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獼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獼猴
化石時期:更新世中期至今,~0.4–0 Ma

(由分子生物學分析推得[1]
野生母猴與幼猴,攝於高雄壽山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屬: 獼猴屬 Macaca
種:
台灣獼猴 M. cyclopis
二名法
Macaca cyclopis
Swinhoe, 1862
  原生種
  引入種

台灣獼猴學名Macaca cyclopis),臺語也稱烏肢猴(Oo-ki-kâu) ,是舊世界猴獼猴屬的的物種,分佈於臺灣本島澎湖,為常見的臺灣特有種,也是島上除智人外唯一的原生靈長類動物,與亞洲南部的普通獼猴以及日本日本獼猴有近親關係[3]

分佈

臺灣的原生種[4],分佈於由海平面至海拔三千公尺以下的地區。例如:陽明山、台北市天母水管路古道台東縣東河鄉屏東縣滿州鄉雲林縣林內鄉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高雄市鼓山區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南市南化區烏山風景區澎湖縣四腳嶼。位於高雄市的國立中山大學校區內也可見臺灣獼猴的蹤影。另外在彰化縣二水鄉設有二水台灣獼猴生態教育館(原名二水彌猴自然保護區)。另外,在新北福山恆春墾丁有台灣獼猴做為過夜地域。在日本則為外來種,分佈於伊豆大島伊豆群島),大根島靜岡縣南伊豆町),和歌山縣北部。從1940年起陸陸續續從動物園等觀光設施逃脫,成為日本的外來種,在當地更發現臺灣彌猴與日本獼猴的雜交種。

在國立中山大學校區發現的台灣獼猴

概述

臺灣獼猴的前肢比後肢短,各肢具有五趾。頭圓,臉扁,額裸出,顏面呈現深紅或淡紅色,隨個體的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台灣原住民將其分為白臉與紅臉,臉頰上並長有粗雜的長鬚、多毛、尾粗、全身被厚而軟的毛披蓋,冬季呈棕灰色,夏季呈棕綠色,四肢較黑故有「烏肢猴」之稱。股間有顯著的紅棕色的大斑。一般而言,牠們的體長約為50至60 cm(20至24英寸),體重約為5至12公斤(11至26磅),尾長約26至45 cm(10至18英寸),雌猴體型較雄猴小,顏色也較淡。就習性論之,台灣獼猴屬於晝行性活動且群體生活的動物,對於前往其居地觀光的人類頗具攻擊性,觀光客遭受攻擊的案件亦時有所聞,然近年來觀光客興起餵食風氣,大大減低了獼猴族群對人類的戒心,據統計,近十年來觀光客遭受獼猴攻擊的次數及頻率有了明顯縮減,但同時亦改變了獼猴的族群位階與生活習性,如:獼猴盜食及搶食事件頻傳或甚至大舉入侵校舍及民居等。獼猴消化道功能趨近一般人類,依進食種類區分亦屬於雜食性動物,根據記錄,台灣獼猴食用的植物包含85科300種,以果實為主,其他還有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然根據文獻,近年來因上文所提之遊客餵食風氣盛行,獼猴亦會開始食用人為加工過之食品,如:水煮玉米、洋芋片、飲料、糖果、餅乾、炸物、西點及其他熟食等。對於食用植物的部位,會因季節月份和乾濕季變化而有所不同,以十至五十隻一群。

台灣獼猴舊為保育類動物,不過原有的天敵為台灣雲豹及大型猛禽,但台灣雲豹早已絕跡大型猛禽也漸稀少,加上台灣獼猴適應力強,在立法保育之下數量雖略有穩定而被移除保育類動物名冊,卻因人類長期誤解、不理解或難以接受其習性,造成許多衝突事件的發生,以至常有人類使用毒餌,登山杖,彈弓、捕獸鋏等,致獼猴死傷。目前於高雄柴山仍可見到彈弓與BB槍等制猴器具以及使用民眾。2016年8月,僅一周內於高雄地區便有十來隻死傷之獼猴,皆明顯因中毒死亡。[5]

