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勞雷爾·格洛克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勞雷爾·格洛克
Laurel Clark
出生Laurel Blair Salton
勞雷爾·貝理雅·索爾頓

(1961-03-10)1961年3月10日
 美國愛荷華州艾姆斯
逝世2003年2月1日(2003歲—02—01)(41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上空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醫學士
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配偶喬納森·格洛克
1991年結婚—2003年結束
兒女1
獎項海軍嘉獎獎章英語Commendation Medal(3次)
國防部服役獎章
海外服役勳表英語Overseas Service Ribbon
國防部傑出服役勳章
太空總署太空飛行獎章
太空總署傑出服役勳章
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航天生涯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
過往職業航空軍醫英語Flight surgeon
軍銜海軍上校
在太空時間15天22小時20分鐘
甄選1996年美國太空總署第16組太空人英語NASA Astronaut Group 16
任務STS-107
任務徽章

勞雷爾·貝理雅·索爾頓·格洛克(英語: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1961年3月10日—2003年2月1日)是一位美國太空人,曾參加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STS-107任務,返航途中因太空穿梭機失事殉職。在成為太空人之前,格洛克效力於美國海軍,是一位海軍航空軍醫英語Flight surgeon。她於1987年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畢業獲得醫學士學位。就讀期間,她受到美國海軍資助,畢業後參加其訓練,於1989年成為海軍軍醫,後獲得潛水軍醫和潛艇軍醫資格。她最初希望能在潛艇上服役,但受美國海軍對女兵的限制而難以如願,最終於1991年轉為航空軍醫。1996年,格洛克入選美國太空總署第16組太空人,受訓成為太空穿梭機任務專家。

2003年1月16日,格洛克與其他六位太空人一同踏上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參與STS-107任務。2月1日,太空穿梭機在返回途中解體,七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之後格洛克獲海軍追授上校軍銜,美國政府和民間也舉行了哀悼和紀念活動。美國總統喬治·W·布殊為格洛克和其他六人授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研究人員以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月球隕石坑火星山峰。格洛克的家鄉和工作過的醫院、研究所都以她的名字命名建築物以示紀念。

早年生活

勞雷爾·格洛克於1961年3月10日在美國愛荷華州艾姆斯出生,[1][2]是家中的長女,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3]她的家族中有蘇格蘭血統[3]格洛克幼年時隨父母先後搬到紐約州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居住。[4][1]她的父親羅伯特·索爾頓(Robert Salton)和母親瑪喬里(Margory)在她十幾歲時離婚。1975年母親再婚後,她和三個弟妹隨母親搬到威斯康星州拉辛,與繼父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和五個繼兄弟姐妹一起居住。格洛克之後一直視這裏為自己的家鄉。[1][5][6]

1979年,格洛克從拉辛的公立威廉·霍利克高中(William Horlick High School)畢業,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她自稱為「成績全優的無聊學生」,一直對「環境、生態系統和動物」有濃厚興趣。1983年,格洛克獲得動物學專業理學士學位,四年後又在這裏獲得醫學士學位。[2][5][1][3][6]

軍醫生涯

格洛克的太空總署官方照,攝於1996年8月

在攻讀醫學士期間,格洛克難以承擔高額學費,於是參加了海軍預備軍官訓練團英語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3]獲得海軍的經濟資助。[1]1987年3月,尚未畢業的格洛克參加了海軍實驗潛水隊英語United States Navy Experimental Diving Unit潛水醫學部的服役訓練。[6][3][5]同年畢業後,她進入馬利蘭州貝塞斯達海軍醫院兒科實習一年。1988年實習結束後,格洛克在佛羅里達州巴拿馬城海軍潛水救撈訓練中心接受潛水訓練,還在康涅狄格州格羅頓海軍水下醫學研究所受訓。最終她於1989年獲得軍醫官資格,赴蘇格蘭聖潔海灣英語Holy Loch的潛艇中隊任醫療部門主管,負責水下醫療和輻射衛生。在此期間,她與海軍潛水員和三棲特戰隊一同潛水,還多次對潛艇實施緊急醫療撤離。[6][3][5]兩年後,格洛克成為海軍潛艇軍醫官和潛水軍醫官。[5]

