,是秦嶺的最高峰,位於眉縣太白周至三縣交界處。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護區有5.4萬公頃,距西安120公里。太白山山高雲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終年「白雪」皚皚,即使是六月盛暑也依然如故。

草堂煙霧

始建於後秦草堂寺位於秦嶺北麓的戶縣草堂鎮草堂營村,寺內竹林中的井常有煙霧沖天而上,並與周遭山崗的水氣及寺廟上空繚繞的香煙混為一體,形成「草堂煙霧」的美景。草堂寺被日本日蓮宗視為祖庭。

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即原來咸陽渭河渡口。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據《咸陽地方志》記載,「咸陽古渡」建築於明嘉靖年間,渡口處建有一座木橋,通隴通蜀,過客眾多,為「秦中第一渡」。古橋遺蹟,在隱沒百年後,於數年前重現人間。而「咸陽古渡」作為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於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那時因交通不發達,擺渡就成了人們最常使用的工具。古時渭水悠悠,兩岸民眾載舟往返,成為「八景」的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1. ^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p52、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