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友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友珪
統治912年7月18日-913年3月27日(252天)
出生886年
逝世913年3月27日(913歲—03—27)(27—28歲)
年號
鳳曆:913年正月-二月
政權後梁

朱友珪(886年—913年3月27日),史稱梁郢王庶人友珪五代時期後梁皇帝,為後梁太祖朱溫之第三子,弒父自立後不得人心,為朱友貞發動政變推翻自殺,死後被追廢為庶人。

早年

光啟元年(885年)年初,剛剛上任宣武軍節度使的朱溫率軍進駐亳州抵禦秦宗權,召一營妓侍寢,一個月後將返回汴州,營妓卻懷了孕[1][2][3]。懼內的朱溫就在亳州將她安頓了下來,最後生下了朱友珪,朱溫很高興,給他取小名「遙喜」,後來將他們接回汴州[4]。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後,於五月初九(6月22日)將他封為郢王[5]。開平四年(910年)十月被任命為檢校司徒、左右控鶴都指揮使,兼管四蕃將軍,乾化元年(911年)兼諸軍都虞候[6]

乾化二年閏五月十五(912年7月2日),朱溫病情加重[7],此時朱溫的長子郴王朱友裕已死,次子博王朱友文是朱溫的養子,十分受寵,此時擔任建昌宮使,和擔任東都馬步都揮指使的四子朱友貞一起駐守汴州[8][9],朱溫雖然沒有立朱友文為太子,但非常看好他,朱友珪並不受寵,又曾因為犯錯而挨打,更加感到不安[10][11]。六月初一(7月17日),朱溫派敬翔貶朱友珪為萊州刺史,但只是傳達旨意,沒有下發詔書,朱溫脾氣向來不好,生病後又喜怒無常,當時被貶官的很多隨即被賜死,朱友珪更加害怕[12][13]

篡弒

六月初二(7月18日),朱友珪換上便裝到了左龍虎軍找統軍韓勍,將政變計劃告訴他,韓勍見到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而被處死,於是與朱友珪合謀,派了五百親兵與朱友珪混在控鶴軍中進宮埋伏[14]。半夜,朱友珪帶兵沖入萬春門到了朱溫的寢宮,侍從全部逃散[15],朱溫驚慌起身:「是誰造反?」朱友珪上前:「不是別人!」[16]朱溫大罵:「我早就懷疑你不是東西,怎麽沒早點把你殺了,你怎麽忍心殺你爹!」[17]朱友珪回罵:「老賊碎屍萬段!」[18]朱友珪的親信馮廷諤拿着劍朝朱溫沖來,朱溫繞着柱子跑,馮廷諤好幾次都砍到了柱子上,最後朱溫沒力氣了,倒在床上,馮廷諤一劍捅穿了朱溫的腹部,腸胃都流了出來[19]

朱友珪親自用破氈子將朱溫的屍體裹起來,埋在寢宮裏秘不發喪,同時派供奉官丁昭溥到汴州假傳聖旨,命令均王朱友貞殺死朱友文[20]。第二天偽造朱溫詔書,謊稱朱友文「謀逆」,自己「領兵勦戮」,「命令」自己主持軍國大事[21]。韓勍為朱友珪出主意用大量金帛賞賜諸軍和百官,兩天後(7月21日)丁昭溥帶回了朱友文的死訊,朱友珪才發喪,宣佈了朱溫的「遺詔」[22]。六月十六(8月1日),朱友珪在朱溫的棺材前即皇帝位[23]

施政

政變之後,人情洶洶,六月二十(8月5日),許州軍士嘩變,馬步都指揮使張厚殺匡國軍節度使韓建,朱友珪不敢責問,任命他為陳州刺史[24]。而駐守在魏州的宣義軍節度使楊師厚乘機驅逐了年少的天雄軍節度使羅周翰,朱友珪只好任命楊師厚為天雄軍節度使,改任羅周翰為宣義軍節度使,同時以侍衛諸軍使韓勍兼任匡國軍節度使[25]

七月初二(8月16日),朱友珪大赦天下[26],七月初九(8月23日),派刑部尚書李皎封吳越王錢鏐為尚父,七月十九(9月2日),以均王朱友貞為開封尹、東都留守,七月廿一(9月4日),廢除建昌宮使,將其管理財政和穀物的職權轉給國計使,以河南尹張宗奭擔任國計使[27][28]。將茶、鹽、酒、麯的商稅改屬地方財政[29]

八月,駐守懷州的龍驤軍三千人嘩變,朱友珪派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霍彥威、左耀武指揮使杜晏球討平之,擒殺其都將劉重遇於鄢陵[30]。兵部尚書知崇政院事敬翔是朱溫的腹心,朱友珪恐其不利於己,就以敬翔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戶部尚書李振為崇政院使,敬翔於是多稱病不參與政事[31]

