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灣
愛灣 | |
---|---|
緯度 | 18.1°N |
經度 | 39.1°E |
直徑 | 130 公里 |
命名來源 | 愛之灣 |
愛灣(拉丁語:Sinus Amoris)是月球靜海東北的一處小月海區。大小為200-300公里,中心月面坐標為18°06′N 39°06′E / 18.1°N 39.1°E[1]。其名稱首次出現在1974年出版的美國軍事測繪局為美國宇航局繪製的月圖上[2],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採納[1][3]。
愛灣西南與靜海相連,東北毗鄰仁慈湖、東南與睡沼接壤,北面則橫亙着金牛山脈。
由於複雜的地形,加之其幽暗的表面有時被年輕撞擊坑的明亮濺射物遮敝,所以,愛灣的起始邊界尚不清楚,北面有羅默隕石坑和卡米高隕石坑;東側是希爾隕石坑;東南為普羅克洛斯隕石坑。
描述
截止2015年位於愛灣的撞擊坑中,已命名的有馬拉爾第隕石坑、卡米高隕石坑、加德納隕石坑、弗蘭克隕石坑、布儒斯特隕石坑、泰奧弗拉斯托斯隕石坑和琉善隕石坑。其中第一座已被熔岩填塞,其它的只是在熔岩覆蓋後才出現。此外,月灣中有還有衛星坑和無名坑,有些業已損毀且幾乎完全被熔岩掩埋,特別是直徑66公里的衛星坑"馬拉爾第 D"和數座無名隕坑,在月灣中只殘留下一些壁塔。
愛灣南面坐落着伊薩姆山,西北是馬拉爾第山,月灣中火山穹丘較為密集[4]。
愛灣表面位於月面基準高度下0.8-1.6公里,與靜海周邊區域大約處於同一水平面,但較澄海高出1.5公里[5]。
依據月灣的南半部熔岩表面所覆蓋撞擊坑密度的評估,愛灣的地質年齡約為36億年,相當於晚雨海世,接近雨海區的平均值[6]。
參考文獻
- ^ 1.0 1.1 Sinus Amori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8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3).
- ^ NASA Lunar Topographic Orthophotomap (based on Apollo 15 and 17 photos). Scale 1:250,000. Sheet LTO-43D2: Franck ed. 1 (Prepared and published by the Defence Mapping Agency Topographic Center, Washington, D.C.). May 1974 [2016-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E. Müller & A. Jappel. Transactions of the IAU: volume XVIB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AU).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77: 339. ISBN 90-277-083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0).
- ^ Wood C. A. Is It Love or a Sinus Infection?. lpod.org. 2005-05-27 [2015-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
- ^ According to the laser altimeter on the satellit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obtained through the program JM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iesinger, H.; Jaumann, R.; Neukam, G.; Head, J. W. Ages of mare basalts on the lunar nearside (PDF).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0, 105 (E12): 29239–29276. Bibcode:2000JGR...10529239H. doi:10.1029/2000JE00124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1-29).
外部連結
- 帶有表面地名的地圖: 北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南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月球互動式地圖,愛灣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愛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維基月球
- Clark P., Joerg S., De Hon R. 寻找爱湾: 利用地质图、撞击坑和火山特征来描述月球上的主要岩层界面. 地球、月球和行星. 1994, 64 (2): 165–185. Bibcode:1994EM&P...64..165C. doi:10.1007/BF0060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