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左葉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左葉事件,是1957年4月1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北京參觀中國全國農業展覽會時,因推擠而使得記者與時任農業部部長助理的左葉發生口角衝突事件。

其後一段時間新聞界大力聲援該記者。整風反右運動開始之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集體檢討了新聞界在報道該事件上「失實」的錯誤;《人民日報》也刊發新聞搞將相關報道視作右派分子從新聞戰線上放出的一支毒箭。此後,凡報道過這件事的報紙都遭受檢查,不少發表過批評左葉意見的人被打成右派。粉碎「四人幫」以後,因「左葉事件」被打成右派的新聞工作者,都獲得了改正。[1]

事件起因

1957年4月1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等人的陪同下參觀農業展覽館。時任農業部部長助理的左葉擔任嚮導,並負責維持秩序。現場觀眾達數千人,場面擁擠。現場的記者、攝影師為抓取好鏡頭,爭相搶佔有利位置靠近貴賓。中國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師韓德福在此時拉了左葉一把,雙方發生了爭執。爭執過程中,左葉向記者大吼:「再擠滾出去!」、「是你重要還是我重要?」在場記者對左葉的態度氣憤不平。[2]

事件發展

《中國青年報》打破沉默

事件發生之後,《中國青年報》於5月7日率先打破沉默,在「辣椒」專刊第四十八期上發表洪克撰寫的《部長助理與攝影師》一文,原文如下:

在劉少奇同志陪同伏老參觀全國農業展覽會的時候,跟着採訪的中外電影攝影師和攝影記者都隨時準備着拍攝一些精彩的鏡頭,並且都想從伏老的前面去拍。當時,隨同採訪的記者很多,還有一些參觀人員,秩序比較混亂。一位矮胖的同志總是站到劉少奇同志和伏老的前面,緊緊擋着攝影機的鏡頭。又是一個好鏡頭來了,那位同志仍然擋在伏老的前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韓德福實在沒辦法了,便走過去輕輕地拉了一下那位同志說:「同志,請你讓開點!」那位同志扭過頭來,理直氣壯地說:「怎麼!你重要還是我重要?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他那眼睛睜得大大的,十分嚇人,韓德福一時摸不清是怎麼回事,只得走開了。

顯然,那位同志是在罵人了,他罵了我們所有在場的記者,因為他的口氣是「你們」。接着,粗暴態度成為命令傳達下來:外交部新聞司的一位同志來了,他朝我和《北京日報》的一位攝影記者說:「你們別擠了,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盛氣凌人,實在難忍,我對他說:「同志,你說什麼都好,可是罵人不好啊!」「這不是我罵的!」他說,「是我傳達別人的!」他不肯告訴我們他是傳達了誰的罵人命令。

後來,我打聽清楚了,原來那位罵人的同志就是那位擋着攝影師鏡頭的人,他是中央某部的部長助理。部長助理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為什麼不懂得在這裏儘管人們的級別不同,職位不同,而人和人的關係卻是平等的呢?為什麼不懂得出口不遜,隨便罵人,任意侮辱人是很不道德的呢?這位部長助理大概沒想到:攝影記者們身後正有千百萬個讀者,渴望着看到伏老在我國的各項活動的最精彩的照片和電影。如果攝影師們都「滾出去」,那麼部長助理再「重要」也是無法滿足讀者要求的。應當說,近來記者們在採訪活動中受到的無理的限制、阻礙是不少的,這幾乎已經成為北京新聞界的一種苦惱了。這位助理的行為,只是其中突出的一例而已。[3]

新聞界的大討論

5月8日,《文匯報》同時刊登《新聞記者的苦悶》和《尊重新聞記者》兩篇文章報道「左葉事件」。5月10日,《人民日報》副刊發表了袁水柏的諷刺詩《官僚架子滾開》、方成的諷刺漫畫和梁汝懷的小品文《要學會尊重人》。首都不少報紙以及其他省市報紙都相繼刊載有關「左葉事件」的新聞、評論等。

5月11日,在《北京日報》主辦下,首都11家報社、通訊社、電台和新影廠的記者和攝影記者40多人舉行了座談會。座談會上,新聞工作者提出「左葉事件」只是記者得不到足夠尊重的一個例子,要求記者有更多採訪的便利,得到正當權利的保護。至5月下旬,「左葉事件」的風波漸漸平息了下來。[2]