當時美國海軍不允許女兵在潛艇上服役,[7]格洛克對這一禁令非常不滿。她找到兩名指揮官,希望登上潛艇參加24小時訓練任務,但對方稱潛艇上「沒有你睡覺的地方」,拒絕了她的請求。格洛克提出自己可以在醫療室病床上睡覺,才得以參與任務。她以此方法參加了兩三次航行之後仍被迫離開,從此決心轉為航空軍醫英語flight surgeon[3]1991年,她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海軍航空太空醫學研究所接受了六個月的訓練,學習航空醫學和直昇機駕駛,最終成為海軍航空軍醫。[6][3][5]

格洛克完成訓練後,被派遣至海軍陸戰隊AV-8獵鷹II式攻擊機中隊(第211攻擊機中隊英語VMFA-211)任航空軍醫,期間曾多次調動,還曾到西太平洋地區在簡陋環境下執行任務。她所屬的中隊一度因成功完成調動而獲得海軍陸戰隊年度攻擊中隊的獎項。之後格洛克調至海軍陸戰隊第13航空兵大隊英語Marine Aircraft Group 13任大隊航空軍醫,最後又調動至駐彭薩科拉的海軍飛行官英語Naval flight officer高級訓練中隊(第86訓練中隊英語VT-86) 。[5]格洛克在服役期間獲得全國醫學考核委員會英語National Board of Medical Examiners的資格認證,持威斯康星州醫師執業證書,同時還是基本救命術英語Basic life support訓練師(Basic Life Support Instructor)、高級心臟救命術急救員(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Provider)、高級外傷救命術急救員(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Provider)和高壓氧艙治療顧問(Hyperbaric Chamber Advisor)。她是航空太空醫療協會英語Aerospace Medical Association及其下屬美國海軍航空軍醫協會(Society of U.S. Naval Flight Surgeons)的成員。[5]

航天經歷

1996年,格洛克向美國太空總署提交了申請,4月入選成為其第十六組太空人英語NASA Astronaut Group 16之一。此時她已經獲得海軍少校軍銜,入選時還有孕在身。[8][9][5]她和同組的其他34人於同年8月12日抵達德薩斯州侯斯頓林頓·強生太空中心開始接受訓練。[10][5]在受訓兩年後,格洛克成為太空穿梭機任務專家(Mission Specialist),獲得飛行資格。1997年7月至2000年8月間,她進入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辦公室,從事太空船載荷和宜居性方面的工作。[5][11]2000年9月,格洛克獲選參與STS-107任務。這是她的首次航天任務。[5][12]

STS-107任務機組人員在太空穿梭機中的合影,七位太空人分為紅藍兩隊,每隊12小時輪班工作。[13]前排紅隊左起依次為:喬拉赫斯本德、格洛克和拉蒙;後排藍隊左起依次為:布朗麥庫爾安德森。此照片是由在太空穿梭機殘骸中找到的膠捲復原而成[14]

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STS-107任務原計劃於2001年發射,[15]但在多次推遲後改至2003年。[11]北美東部時間2003年1月16日上午10:39,格洛克乘坐的哥倫比亞號自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與她一起執行任務的還有里克·赫斯本德威廉·麥庫爾米高·安德森卡爾帕娜·喬拉大衛·布朗伊蘭·拉蒙六位太空人。[16]她在出發前接受採訪時曾感慨自己「無比幸運」才有機會在太空中工作,得以「從高空中俯瞰我們的星球」。[17]

格洛克在太空穿梭機中望向窗外的太空。此照片是由在太空穿梭機殘骸中找到的膠捲復原而成[18]

此次任務搭載了80多項實驗。[19]格洛克在任務前提到自己出身醫療行業,對任務中的生命科學實驗充滿期待。[17]她的軍醫從業經歷在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參與測試了歐洲太空總署設計的高級呼吸監測系統,還參加多項生理生化實驗,研究人體呼吸系統在失重條件下的反應,以及骨細胞和癌細胞在微重力條件下的生長變化。格洛克業餘時對園藝的愛好也在任務中很有幫助。她在太空中飼養蠶蛾、種植玫瑰、培養細菌和酵母菌,觀察失重環境對這些生物的影響。[20][21][18][22]

