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文化 (越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山文化越南語Văn hóa Đông Sơn文化東山)是位於越南北部紅河河谷的一個鐵器時代史前文化。它約繁盛於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後,它影響的區域包括東南亞其他地區乃至以及印度-馬來亞群島。[1]

古東山人具有熟練的稻米栽培技術和水牛等動物的飼養技術,使用長獨木舟進行航行和漁獵。東山文化最突出的文化遺產是東山銅鼓等青銅器製品,它們在東南亞和今中國南部的廣大地區都有發現。

起源和繁盛

越南北部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已經產生了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該地區的地理條件使得大規模的農業畜牧業發展成為可能,並為東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東山文化並非獨立產生,它與藏緬語系民族、傣族、孟-高棉南亞語系民族以及老撾的查爾平原的古文化均存在聯繫。東山文化的核心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河谷,但它與周邊地區維持着緊密的商業關係,以銅鼓作為主要商品,其商品出口範圍包括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和印度尼西亞

東山銅鼓

青銅鼓,越南,東山文化第二時期,公元前1000年中葉

從大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東山文化成為東南亞最早進入銅器時代的古代文明,在東山文化的古代墓葬中曾發現了銅鼓等物品。東山銅鼓使用失蠟法鑄造,其高度最高可達1米,重量最重可達100千克。東山銅鼓被作為宗教儀式用品和音樂器具,通常刻有幾何圖形、日常生活、戰爭、動物、鳥類以及船隻的形象。其中的船隻形象表明了貿易在東山文化中的重要性,而銅鼓本身也被作為貿易物品和家傳寶物。在當地原始文化中,擁有這些銅鼓即意味着擁有掌控萬物運轉的力量,也表明了富有的家庭有能力支付那些大型銅鼓的製造。在作戰時銅鼓被用力擊打,產生的巨大聲音可以嚇退敵人。東山銅鼓分佈十分廣泛,它們在今中國南部、越南、以至印度尼西亞東部都有發現。

衰落

對於東山文化衰落的原因並無確切定論。可能與氣候環境的改變、由於農業活動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外族入侵、周邊地區的政治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有關。在大約公元後200年,東山文化已經全面衰落。當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忘卻了東山文化的存在,他們將東山銅鼓的鑄造歸於某些神話人物或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但是作為越南歷史上最重要的古代文化之一,其科技文化成就對越南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1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