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剛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剛毅(1837年—1900年),字子良他他拉氏,滿洲鑲藍旗人,晚清大臣[1]。其曾在戊戌政變後監斬戊戌六君子,並且支持義和團抵禦八國聯軍

生平

剛毅刑部筆帖式出身,逐漸升為郎中,刑部任內平反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時論所譽,晉升廣西按察使、廣東布政使、雲南布政使。光緒十一年(1885年),出任山西巡撫,在黃河河套屯田並設官治理。十四年(1888年),調任江蘇巡撫,適逢蘇南地區遭受洪澇災害,剛毅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整修當地水利工程,特別是整治了上海境內的薀藻浜吳淞江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剛毅積極主戰,受到慈禧的賞識,遂進入軍機處,任軍機大臣禮部侍郎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毓賢入北京向大學士剛毅等親貴,力薦義和團拳民可用,為義和團事件的先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堅持反對戊戌變法,甚至主張廢黜光緒帝,升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成為慈禧親信之一。八月,監斬維新志士譚嗣同等人。梁啟超〈譚嗣同傳〉記當時情況:「(譚嗣同)就義之日,觀者萬人,君慷慨神氣不少變。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君呼剛前曰:『吾有一言!』剛去不聽,乃從容就戮。」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為中央政府解決財政困難,赴南方各省督辦稅務,其間多有搜刮各地的行為,一時輿論譁然,稱其為「搜刮大王」[2]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進入北京時,剛毅與載漪等人出於極端的排外心理,主張招撫義和團,希望能利用義和團的「仙術」達到「扶清滅洋」的效果。6月,剛毅和趙舒翹等前往順天府良鄉縣涿州一帶察看義和團虛實,回朝後脅迫趙舒翹向慈禧太后報告「其術可用」,遂同載勳被任命為統率義和團大臣,率領義和團同八國聯軍開戰。8月,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剛毅隨同慈禧太后「西狩」,途中病死於山西侯馬鎮

戰後,西方列強將剛毅列為主要戰犯之一,要求慈禧太后加以懲處,慈禧以其先死,未加以追究,但追奪其原有全部官職[1]

剛毅與毓賢皆是劉鶚老殘遊記》中清官比貪官可恨的代表。

任職

  • 同治年,筆帖式
  • 同治5年,主事
  • 同治8年,刑部滿洲員外郎
  • 光緒5年,郎中
  • 光緒6年,廣東惠潮嘉道
  • 光緒7年,江西按察使
  • 光緒8年,直隸按察使
  • 光緒8年,廣東布政使
  • 光緒10年,雲南布政使
  • 光緒11年,山西巡撫
  • 光緒14年,江蘇巡撫
  • 光緒18年,廣東巡撫
  • 光緒20年,軍機大臣
  • 光緒20年,署禮部右侍郎
  • 光緒20年,紫禁城騎馬
  • 光緒20年,禮部右侍郎
  • 光緒20年,禮部左侍郎
  • 光緒20年,方略館總裁
  • 光緒21年,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 光緒21年,滿洲繙譯副考官
  • 光緒22年,工部尚書
  • 光緒22年,崇文門監督
  • 光緒22年,會典館正總裁
  • 光緒23年,刑部尚書
  • 光緒24年,正紅旗蒙古都統
  • 光緒24年,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光緒24年,西苑門騎馬
  • 光緒24年,經筵講官
  • 光緒24年,繙譯閱卷官
  • 光緒25年,內大臣

參考文獻

  1. ^ 1.0 1.1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清史稿/卷465
  2. ^ 劉耿生. 光緒事典: 清史事典11. 遠流出版. 2005-07-16: 251 [2018-02-25]. ISBN 978-957-32-556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參見

前任:
奎斌
山西巡撫
1885-1888
繼任:
衛榮光
前任:
崧駿
江蘇巡撫
1888-1892
繼任:
奎俊
前任:
劉瑞芬
廣東巡撫
1892-1894
繼任:
馬丕瑤
前任:
懷塔布
工部尚書
1896-1897
繼任:
松溎
前任:
松溎
刑部尚書
1897-1898
繼任:
崇禮
前任:
榮祿
兵部尚書
1898-1900
繼任:
敬信
前任:
熙敬
吏部尚書
1900
繼任:
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