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姚士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姚士藟(1648年10月8日—1708年2月21日),綏仲華曾,後稱宮贊 江南安慶府桐城(今屬安徽省)人。前期畫家、文學家、學者、官員。姚之麒曾孫,姚孫森孫子,姚文爕次子,張廷玉表哥。本人誥封奉直大夫贈中憲大夫。

生平

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順治五年戊子年)出生在桐城,是姚文燮和吳之璘女兒的次子,年少擅長詩文。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八年辛卯年)祖父姚孫森去世,曾祖母項孺人1653年七月三十日(順治十年癸巳年)去世,父親姚文爕在1654年(順治十一年甲午年)中舉人1659年(順治十六年)姚文燮為第二甲進士第三十六名,授福建建寧府(今南平市推官。 期間姚士藟郡癢生,娶吳循女1649年三月七日(順治六年己丑年)到1734年三月十一日(雍正十二年甲寅年)。1667年陰曆十二月十一日(康熙五年丙午年),姚士藟長子姚文燮長孫姚孔鈛出生。 後來,姚文燮遷任到中書太史,擢升到雲南開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開遠縣知州,同時也兼管轄曲靖府(今曲靖市)和阿迷州(金開遠市)的事務,姚士藟跟母親哥哥都沒有跟在身邊。期間娶側室廣州府順德縣人歐氏。

1673年(康熙十二年),時值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商議撤藩,平西王吳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察哈爾親王布爾尼、南明延平王台灣統治者鄭經(鄭成功嫡子)等人先後響應,掀起三藩之亂。姚文爕也因不從而陷入吳三桂叛軍營中,但是他私密地與建義將軍林興珠有密約,被叛軍發覺,被抓住,卻尋得間隙逃了出來,姚文爕乘隙逃遁,因湘潭父老的庇護才得以脫身。之後拜見到安親王愛新覺羅岳樂軍中。安親王聽聞後,召姚文爕至京,召見回答問題,詢問軍事都甚為熟悉。1674年八月三日(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姚士藟的母親吳氏去世,他居親喪過於悲傷哀痛,以致身形瘦損,水和漿藥七日不入口。1677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年)中舉人。因姚文燮在滇南任職,姚士藟留在家裏仕奉繼母晚娘歐氏。等到三藩之亂掀起,全家都很慌亂,擔心凶禍來臨的話語疑問一天好幾次,姚士藟聲色不動怕自己慌亂會引起家裏人更大的憂愁。三藩之亂平定後,返還家鄉,繼母歐氏果然安然無恙,於是人們都敬佩他在亂時居家鎮靜泰然。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年)二甲進士十一名,表上錯誤記載成兆士藟,予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補直內廷,歷遷右春坊、右贊善,入直內廷,同年二月九日祖母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去世。 東宮講官曾經稱姚士藟品行忠厚文學甚優。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御書給姚士藟:皇帝的文集疊放到「遂寧相國」那裏,張鵬翮也稱讚姚士藟公的行文有深度醇厚和諧雅致,有劉子政曾子固的遺風。擔任康熙四十四年順天鄉試副考官,康熙四十七年湖南鄉試正考官,所提拔的大多都是知名人士。姚士藟公感情豐富但不外露,開化公姚文燮在滇南做官時留姚士藟公在家侍奉孝順繼母,等到三藩之亂掀起,全家上下都很慌亂,擔心凶禍來臨的話語疑問一天好幾次,姚士藟則聲色不動,怕自己慌亂會引發家族內部更大的憂愁。三藩之亂平定後,返還家鄉,繼母歐氏果然安然無恙,於是人們都敬佩公在亂時居家鎮靜泰然,當時正是姚士藟公擔任館職的時候。天子怪罪老臣我在官員升級上讓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特別命令通補卿寺等官員徑捷迅速爭相請公入職。公以器量功業聞名為人所望,預計在選拔升職中顧念開化公姚文燮年老且生病,於是上述情況乞求回家奉養,姚士藟公所親近的人勸他稍微多在京師停留一會,以應對之後賜下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公對勸諫都不管不顧。正因此人們尤其敬重公。姚士藟公因為兒子姚孔鍹官權貴重而追贈奉直大夫。著作有《瞻雲草》 《南歸草》 《余齋詩集》《泳園文集》

此時父親姚文燮的記憶力卻急劇退化,最後發展到文字、姓名都不識,醫生不知是什麼病,姚士藟乞求回家養病,最終竟然因為此病於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六月二日三日)病卒。

1705年擔任順天(康熙四十四年)鄉試副考官,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湖南鄉試正考官,同年二月一日去世。[1]

身後

  • 姚孔鈛 孔 字升初 號恕齋 後稱孝子 長子生三子一女 1667年1月5日(丙午年十二月十一日)到1717年12月28日(丁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娶州同知武進莊天錦女1667年8月13日(丁未年六月二十四日)到1719年3月11日(己亥年正月二十一日)1699康熙己卯年舉人
    • 姚興渥 興 字懷汝 號螺峰 二子生一子三女 1699年12月5日(己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到1745年11月24日(乙丑年十一月二日)娶姑表妹台灣縣知縣山西汾州知府張廷琰女1701年8月21日(辛巳年七月十八日)到1757年9月17日(丁丑年八月五日)同輩姚范(姚文然曾孫)
      • 姚培敦 枝 字葵蔭 號厚庵 獨子生六子一女 1729年4月21日(己酉年三月二十四日)到1792年11月13日(壬子年九月二十九日)娶舅表妹廣西全州知府桐城張若矩(乃張廷琰次子張廷玉族侄)女1729年4月28日(己酉年四月一日)到1775年8月19日(乙未年七月二十四日)同輩姚鼐(姚范侄) 姚棻
      • 姚原拱 鴻 字向專 四子生三子二女 1759年1月28日(戊寅年十二月二十日)到1815年10月7日(乙亥年九月五日) 娶張德啟女1770年10月23日(庚寅年九月五日)到1834年10月8日(甲午年九月六日)
先祖
 