2014年行政院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的緊急條款內容,認為特定狀況下獵殺獼猴具法律正當性;然而,此條款之適用,僅限於農民在生命財產受到緊急威脅之情況下,主張「正當防衛」獵殺野生動物,以保障生命、財產作物安全。但衡量法律保護利益與野生動物保育,其限定以「人道方式」為之,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最小痛苦。[6]

人猴衝突的主因來自於對於野生動物行為的不理解,到有獼猴出沒地區請謹記:食物不外露、避免使用塑膠袋、紙袋、手提袋,可避免被搶食概率,而且看到台灣獼猴時請勿餵食。

名稱

種小名cyclopis來自希臘神話獨眼巨人。 獨眼巨人英文為「Cyclops」(希臘文Κύκλωψ;複數:Κύκλωπες),語意是圓眼[7]

保育現況

2019年1月已公告除名正式離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仍不得任意飼養及捕殺。

疾病

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於2013年8月發表台灣獼猴具有「猴泡沫病毒英語Simian foamy virus」(Simian Foamy Virus, SFVmcy-2),是逆𨍭錄病毒(retrovirus)的一種 。[8]

台灣獼猴亦有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疱疹B病毒」(Herpes B virus,正式學名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CHV-1),猴疱疹病毒), 玉山塔塔加首起猴群主動攻擊, 抓咬傷10遊客。[9]疱疹B病毒感染症是一種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是經由罹患猴疱疹的猿猴抓咬傷而感染,人若被感染的猿猴抓咬傷,通常在3天至3星期的潛伏期後,會出現急性發燒、頭痛、水泡病灶、淋巴性腦脊髓液內細胞增多和不同型態的神經症狀等。人類罕見疱疹B病毒感染個案,目前全球約僅有40名報告病例,皆為圈養個體,野外個體傳染給人類的案例目前為零。疱疹B病毒一旦感染發病,死亡率非常高,病患如未接受妥適醫療,死亡率超過70%,存活者常會伴隨有嚴重的後遺症。[10][11]

參考

  1. ^ Chu, J.-H.; Lin, Y.-S.; Wu, H.-Y. Evolution and dispersal of three closely related macaque species, Macaca mulatta, M. cyclopis, and M. fuscata, in the eastern Asi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43 (2): 418–429 [2020-09-03]. ISSN 1055-7903. PMID 17321761. doi:10.1016/j.ympev.2006.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2.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Macaca cyclop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1 November 2015].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3. ^ Huang, Y.-F.; Midha, M.; Chen, T.-H.; Wang, Y.-T.; Smith, D. G.; Pei, K. J.-C.; Chiu, K. P. Complete Taiwanese Macaque (Macaca cyclopis) Mitochondrial Genome: Reference-Assisted de novo Assembly with Multiple k-mer Strategy. PLoS ONE. 2015, 10 (6): e0130673 [2021-08-20]. ISSN 1932-6203. doi:10.1371/journal.pone.01306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4. ^ 陳文德. 科學話題:臺灣生物多樣性中的「猴」. 科學研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76. 2016-09-01 [2016-09-18]. No.5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6). 
  5. ^ 壽山獼猴一周死15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開放「人道方式」獵殺台灣獼猴 動保團體批:國際笑話.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5-01-04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7. ^ 古希臘語 κύκλος 意為「圓環」,ὤψ 是「眼睛」。
  8. ^ (Galvin et al., 2013)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tion in the Envelope Gene of Simian Foamy Virus Serotype 2 Isolated from Macaca cyclop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玉山3隻咬人獼猴疑染猴疱疹B病毒 人類罕見感染卻要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存档副本. [201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11. ^ 何勝裕. 第九章 疱疹 B 病毒感染症 (PDF).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 5pages. [2013-10-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12). 

紀錄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