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
插花,是一種藝術手法,以植物枝葉、果實以及花朵插進容器內來作為裝飾的一種裝置藝術。它的歷史極為悠久,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插花藝術。中國的《遵生八箋·高子瓶花三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插花藝術論著。
東亞傳統插花
中國花藝
中國花藝於漢代就已經有了。
漢代——中國插花形式的初始期
自漢武帝之後中土的原有花木因域外奇花異木的輸入而更豐盛。為了容納那些奇花異木,漢武帝特別建了一個人類史上最大的植物園———上林苑,證明瞭插花約於公元前二百年前的西漢初年已在宮中流行的可能性,並說明瞭漢代人愛花的深刻與執著。 漢代 人愛花賞花的情操到了東漢,除了表現在園林或宮室之中外,並實作人造花綵花供應觀賞,更普遍賦以週遭大自然之美以生命的喜悅,頗有逍遙忘我的怡情之趣。佐證:漢代「花樹綠釉陶盆」
台北博物館的 花樹綠釉陶盆 是其中一個文物。
「花樹綠釉陶盆」以陶盆表示大地或湖瀉,周緣另作溝槽以象徵湖邊小路,湖的中央立有花樹,枝腳單純而有力,樹上棲息數枝小鳥,盆里盛水供水禽嬉戲,岸上走獸遊走,悠然自得,儼然一件寫景插花,這裏象徵性的陶盆寫景作品在漢代遺物中屢見不鮮,不僅印證了西漢盆栽及插花的部分事實,更說明瞭遠在漢代以陶盆象徵大地插花作景的嶄新觀念之形成,有着關鍵性的突破。
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為宋代生活中的四藝之一,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到明朝達到鼎盛,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高濂的《遵生八箋·高子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等。
日本華道
華道(かどう)可直接翻譯為「日式插花」,但比較確實貼切的傳譯,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藝術。華道起源於奈良時代,本是隨着漢傳佛教從中國傳入佛教供花。平安時代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華道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會以花的盛開、待放、含苞代表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朝鮮插花
歷經數百年,學習技藝的同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
西方插花
西洋插花的來源於17世紀或可能更早,多作為繪畫或陶器的裝飾。西式插花講究花朵的豐滿,色彩的艷麗和花團錦簇的熱鬧。
西洋插花包括有束狀、新月狀和瀑布狀等等不同的方式。插花通常出現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例如宗教活動、生日派對或結婚紀念日上。
「關於佈置花卉這一藝術的記載,最早見於17世紀。當時,尤以荷蘭人為最,在畫作中描畫美妙的日常花卉佈置。……」[1]
「18世紀時,花卉的佈置被用於裝飾富裕家庭和貴族家的房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