格洛克在任務之前就計劃拍攝大量太空照片,[17]在發給家人的郵件中,她也提到自己為太空的美景所震撼,拍到了一些很好的作品。[23]她還通過錄像機記錄下了哥倫比亞號機組成員在太空穿梭機失事前最後數分鐘的瞬間。錄像中太空人都面帶微笑、輕鬆愉快,正在為返航着陸做最後準備。錄像時長至少13分鐘,之後的部分在事故中損毀無法恢復。這段錄像也成為他們留給世界的最後一段畫面。[24]

事故遇難

北美東部時間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完成任務,於8:15開始返航。哥倫比亞號於8:44再入大氣層,按計劃將於上午9:16着陸。進入大氣層後,太空穿梭機逐漸出現一系列壓力和溫度異常,8:59左右在德克薩斯州上空約200,700英尺(61,200米)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上午9時,有地面目擊者稱看到返回的太空穿梭機分解成多個小亮點,伴有巨大的聲響。地面控制團隊最終於12分鐘後得知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已在空中解體,於是啟動應急預案,展開搜救工作。此次任務總時長15天22小時20分鐘。當天下午,美國太空總署證實,七名機組人員在此次事故中全部遇難。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殊隨後發表講話告知國民哥倫比亞號事故中「沒有倖存者」。[25][26][27]

次日,七位太空人的遺體都已尋獲,身份確認和相關調查工作也已經展開。[28]美國太空總署在日後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七位機組成員在太空穿梭機失控解體的幾秒內失去意識,數十秒內已經全部死亡,死因是缺氧、暴露於高海拔環境以及太空穿梭機失控造成的鈍器創傷。[29][30][31]而事故發生原因是太空穿梭機發射時外儲燃料箱表面脫落的絕熱材料碎片擊中左翼,損壞了熱防護系統。返航途中太空穿梭機摩擦大氣層產生的大量熱量因此燒穿了其外殼導致最終解體。[32][33]

格洛克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墓碑

事故發生後,美國總統發表聲明,對七位太空人表示哀悼。[34]美國白宮國會大廈甘迺迪太空中心以及其他聯邦公共建築都下半旗誌哀。[26][35]美國民眾也在全國各地的航天博物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和德克薩斯州林頓·強生太空中心為殉職太空人獻上鮮花和國旗。[36]美國政府於2月4日在侯斯頓為七位太空人舉行追悼會,總統布殊和太空總署署長肖恩·奧基夫英語Sean O'Keefe等人到場出席。[37]

3月10日,格洛克的葬禮在她42歲冥誕當日於阿靈頓國家公墓舉行,葬禮以軍隊最高規格舉辦。她的遺體埋葬在挑戰者號太空穿梭機災難遇難機組成員的墓地旁。[38][39]她在逝世後被追授為海軍上校軍銜。[39]

個人生活

格洛克是神體一位論支持者,信奉普救一位神教,與這一教派在威斯康星州拉辛的教會關係密切。她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墓碑上也刻着普救一位神教的標誌。[40]

格洛克平時在生活中喜愛園藝、潛水、跳傘、遠足露營和旅行等活動。[5][20]她還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1997年獲得聯邦通信委員會頒發的業餘無線電執照,電台呼號為KC5ZSU[41][42][43]

1989年,勞雷爾在佛羅里達州結識了一同接受潛水訓練的喬納森·格洛克(Jonathan Clark)。喬納森·格洛克同為海軍軍醫,在訓練結束後與勞雷爾相戀,之後因任務不同而分隔兩地。勞雷爾赴蘇格蘭期間,喬納森正在波斯灣戰爭中服役。[44][8]兩人於1991年在勞雷爾家鄉的普救一位神教會成婚,後定居在佛羅里達州,[40][44][8]於1996年10月產下一子伊恩(Iain)。[8][45]太空穿梭機失事時,父子二人與其他太空人的親人一起,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等待降落。事故後,工作人員帶他們離開,並向他們告知了噩耗。伊恩與母親感情深厚,年僅8歲的他在事故後向父親說「希望能造一台時光機」。[45]