其他聲音

在新聞界對「左葉事件」展開大討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其他聲音。5月21日,《中國青年報》在報紙第四版刊登了一位名叫張直剛的「現場目擊者」的意見,原文摘錄如下:

我認為部長助理的罵人是不對的,但也還必須向讀者們介紹另一方面的事實。某些攝影記者和攝影師為了攝取精彩的鏡頭,不惜把展覽會上珍貴的統計圖表擠掉,把陳列品搞亂,爭相拍攝,造成擁擠和紊亂的局面。個別同志甚至還站到展覽品上面去拍攝。外賓看了很不滿意。

其中還有一位記者同志竟以蛙式游泳的姿勢,從少奇同志和另一位負責同志的隙縫中擠進去,再用兩臂左右開弓,用力地把他們擠到後邊。「而洪克的文章只是孤立地批評部長助理的缺點,沒有客觀全面地分析當時的情況,這只會在讀者中形成片面的印象。」張直剛說。必須指出,保衛賓主、擋住鏡頭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記者們自己,作為我們國家和政府的主要陪同人和農業展覽會的主要介紹人之一,「那位同志」進行着緊張的組織工作。以他的責任而論,他「站到劉少奇同志和伏老的前面」未必有不當之處,何況在兩小時左右的參觀中,他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站在前面,而是站在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的後面。

陳述了這些緣由以後,張直剛針對攝影記者的業務能力,質問道: 難道我們攝影記者竟不能在這樣長的時間找到一個適當的鏡頭?難道我們攝影記者同志只有把那位部長助理拉開才能獲得好鏡頭?這未免有些使人費解,並太不符合事實了。[4]

事件轉變

「整風反右運動」

為了鞏固和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毛澤東同志認為必須用 「大鳴大放」的方法把人們心中的不滿引發出來,然後加以肅清。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親自起草的《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標誌整風運動正式開始。在這個運動中,新聞界經受了嚴峻的考驗。[5]

座談會定性

為配合整風運動的開展,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於7月13日召集座談會。此次會議由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鄧拓主持。會上,農業部的官員為左葉作證他當時沒有說過「再擠就叫你們滾出去」 這樣的話。《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北京日報》的記者相繼做出檢討。鄧拓在總結發言中為「左葉事件」定性稱「這件事是被新聞界右派分子加以誇大渲染,藉以發動反對人民、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進攻的一個導火線,影響很壞」。[4]

《人民日報》定調

8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新聞工作者協會調查證明:「左葉事件」報道失實》,並配發社論《對新聞工作者的一個教訓》。文章稱「5月間北京上海的報紙喧嚷一時的左葉事件,沒有查明事實,即輕率地、錯誤地發了一些關於這件事情的消息和文章」,並將「左葉事件」定調為「右派分子向我們的黨和國家猖狂進攻的時候,巧妙地利用這個事件,從新聞戰線上放出一支毒箭」。[4]

事件後續

此後,各省市的新聞界都把「左葉事件」稱為「右派分子的憑空捏造」、「右派分子向我們黨和國家的猖狂進攻」。報道過「左葉事件」的報紙都作了檢查,81家報刊的負貴人由於捲入「左葉事件」而被撤職,不少人還被打成右派分子,其中包括發表諷刺詩《官僚架子滾開》的《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水拍和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部長助理與攝影師》的攝影記者洪克。[2]

最終結果

粉碎「四人幫」以後,左葉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因「左葉事件」被打成右派的記者都獲得了改正。[6]

評價

「左葉事件」 中新聞界的報道有不實的地方,評論中也有些過火的話。 但新聞界的做法反映了當時新聞工作者對社會地位尤其是在新社會的政治地位的關心。[7]

參考文獻

  1. ^ 《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下卷》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2776頁
  2. ^ 2.0 2.1 2.2 劉光華 《左葉事件和文匯報》
  3. ^ 《中國青年報》1957.5.7《部長助理與攝影師》
  4. ^ 4.0 4.1 4.2 《紅旗照相館:1956-1959年中國攝影爭辯》晉永權著
  5. ^ 蔡銘澤《新聞界的反右派鬥爭》
  6. ^ 《新聞學小詞典》中國新聞出版社.1988.第106頁
  7. ^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