 
 
 
 
 
 
 
 
 
 
 
 
 
 
 
 
 
高祖父:姚士藟(康熙戊辰進士 誥封奉直大夫贈中憲大夫)
 
 
 
 
 
 
 
曾祖父:姚孔鈛(康熙己卯年舉人)
 
 
 
 
 
 
 
 
 
 
 
高祖母:吳循女
 
 
 
 
 
 
 
祖父:姚興渥
 
 
 
 
 
 
 
 
 
 
 
 
 
 
外高祖父:莊天錦(州同知武進人)
 
 
 
 
 
 
 
曾祖母:莊天錦女
 
 
 
 
 
 
 
 
 
 
 
外高祖母:莊天錦妻
 
 
 
 
 
 
 
父:姚培敦
 
 
 
 
 
 
 
 
 
 
 
 
 
 
 
 
 
外高祖父:張杰
 
 
 
 
 
 
 
外曾祖父:張廷琰(山西汾州知府)
 
 
 
 
 
 
 
 
 
 
 
外高祖母:張杰妻
 
 
 
 
 
 
 
祖母:張廷琰女
 
 
 
 
 
 
 
 
 
 
 
 
 
 
外高祖父:姚士藟(同上)
 
 
 
 
 
 
 
外曾祖母:張廷琰妻
 
 
 
 
 
 
 
 
 
 
 
外高祖母:吳循女(同上)
 
 
 
 
 
 
 
姚原拱(姚鑲石樵公生父)
 
 
 
 
 
 
 
 
 
 
 
 
 
 
 
 
 
 
 
 
外高祖父:張杰(同上)
 
 
 
 
 
 
 
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張廷琰(同上)
 
 
 
 
 
 
 
 
 
 
 
外高祖母:張杰妻(同上)
 
 
 
 
 
 
 
外祖父:張若矩(廣西全州知府)
 
 
 
 
 
 
 
 
 
 
 
 
 
 
外高祖父:姚士藟(同上)
 
 
 
 
 
 
 
曾外祖母:張廷琰妻(同上)
 
 
 
 
 
 
 
 
 
 
 
外高祖母:吳循女(同上)
 
 
 
 
 
 
 
母:張若矩女
 
 
 
 
 
 
 
 
 
 
 
 
 
 
 
 
 
外高祖父:張若矩妻祖父
 
 
 
 
 
 
 
外曾外祖父:張若矩妻父
 
 
 
 
 
 
 
 
 
 
 
外高祖母:張若矩妻祖母
 
 
 
 
 
 
 
外祖母:張若矩妻
 
 
 
 
 
 
 
 
 
 
 
 
 
 
外高祖父:張若矩妻外祖父
 
 
 
 
 
 
 
外曾外祖母:張若矩妻母
 
 
 
 
 
 
 
 
 
 
 
外高祖母:張若矩妻外祖母
 
 
 
 
 
 

由於近親婚姻,姚原拱的高祖父母一輩只有10人,而非一般的16人

  • 姚鑲 葉 字季生 原名立雋 號石樵 次子生十子七女 一妻六側室 1797年11月25日(丁巳年十月八日)到1874年12月12日(甲戌年十一月四日) 觀察 誥授資政大夫二品 桐城范崗移居安慶城,是李鴻章曾國藩的前輩。側室陳氏1808年2月11日(戊辰年正月十五日)到1885年5月2日(乙酉年三月十八日)生二子樹本大本一女。是五叔姚原拾字以蓮1761年5月27日(辛巳年四月二十三日)到1798年10月7日(戊午年八月二十八日)嗣子
    • 姚樹本 茂 字蔭亭 三子生四子七女 1841年5月30日(辛丑年四月十日)到1879年9月1日(己卯年七月十五日)娶高安縣教諭南昌童毓賢女1838年1月20日(丁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1918年1月1日(丁巳年十一月十九日) 歲進士候選府經歷
      • 姚寅忠 永 字亮臣 長子生二子二女 1861年10月27日(辛酉年九月二十四日)到1904年7月26(甲辰年六月十四日) 側室河南府人李氏1867年7月27(丁卯年六月二十四日)到1921年後 生二子長子姚厚仁字靜山1901年4月5日(辛丑年二月十七日)娶合肥張家藻女1900年7月11日(庚子年六月十五日)1921年生姚大勛,長女適合肥韓履忠 八叔姚同本字松亭1860年11月21日(庚申年十月九日)到1883年10月7日(癸未年九月七日)嗣子,同輩姚永概(姚瑩孫)
        • 姚厚業 佐 字仲勤 二子生四子一女 1921年10月25日(壬寅年九月二十四日)到1938 娶合肥府城殷仲橋女殷文淑1904年11月3日(甲辰年九月二十六日)到1972夏 二叔姚應忠字良臣1864年8月22日(甲子年七月二十一日)到1903年2月27日(癸卯年二月一日)嗣子 承父親叔父兩房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