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 (精神分析)
壓抑(德語:Verdrängung)是精神分析的一個關鍵概念。精神分析學認為其為一種自我防禦機制,來「阻止那些不為意識所接受的、一旦被回想起就會引起焦慮的事物進入意識」。根據精神分析理論,壓抑在許多精神疾病以及普通人的心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
1930年左右,一些美國心理學家開始嘗試在實驗室中研究壓抑。然而,精神分析學家起初對在實驗室環境中研究壓抑的嘗試不感興趣,後來開始拒絕。大多數精神分析學家認為,這種嘗試歪曲了精神分析的壓抑概念。
弗洛伊德的理論
根據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說法,壓抑被認為是最基本的自我防禦,如果你拒絕來自本我的衝動,那麼這種衝動就會從你的意識轉移到你的無意識。這種拒絕稱為壓抑。
被壓抑的衝動會不斷地試圖從無意識上升到意識,但這些嘗試通常被認為是有害的。這是因為壓抑發生在被父母和外界否認的欲望和衝動中。壓抑通常是由戀母情結引起的。一個男孩壓抑與母親發生性關係的欲望,認為這對他來說是錯誤的,或者他們受到父親的威脅和壓制。此外,如果他想在外面的世界做一些反社會的事情,但被告知他不應該這樣做,他就會抑制自己的欲望和衝動。
被壓抑的記憶
弗洛伊德所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在他的治療中,從壓抑中恢復的「童年記憶」的地位如何。他總結道:「這些嬰兒時期的場景並不總是真實的。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不真實的,在少數情況下,它們與歷史真相截然相反」。20世紀後期,關於這些「恢復的記憶」的地位引發了爭議,尤其是關於兒童虐待的記憶,許多人聲稱弗洛伊德忽視這些恢復的記憶的現實是錯誤的。
參考資料
- ^ Laplanche pp. 390,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