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援歌
應援歌或加油歌是在專業或業餘體育比賽中,與支持特定隊伍及運動員相關,觀眾所用以表達團結和對其支持的歌曲。美國和加拿大常用「Fight Song」一詞,新西蘭及澳大利亞多用「Team Song」。
許多大學擁有自己的主題應援歌,有些已經超過一百年歷史,美國最早的歌是創作於1885年波士頓學院的《為了波士頓》(For Boston)。[1]
在亞洲地區的棒球比賽中,應援歌經常在一個球隊在大量得分的情況下出現,而球員和球迷也因為應援歌而熱血沸騰。
特色
- 節奏緩慢
- 需要球迷的協助
- 一首好的應援歌則更需要有一位啦啦隊長的造勢來讓戰歌更整齊也更有氣勢。
- 為球迷所熟知
例子
- 美國海軍學院:《起錨歌》
- 哈佛大學:《哈佛一萬人》
- 卡內基梅隆大學:《為卡內基的榮譽而戰》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前進,威斯康星》
- 哥倫比亞大學:《咆哮,獅子,咆哮》
- 賓夕法尼亞大學:《紅與藍》
- 耶魯大學:《鬥牛犬》
- 普渡大學:《向普渡致敬》
- 清華大學:《清華優勝歌》
- 早稻田大學:《第一応援歌・紺碧の空》
- 亞特蘭大勇士:《戰斧歌》
- 日本職棒各球隊:《チャンステーマ》
- 統一獅:《吞霸歌》
- 韓國棒球:《疾風街道》
參考資料
- ^ @BC » Feature Archive » Beyond “For Boston”. At.bc.edu. 2008-04-29 [2012-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