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立陶宛關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立陶宛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印度

立陶宛

印度-立陶宛關係是指印度立陶宛之間存在的國際關係。

早期歷史

印度與立陶宛的第一次接觸是通過16世紀從立陶宛前往印度的基督教傳教士。19世紀,在發現梵語立陶宛語之間的相似性後,立陶宛人對印度的興趣增加了。[1]有觀點認為在歐洲語言中,立陶宛語在語法上最接近梵語。立陶宛人認為他們的語言是現存最古老的印歐語言[1][2][3]

維杜納斯英語Vydūnas被稱為立陶宛的聖雄甘地阿羅賓多,他對印度哲學感興趣,並在吠檀多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維杜納斯指出,在引入基督教之前,立陶宛的精神文化與印度教有相似之處,其中包括三相神的概念。[1]

南非猶太人建築師赫爾曼·卡倫巴赫出生在立陶宛西部城市魯斯尼,是聖雄甘地的密友和夥伴。兩人於1904年在南非相遇。卡倫巴赫陪同甘地第一次齋戒,以及1914年甘地最後一次從南非啟程前往倫敦。卡倫巴赫還捐贈了1000英畝土地,這片土地後來成為了德蘭士瓦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的根據地。2015年10月2日是甘地146歲誕辰,立陶宛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和印度農業國務部長莫漢·昆達里亞在魯斯尼為卡倫巴赫和甘地的雕像揭幕。立陶宛駐印度大使萊莫納斯·塔拉特-凱爾普沙評論說:「這座雕像是印度-立陶宛友誼的見證。在連接我們兩國的許多事物之上,甘地和卡倫巴赫的雕像將成為一個象徵,體現個人對人類更廣泛的歷史影響。甘地向世界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概念,立陶宛在與蘇聯壓迫的鬥爭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概念,卡倫巴赫在塑造甘地的思想並在實踐中檢驗它們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相信,魯斯尼的這座雕像將有力地提醒人們,一個人在歷史上也舉足輕重。」[4]

現代歷史

1991年9月9日,印度承認立陶宛,[5]並於1992年2月25日建立外交關係。[1]賈格納特於1992年至1994年擔任印度駐立陶宛首任大使,駐地位於立陶宛的鄰國波蘭。第一任立陶宛駐印度大使是佩特拉·希梅柳納斯,任職時間為2011年至2012年。[5]

立陶宛總理阿道法斯·什萊扎維丘斯於1995年9月訪問印度,總統瓦爾達斯·阿達姆庫斯於2001年2月訪問印度。[1]

印度駐波蘭華沙大使館曾經兼派立陶宛。[6]立陶宛於2008年7月1日在新德里開設大使館。[1]2005年,印度外交部長K.辛格宣佈印度將在立陶宛開設大使館。2014年7月,立陶宛外交部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敦促印度在維爾紐斯開設大使館。[3]2015年2月6日,印度在維爾紐斯開設了名譽領事館,以發展雙邊關係。[7]2023年,印度政府在維爾紐斯開設大使館。[8]

2015年10月,印度和立陶宛簽署了一項雙邊農業合作協議。雙方還同意加強在食品和乳製品加工等領域的合作。[9]

經濟關係

兩國2009年的雙邊貿易總額為1.179億美元,2010年為1.84億美元,2011年為2.03億美元。印度對立陶宛的主要出口是藥品、化妝品、紡織品和消費品。立陶宛對印度的主要出口是機械和機械用具、高科技光學儀器、賤金屬和賤金屬製品、化學品、硫磺、石灰和水泥。[1]

印度波羅的海商會於2009年在維爾紐斯成立。印度-立陶宛論壇於2010年9月啟動。[1]

文化關係

立陶宛人對印度舞蹈和音樂、瑜伽阿育吠陀泰戈爾的作品越來越感興趣。[1][3]阿育吠陀中心在維爾紐斯和考納斯運作。立陶宛有國際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截至2012年,舍地·賽·巴巴在該國有超過200名信徒。印度文化關係委員會贊助了印度劇團在立陶宛的幾場演出。[1]

旅遊業

截至2014年,每年約有3000名立陶宛公民訪問印度。[3]

在立陶宛的印度僑民

截至2013年8月,大約有300名印度公民居住在立陶宛。這些人大部分是學生,其餘則從事商業活動。許多印度人受僱於奧姆·普拉卡什·洛希雅集團在克萊佩達PET工廠。印度信息技術部門經常派遣印度公民到立陶宛臨時從事項目工作。[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India-Lithuania Relations (PDF).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02). 
  2. ^ Incredible Indian-Lithuanian relations. vilnews.com.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3. ^ 3.0 3.1 3.2 3.3 India must stand true to its promise of an embassy in Vilnius made in 2005: Lithuania foreign minister. The Times of India.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4. ^ Lithuania to mark Gandhi Jayanti with new monument to the Mahatma. Hindustan Times. 30 September 2015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3). 
  5. ^ 5.0 5.1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India. in.mfa.lt.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6. ^ Contacts -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India. urm.lt/.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7. ^ India opens honorary consulate in Lithuania. DELFI.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8. ^ Indian Embassy opens in Vilnius. LRT. [202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3) (英語). 
  9. ^ Press Trust of India. India, Lithuania agree to collaborate in agri sector. Business Standard. [4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