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軍級集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軍級集群(Korpsabteilung)是納粹德國國防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組建的一種師級規步兵部隊。

歷史

1943年夏秋兩季期間,東線戰場上的德國國防軍遭受了嚴重的人員、裝備損失。與此同時,國防軍還需要增加駐法國的兵力,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盟軍登陸行動;還需要增援意大利戰場,盟軍在當時已於9月跨越墨西拿海峽,還在意大利本土的薩萊諾泰爾莫利兩地登陸。因此,國內預備軍英語Replacement Army已無法為損兵折將的東線部隊提供補充兵員。[1]

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為保全遭受重創的各個師的核心力量,節約補給與支援所需的人力物力,並營造一種部隊實力依舊強勁的假象,便決定將編制內的步兵師組成若干個「軍級集群」,比如,其組成狀況可能是:三個步兵團,每團下轄兩個營;一個炮兵團;以及一些師直屬部隊(偵查、反坦克、輕工兵、醫療以及補給部隊)。一個軍級集群的參謀人員來自組成該軍級集群的多個師中的一個,而軍級集群下轄的每個步兵團則各代表其原本所屬的師。一個步兵團被稱作一個「師級集群」(Divisionsgruppe/ Divisionsabteilung),而師級集群下屬的每個營則都被稱作「團級集群」(Regimentsgruppe/ Reigimentsabteilung)。國防軍步兵師以數字為番號,而軍級集群的代號則是單個字母。

國防軍共組建過三批軍級集群,第一批也是最大一批於1943年11月2日在A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以及南方集團軍群中組建,這一批共有五個軍級集群(代號為A至E);第二批組建的軍級集群只有一個,即軍級集群F,於1944年3月在A集團軍群中組建;第三批組建的軍級集群有G和H兩個,組建於1944年7月末8月初,即國防軍在為應對蘇軍的巴格拉基昂行動而遭受毀滅性損失之後。

1944年秋,國防軍高層意識到,各個軍級集群的組建基礎,即遭受重大損失的各個師,因人員短缺已不可能重建,所以將軍級集群更名為「步兵師集群」(Infanteriedivisionen),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被賦予了數字代號,具體數字取決於在集群組建之初提供了參謀人員的那個師的原番號。

參考文獻

  1. ^ Scherzer: Deutsche Truppen im Zweiten Weltkrieg, S.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