喬納森在婚後進入美國太空總署成為航空軍醫,曾任太空總署林頓·強生太空中心醫療部門主管,也曾參與太空穿梭機機組成員的醫療工作。[8][44]他在妻子逝世後希望能脫離與公眾的聯繫,卻沒能成功。[45]他坦承自己之後一度開始酗酒,但為了年幼的兒子重拾生活。[8][45]喬納森最終回歸航天事業,致力於太空航行安全的研究,[45]於2004年加入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穿梭機機組救生聯合調查組(Spacecraft Crew Survival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Team),研究包括哥倫比亞號災難在內的各種太空穿梭機事故,以提高未來太空船的安全性。[46][47]喬納森·格洛克還加入了促進太空安全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pace Safety),並參與了太空穿梭機高級逃生服的研發工作。[46]

榮譽和紀念

勇氣號火星探測車天線背面寫有七名遇難太空人的姓名

格洛克擁有海軍頒發的多個徽章,包括海軍太空人徽章、海軍航空軍醫徽章、潛艇軍醫徽章和潛水軍醫徽章。[48]她在生前曾三度獲得海軍嘉獎獎章英語Commendation Medal,還獲得過國防部服役獎章海外服役勳表英語Overseas Service Ribbon[5]太空穿梭機失事後,格洛克被追授予國防部傑出服役勳章太空總署太空飛行獎章太空總署傑出服役勳章[38]2004年2月3日,時任美國總統布殊為包括格洛克在內的七位遇難太空人追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49]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和加利福尼亞州唐尼等地設立了哥倫比亞號紀念館,政府在阿靈頓國家公墓樹立了哥倫比亞號太空穿梭機紀念碑,背後刻有七位遇難太空人的姓名。[50][51][52]甘迺迪太空中心在太空鏡紀念碑英語Space Mirror Memorial上刻下了七人的名字。[53]2003年6月發射的勇氣號火星探測車天線背面也寫上了七人的姓名。[54]美國太空總署將勇氣號着陸點附近的一座火星丘陵群命名為哥倫比亞丘陵,其中一座山峰命名為格洛克山[55][56]此外還有小行星51827和月球太陽神環形山中的勞·格洛克隕石坑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57][58][59]

2003年,航空太空醫療協會英語Aerospace Medical Association為格洛克追授榮譽會員頭銜。[60]該協會還成立了「勞雷爾·格洛克機組救生研究基金會」(Laurel Clark Crew Survival Foundation)。[61]格洛克生前實習和訓練時就讀的醫院、研究所也以她的名字命名建築,以示紀念。2003年7月,貝塞斯達海軍醫院將一座禮堂命名為「勞雷爾·格洛克紀念堂」,格洛克的丈夫喬納森出席了命名儀式。[62]2004年8月,海軍航空太空醫學研究所建立了「勞雷爾·B·格洛克與大衛·M·布朗航空太空醫學學術中心」,以紀念格洛克和同為海軍航空軍醫出身的哥倫比亞號遇難太空人大衛·布朗[63]格洛克的家鄉拉辛則命名了一座「勞雷爾·格洛克紀念噴泉」,裝飾有格洛克生前最喜愛的星座獵戶座圖案,以及她的生平簡介。[64]

格洛克生前喜愛蘇格蘭樂隊Runrig英語Runrig,還將他們的專輯帶到太空穿梭機上播放。格洛克的丈夫和兒子在事故後將太空穿梭機殘骸中找回的CD送給這支樂隊。樂隊於2016年推出專輯《The Story》,在其中《Somewhere》一曲結尾加入了格洛克在太空與地面通話的聲音表示紀念。[65]