朱友珪篡位後,駐守河中的護國軍節度使冀王朱友謙等功臣宿將都很憤怒,朱友珪加朱友謙侍中、中書令,令其進京,朱友謙對使者揚言要到洛陽問罪,朱友珪於是派牛存節康懷貞、韓勍等將領出兵進攻朱友謙,朱友謙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兵援救,大破梁軍[32][33][34]。楊師厚佔據魏博後,位高權重又手握大軍,看不起朱友珪,遇事往往獨斷專行,朱友珪忌憚他,召之進京議事,楊師厚於是帶領精兵萬人渡河前往洛陽,到了洛陽後將軍隊留在城外與十餘人入見,朱友珪只好用好話安撫他,賞賜了很多財物將他送走[35]。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則出兵,聲稱要助梁伐晉,進攻襄州,被山南東道節度使孔勍擊敗,自此高季昌不再向後梁朝貢[36]

朱友珪為朱溫上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十一月初十(12月21日),將朱溫葬在伊闕縣的宣陵[37][38]。第二年正月二十(2月28日),朱友珪朝享太廟,第二天祀天於洛陽南郊,大赦,改元鳳曆[39]

自殺

朱友珪弒父篡位後就大肆荒淫[40],朱友貞與楊師厚、駙馬都尉趙岩、左龍虎統軍袁象先等密謀討伐他[41]。二月十七(3月27日)早上,袁象先等率禁兵數千人突入宮中,朱友珪聞變,與皇后張氏及馮廷諤逃到北垣樓下想翻牆逃跑,發現跑不掉了,就命令馮廷諤先殺妻,後殺己,馮廷諤亦自刎[42]。朱友貞即位後,恢復了朱友文的官爵,追廢朱友珪為庶人[43]

評價

由於弒父篡位,《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均不承認其帝位,將其在位期間的史事附於朱溫和朱友貞的本紀的結尾和開頭[44]。後周張昭在編撰《梁實錄》時上表請求依《宋書》劉劭的例子將朱友珪書為「元兇友珪」[45]。編撰《新五代史》的歐陽修被問及為何不按《春秋》的慣例為在位時間橫跨兩年且改了元的朱友珪作本紀時這樣解釋:「春秋之法,君弒而賊不討者,國之臣子任其責。予於友珪之事,所以伸討賊者之志也。」[46]

