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徐洪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洪河位於中國江蘇省西北部,是一條以南水北調為主,具有防洪、排澇、航運等綜合效益的人工河道。徐洪河南起江蘇泗洪縣東部龍集鎮河口村,洪澤湖顧勒河口,沿安河故道向北,經睢寧縣東部和宿遷市西部,跨廢黃河民便河後於邳州市南部八路鎮劉集村與房亭河相通。全長187公里。其中干河120公里,利用房亭河67公里(至荊山引河口)。根據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規劃,徐洪河將作為東線的一部分,向北送水。[1]

技術概況

流域面積12400km2,耕地66.7萬hm2,總人口570萬人。

輸水

徐洪河是連通三湖:洪澤湖、駱馬湖、微山湖,向北調水,向南排水,結合通航的多功用河道。國家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徐洪河將維持一期工程輸水水位不變,計劃對徐洪河單側向西拓挖,河道底寬將達到80~140米、水深5~7米,全線橋樑按照淨空7米,跨徑130米及以上予以改建,滿足三級航道標準。

  • 沙集閘站
  • 黃河北控制工程
  • 魏工分洪道
  • 白馬河分洪道
  • 大廟抽水站
  • 單集抽水站
  • 劉集地涵

航運

徐寶線航道(徐州—寶應)北段為徐洪河,通過洪澤湖與金寶航道相連,形成貫穿全省南北、與京杭大運河平行的又一條水運大動脈。被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規劃為五級航道升級為三級航道,通行船舶噸位將由300噸提高至1000噸。

劉集樞紐位於徐洪河與房亭河相交處。

劉集樞紐向西的房亭河沿線設有大廟、單集、劉集3個水利樞紐,長約63km, 因未興建船閘僅區間通航, 航寬26~43m,水深2.5m以上。其上有橋樑30座, 多數未達到五級標準

劉集樞紐向東的房亭河長約7km, 東與京杭運河徐揚段相連, 定級為五級, 現狀六~七級。劉集東船閘年通過量高達900萬噸,2006年底建成投運後徐洪河航道從盲腸編為北接大運河,南接洪澤湖,過往船舶流量日益增加,為京杭大運河航道減輕了壓力。

劉集樞紐向南至洪澤湖基本為南北向,長約123.3km, 設有沙集水利樞紐,沙集船閘1993年由江蘇省交通廳投資興建,1996年建成,設計通過能力600萬t。沙集船閘上游的黃河北閘設有2個通航孔, 常年絕大部分時間上、下游水位齊平, 可開通閘過船。航道基本達到五級, 航寬33~114m,可通航300噸級船舶。從徐洪河至民便河下游的陳集節制閘建有小型套閘, 能通行50t以下的船舶進入民便河下游的等外級航道進入中運河[2]徐洪河進入徐沙河設「徐沙河沙集船閘」。

防洪

利用劉集地下涵洞南側的排洪,調度沂沭泗洪水經徐洪河南排泄洪250-400m3/s,減少黃墩湖滯洪的機率,保障黃墩湖地區2.1萬hm2耕地和22.2萬人生命財產的安全,而且當駱馬湖遇超標準洪水,黃墩湖滯洪後,徐洪河也是黃墩湖地區退水的主要出路,以利儘快恢復滯洪區的生產。[3]

廢黃河為高出地面4-6m的懸河,在徐洪河以西的廢黃河流域面積885km2,自成獨立水系,成為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和濉安河水系的分水嶺。按江蘇省對廢黃河的統一治理規劃,採取分段截流,梯級控制,增闢洪水出路等治理原則。徐洪河與廢黃河平交,徐洪河右堤封堵了廢黃河的下遊河道。徐州段廢黃河洪水分三段治理: [3]

  • 徐州市以上段分洪入不牢河鄭集河
  • 徐州--峰山段,興建了白馬河分洪道,分洪1403/s入徐洪河房亭河
  • 峰山--徐洪河段,開闢了魏工分洪道,分洪503/s入徐洪河

排澇

徐洪河直接承擔廢黃河以南原安河流域徐沙河、龍河等支流2300km2的澇水,河道排水標準達五年一遇。徐洪河也為廢黃河以北運西地區提供了相機排澇的機會,大大減輕黃墩湖地區的農田受災程度。[3]