參考來源

 本條目引用的公有領域材料來自美國太空總署的網站或文檔。

  1. ^ 1.0 1.1 1.2 1.3 1.4 Columbia Space Shuttle Crew.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 2008-07-09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2. ^ 2.0 2.1 Laurel Clark, STS-107 Memorial. NASA.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ooperman, Alan. Astronaut soared above gender bias. Chicago Tribune. The Washington Post. 2003-02-12: 1–2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4. ^ Potts, Leanne. Albuquerque Father Recalls 'A Fine Lady'. Albuquerque Journal. 2003-02-02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 M.D.. 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 NASA.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4). 
  6. ^ 6.0 6.1 6.2 6.3 6.4 Wright, Pearce. Laurel Clark. The Lancet. 2003-02, 361 (9358): 707 [2017-08-24]. doi:10.1016/S0140-6736(03)1260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7. ^ Kerley, David; Martinez, Luis. Exclusive: Navy to Lift Ban on Women Serving Aboard Submarines. ABC News. 2010-02-23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8. ^ 8.0 8.1 8.2 8.3 8.4 8.5 An Astronaut's Husband, Left Behind. WNYC. 2015-10-07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9). 
  9. ^ NASA SELECTS ASTRONAUT CLASS OF 1996. NASA. 1996-05-01 [2017-07-03]. [永久失效連結]
  10. ^ NASA - Astronaut Class of 1996 Reports For Duty. NASA. 1996-08-07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11. ^ 11.0 11.1 David, Shayler; Moule, Ian A. Women in Space - Following Valentina.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6: 297-300. ISBN 9781846280788. 
  12. ^ Evans, Ben. 'Just a Research Mission': Columbia's Final Flight (Part 1). AmericaSpace. 2013-01-19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13. ^ STS-107 MCC Status Report #01. NASA. 2003-01-16 [2016-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4). 
  14. ^ Banke, Jim. Shuttle Columbia Crew Doing Well, Studies Calcium Loss. Space.com. 2008-01-25 [2016-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15. ^ Banke, Jim. Mission Columbia: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to Space. Space.com. 2003-01-13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16. ^ Mission Archives: STS-107. NASA. [201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0). 
  17. ^ 17.0 17.1 17.2 Preflight Interview: Laurel Clark. NASA.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18. ^ 18.0 18.1 Kridler, Chris. Columbia's Astronauts Find Small Miracles of Life and Light. Space.com. 2003-01-29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19. ^ Howell, Elizabeth. Columbia Disaster: What Happened, What NASA Learned. Space.com. 2013-02-01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5). 
  20. ^ 20.0 20.1 Crowther, Linnea. American Heroes: Astronaut Laurel Clark. Legacy.com. 2017-03-09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21. ^ Mission Status Center. Space Flight Now. 2003-01-02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22. ^ Space Shuttle Columbia and Her Crew: Mission Specialist 4: 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 NASA.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1). 
  23. ^ Astronaut's touching mail. BBC. 2003-02-03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24. ^ Columbia crew cheerful on tape before disaster. Tucson Citizen. 2003-02-01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25. ^ Howell, Elizabeth. Columbia Disaster: What Happened, What NASA Learned. Space.com. 2013-02-01 [2016-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5). 
  26. ^ 26.0 26.1 Timeline of the Columbia disaster. CNN. 2003-02-02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27. ^ The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Part One: The Accident, Chapter 2: Columbia's Final Flight (PDF). Report of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Volume I. NASA. 2003-08-26: 38–44 [2016-1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7). 
  28. ^ Remains From All Columbia Astronauts Found. ABC News. 2003-02-02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4). 
  29. ^ Malik, Tariq. Report: Columbia Astronauts Killed in Seconds. Space.com. 2008-12-30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2).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and blunt trauma caused their deaths, the report states. 
  30. ^ Borenstein, Seth; Associated Press. NASA reports graphic details of Columbia deaths. ABC News. 2008-12-30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0). ... the astronauts died either from lack of oxygen during depressurization or from hitting something as the spacecraft spun violently out of control. 
  31. ^ The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Chapter 3 Occupant Protection: 3.4 Crew Analysis. Columbia Crew Survival Investigation Report (PDF). NASA. 2008-12-30: 3–71~3–73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07). 