影視形象

年份 地區 作品 演員
2016年 中國 畫江湖之不良人 雯小昭
2020年 中國 狼殿下 林佑威

參考文獻

  1. ^ 《舊五代史·梁書·太祖本紀一》:「光啟元年春,蔡賊掠亳、潁二郡,帝帥師以救之。」
  2.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鎮宣武,略地宋,亳間,與逆旅婦人野合而生也。」
  3. ^ 《舊五代史·梁書·宗室列傳》:「母失其姓,本亳州營妓也,唐光啟中,帝徇地亳州,召而侍寢,月餘,將舍之而去,以娠告。」
  4. ^ 《舊五代史·梁書·宗室列傳》:「是時,元貞皇后賢而有寵,帝素憚之,由是不果攜歸大梁,因留亳州,以別宅貯之。及期,妓以生男來告,帝喜,故字之曰遙喜,後迎歸汴。」
  5. ^ 《五代會要·卷二》:「郢王友珪,開平元年五月九日封。」
  6. ^ 《舊五代史·梁書·宗室列傳》:「開平四年十月,檢校司徒,充左右控鶴都指揮使,兼管四蕃將軍。乾化元年,充諸軍都虞候。」
  7.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閏月壬戌,帝疾增甚。」
  8.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帝長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
  9.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次均王友貞,為東都馬步都揮指使。」
  10.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友珪心不平。友珪嘗有過,帝撻之,友珪益不自安。」
  11.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次郢王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無寵。」
  12.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六月丁丑朔,帝使敬翔出友珪為萊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珪益恐。」
  13.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太祖素剛暴,既病而喜怒難測,是時左降者,必有後命,友珪大懼。」
  14.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勍,以情告之。勍亦見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被誅,懼不自保,遂相與合謀。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珪雜控鶴士入,伏於禁中。」
  15.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夜三鼓,斬關入萬春門,至寢中,侍疾者皆走。」
  16.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珪曰:「非他人也。」」
  17.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太祖惶駭起呼曰:「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逆賊忍殺父乎!」」
  18.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友珪曰:「老賊萬段!」」
  19.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友珪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仆於牀,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
  20.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秘不發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
  21.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又下詔曰:「朕艱難創業,踰三十年。託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葉力,期於小康。豈意友文陰畜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內,賴友珪忠孝,領兵勦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驚,彌所危殆。友珪克平兇逆,厥功靡倫,宜委權主軍國。」」
  22.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韓勍為友珪謀,多出府庫金帛賜諸軍及百官以取悅。辛巳,丁昭溥還,聞友文已死,乃發喪,宣遺制。」
  23.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於柩前即皇帝位,」
  24.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時朝廷新有內難,中外人情忷忷。許州軍士更相告變,匡國節度使韓建皆不之省,亦不為備。丙申,馬步都指揮使張厚作亂,殺建,友珪不敢詰。甲辰,以厚為陳州刺史。」
  25.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天雄節度使羅周翰幼弱,軍府事皆決於牙內都指揮使潘晏;北面都招討使、宣義節度使楊師厚軍於魏州,久欲圖之,憚太祖威嚴,不敢發。至是,師厚館於銅台驛,潘晏入謁,執而殺之,引兵入牙城,據位視事。壬子,制以師厚為天雄節度使,徙周翰為宣義節度使。以侍衛諸軍使韓勍領匡國節度使。」
  26.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秋七月丁未,大赦。」
  27. ^ 《吳越備史·武肅王下》:「秋七月,遣刑部尚書李皎尊王為尚父。」
  28.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甲寅,加吳越王鏐尚父。甲子,以均王友貞為開封尹、東都留守。丙寅,廢建昌宮使,以河南尹張宗奭為國計使,凡天下金谷舊隸建昌宮者悉主之。」
  29. ^ 《大事記續編·卷七一》:「應諸道茶鹽酒麯商稅,悉還州郡。」
  30.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八月,龍驤軍三千人戍懷州者,潰亂東走,所過剽掠;戊子,遣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霍彥威、左耀武指揮使杜晏球討之,庚寅,擊破亂軍,執其都將劉重遇於鄢陵,甲午,斬之。」
  31.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友珪以兵部尚書知崇政院事敬翔,太祖腹心,恐其不利於己,欲解其內職,恐失人望,庚午,以翔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以戶部尚書李振充崇政院使。翔多稱疾不預事。」
  32.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郢王友珪既篡立,諸宿將多憤怒,雖曲加恩禮,終不悅。告哀使至河中,護國節度使冀王朱友謙泣曰:「先帝數十年開創基業,前日變起宮掖,聲聞甚惡,吾備位籓鎮,心竊恥之。」友珪加友謙侍中、中書令,以詔書自辨,且征之。友謙謂使者曰:「所立者為誰?先帝晏駕不以理,吾且至洛陽問罪,何以征為!」戊戌,以侍衛諸軍使韓勍為西面行營招討使,督諸軍討之。友謙以河中附於晉以求救,九月,丁未,以感化節度使康懷貞為河中都招討使,更以韓勍副之。」
  33.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康懷貞等與忠武節度使牛存節合兵五萬屯河中城西,攻之甚急。晉王遣其將李存審、李嗣肱、李嗣恩將兵救之,敗梁兵於胡壁。」
  34.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朱友謙復告急於晉,冬,十月,晉王自將自澤潞而西,遇康懷貞於解縣,大破之,斬首千級,追至白徑嶺而還。梁兵解圍,退保陝州。」
  35.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楊師厚既得魏博之眾,又兼都招討使,宿衛勁兵多在麾下,諸鎮兵皆得調發,威勢甚重,心輕郢王友珪,遇事往往專行不顧。友珪患之,發詔召之,雲「有北邊軍機,欲與卿面議。」師厚將行,其腹心皆諫曰:「往必不測。」師厚曰:「理知其為人,雖往,如我何!」乃帥精兵萬人,渡河趣洛陽,友珪大懼。丁亥,至都門,留兵於外,與十餘人入見。友珪喜,甘言遜詞以悅之,賜與巨萬。癸巳,遣還。」
  36.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高季昌出兵,聲言助梁代晉,進攻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孔勍擊敗之,自是朝貢路絕。」
  37.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甲寅,葬神武元聖孝皇帝於宣陵,廟號太祖。」
  38. ^ 《舊五代史·梁書·太祖本紀七》:「友珪葬太祖於伊闕縣,號宣陵。」
  39.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癸亥,郢王友珪朝享太廟;甲子,祀圜丘,大赦,改元鳳曆。」
  40.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郢王友珪既得志,遽為荒淫,內外憤怒,友珪雖啖以金繒,終莫之附。」
  41. ^ 《新五代史·梁本紀·末帝》:「二月,駙馬都尉趙巖至東都,王私與之謀,遣馬慎交之魏州,見楊師厚計事。師厚遣小校王舜賢至洛陽,告左龍虎統軍袁象先使討賊。」
  42. ^ 《資治通鑒·後梁紀三》:「庚寅旦,袁象先等帥禁兵數千人突入宮中。友珪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諤先殺妻,次殺己,廷諤亦自剄。」
  43.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末帝即位,復友文官爵,廢友珪為庶人。」
  44. ^ 《舊五代史·梁書·太祖本紀七》、《舊五代史·梁書·末帝本紀一》、《新五代史·梁本紀·太祖下》、《新五代史·梁本紀·末帝》
  45. ^ 《舊五代史·宗室列傳》:「周廣順中,張昭修實錄,奏云:梁末帝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弒居位,未有紀錄,請依《宋書》劉劭例,書為元兇友珪。」
  46. ^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嗚呼,春秋之法,是非與奪之際,難矣哉!或問:「梁太祖以臣弒君,友珪以子弒父,一也。與弒即位,踰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書,而友珪不得列於本紀,何也?且父子之惡均,而奪其子,是與其父也,豈春秋之旨哉?」予應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惡,不待與奪其子而後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伸也。春秋之法,君弒而賊不討者,國之臣子任其責。予於友珪之事,所以伸討賊者之志也。」」
前任:
父 後梁太祖朱溫
後梁皇帝
912年-913年
繼任:
弟 後梁末帝朱友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