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悟空戲,又稱猴戲大聖戲等,泛指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戲曲作品。[1]

悟空戲主要分為南、北兩大流派。京劇中悟空戲最多,經典劇目包括《安天會》、《水簾洞》、《鬧龍宮》、《鬧地府》等。北派悟空戲又稱為「楊派」,代表人物為清末名伶、人稱「楊猴子」的楊月樓與其兒子、人稱「小楊猴子」的楊小樓。而南派則包括「鄭派」與「張派」。鄭派宗師是人稱「小活猴」的鄭法祥,後來繼承鄭派悟空戲的包括陳正柱李仲林小王桂卿等。張派悟空戲則以蓋叫天(原名張英傑)與其子「江南美猴王」張翼鵬為代表。而宗法北派楊小樓的李萬春李少春在繼承北派悟空戲的基礎之上,也同時吸取了南派精華,自成一派。[2][3][4][5]

除京劇之外,崑曲紹劇秦腔河北梆子等諸多地方戲中也都有悟空戲[3],代表人物包括北昆「活猴」郝振基,河北綁子演員、鄭派猴戲創始人「賽活猴」鄭長泰(鄭法祥之父),紹劇「南猴王」章宗義(六齡童)與其子章金萊(六小齡童)、弟子劉建楊(十一齡童)等。[2][4]

參考文獻

  1. ^ 馬奕 (編). 《中国戏剧电影辞典》.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3. 
  2. ^ 2.0 2.1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戲劇研究》編委會 (編). 猴戏与猴戏脸谱(金耀章). 《戏曲研究 第四辑》.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1. 
  3. ^ 3.0 3.1 牛景麗, 平熙. 《西游闲谭》.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9. 
  4. ^ 4.0 4.1 王學秀. 《戏曲漫笔》. 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4. 
  5. ^ 大圣来也!细说猴戏流派.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