  32. ^ Dowling, Stephen. What caused 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disaster?. BBC. 2015-01-30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1). 
  33. ^ Tate, Karl. Columbia Space Shuttle Disaster Explained (Infographic). Space.com. 2013-02-01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8). 
  34. ^ President Addresses Nation on Space Shuttle Columbia Tragedy. NASA. 2003-02-01 [201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3-17). 
  35. ^ President Bush Orders Flags Flown at Half-Staff. NASA. 2003-02-01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3). 
  36. ^ Cosgrove-Mather, Bootie. Accolades For Hero Astronauts. CBS News. 2003-02-04 [2017-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37. ^ Bumiller, Elisabeth. Bush Leads Memorial in Houston for Seven Columbia Astronauts.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2-04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6). 
  38. ^ 38.0 38.1 Pree, Ardmond. Columbia Space Shuttle Astronaut Clark Laid to Rest. United States Navy. Navy News Service.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39. ^ 39.0 39.1 Golub, Rob. Laurel Clark buried with honors at Arlington. The Journal Times. 2003-03-11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40. ^ 40.0 40.1 Columbia Crew Was of 7 Different Faiths. ABC News. 2003-02-04 [2017-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41. ^ Krakow, Gary. Hams help with Columbia recovery. NBC News. 2003-12-03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2). 
  42. ^ AMATEUR RADIO COMMUNITY MOURNS LOSS OF COLUMBIA ASTRONAUTS. 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 2003-02-07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8). 
  43. ^ Amateur License - KC5ZSU - CLARK, LAUREL B.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44. ^ 44.0 44.1 44.2 Fields-Meyer, Thomas. Missing Laurel. People. 2003-04-14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45. ^ 45.0 45.1 45.2 45.3 45.4 Ten years since space shuttle Columbia and crew lost; motherless boy now young man, skydiver. Fox News. 2013-02-01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46. ^ 46.0 46.1 Clark, Jonathan. Remembering the Columbia Crew, One Day at a Time. Space Safety Magazine.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47. ^ Dr. Jonathan Clark - NESC Academy Biography. NASA Engineering & Safety Center.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48. ^ Clark, Laurel Blair Salton, CAPT. Together We Served.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49. ^ Congressional Space Medal of Honor. NASA.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0). 
  50. ^ Downey charts new frontier. Los Angeles Times. 2008-11-28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51. ^ NASA honors fallen astronauts, lost shuttles. CBS News. 2015-06-27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9). 
  52. ^ Space Shuttle Columbia Memorial.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8). 
  53. ^ STS-107 Crew Members Will Shine Permanently on Space Mirror. NASA. 2003-10-28 [2017-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英語). 
  54. ^ Spirit Honors the Crew of Space Shuttle Columbia. NASA. 2004-08-01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8). 
  55. ^ NASA Dedicates Mars Landmarks to Columbia Crew.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04-02-02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8). 
  56. ^ Garber, Megan. Columbia's Astronauts, Remembered on Mars. The Atlantic. 2013-02-01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2). 
  57. ^ Names for the Columbia astronauts provisionally approved. USGS. 2006-03-23 [2016-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58. ^ Planetary Names: Crater, craters: L. Clark on Moon. USGS.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59. ^ 51827 Laurelclark (2001 OH38). JPL Small-Body Database.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60. ^ Association News. AsMA.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2). 
  61. ^ AsMA Constitutent Organization Presidents for 2016-2017 (PDF). AsMA. 2016-06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04). 
  62. ^ Guerry, AnTuan. Hospital Dedicates Auditorium to Columbia Astronaut. 2003-07-13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63. ^ Duren, Rod; Sturgis, Felicia. Navy Names Training Facility For Fallen Astronauts. 2004-08-27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64. ^ Fiori, Lindsay. Laurel Clark Memorial Fountain features new additions. Journal Times. 2008-05-27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65. ^ Skye rockers Runrig prepare for their final album. The Scotsman. 2016-01-30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