房亭河由於擴大開挖, 河道排澇標準也由原來的不足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

歷史

1958年提出徐洪河規劃。

1974年汛後徐州地區正式提出開挖徐洪河,用於將境內的澇水直接排入洪澤湖,在乾旱時將洪澤湖水源引進徐州。其時,江蘇省水利廳正搞江水北調工程規劃,計劃增闢調水新線,進一步擴大南水北調的規模。1976年江蘇省計委批准開工實施。1978年6月在天津召開的南水北調規劃現場初審會議列為部商項目。1976至1979年,徐州地區組織民力在泗洪宿遷睢寧邳州境內開挖南段河道92.25公里。1980年工程緩建下馬。

1986年至1989年徐州市連年大旱。特別是1988年特大乾旱,抽引江水5億立方米接濟徐州,但受旱面積仍然達到35萬公頃,糧食減產4億公斤。徐州市決定增闢水源,緩解水資源緊缺矛盾。徐洪河續建工程得到國家有關部委批覆,工程項目包括繼續開挖沙集以北干河27.25公里,拓寬疏浚房亭河50公里,沿線新建和改造沙集、單集、大廟4座翻水站、劉集地涵等建築物75座,總土方2800萬立方米,廢黃河沿線配套工程。省批控制經費1.2億元,實際投資1.63億元。計劃「兩年實施,一年掃尾」。續建工程按200流量設計,近期可從洪譯湖直接引水20至30立方米每秒,每年可翻水5.5億立方米進入徐州市,可增加水稻面積30-50萬畝,擴大水澆地100萬畝,預計每年增產糧食1.5-2.5億公斤。需徵地1.3萬畝,拆遷房屋7000間,1196個拆遷戶。[4]

1990年3月7日,徐洪河續建工程在銅山縣大廟鎮樞紐工地開工。內容為拓寬疏浚房亭河50公里,開挖邳縣境內干河2.6公里和睢寧縣廢黃河切灘,總土方1265萬方。1990年11月初,組織邳州市和銅山縣51個鄉鎮30萬民工,手扶拖拉機2萬台,平板車6萬輛利用冬閒時間參加徐洪河工程大會戰,解決了柴油8000多噸,煤炭17 000噸。12月中旬結束,共完成土方1265萬立方米。徐洪河續建一期工程於1991年5月竣工。

1991年9月1日徐洪河續建二期工程在睢寧縣境內施工,內容為開挖南自沙集,北至浦棠廢黃河北岸全長23.1km的干河和8.5km的魏工分洪道,興建沙集樞紐、廢黃河北閘、徐淮公路橋、劉圩公路橋等。總土方1500多萬立方米。[5]參加施工的有新沂、邳州、沛縣、豐縣、睢寧、銅山等6縣(市),至1992年1月中旬基本完成。

1992年徐洪河龍頭工程—沙集樞紐工程竣工。1993年6月沙集翻水站建成,徐洪河續建工程全部完成。徐洪河總計土方8700萬m3,總投資4.4億元。

1994年8月,駱馬湖水通過徐洪河防水2億m3,「引濟淮」,緩解了洪澤湖周邊旱情,減輕了淮河來水的水質污染災害。[3]

為使江淮水北調工程能夠繼續向湖西豐、沛地區,1996年實施了鄭集河擴大工程,擴建了鄭集站、范樓站、梁寨站和侯閣站,豐縣又實施了東水西調工程,改善了徐州市西北部高亢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在1997年秋季大面積的乾旱威脅下,豐、沛兩縣積極調引了近1億m3的抗旱用水。[3]

2008年國家將徐洪河列為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調水的複線河道,承擔着向華北地區送水的重要任務。

參考資料

  1. ^ 《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 《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 (M) 1.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年9月: 122頁. ISBN 978-7-5084-7953-8. 
  2. ^ 馬騰云:「京杭運河徐揚段徐洪河分流航道的建設」,《現代交通技術》2006年第4期,第74-77頁。
  3. ^ 3.0 3.1 3.2 3.3 3.4 蘇崇峰 許明德:「徐洪河工程效益淺析」,《江蘇水利》,1998年第5期,第32-33頁。
  4. ^ 崔文藝:「千秋大業今開創——記徐洪河續建一期工程」, 《治淮》1991年第5期,第8-9頁。
  5. ^ 顏長生:徐洪河續建二期工程開工,《江蘇水利》,1991年第4期,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