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大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渡口大橋
座標 26°33′27″N 101°41′48″E / 26.5574°N 101.6968°E / 26.5574; 101.6968座標26°33′27″N 101°41′48″E / 26.5574°N 101.6968°E / 26.5574; 101.6968
承載 310省道
跨越金沙江
地點 中國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
向陽村 · 大渡口
設計參數
橋型上承式鋼拱橋
全長總長304.5米、主跨180米
闊度橋面淨寬8米、兩側行人路各寬1.5米
最大跨度180米
負載限制汽-18、拖-80
歷史
設計師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
施工單位交通部第二公路局第五工程處
開工日1965年7月
完工日1966年12月
統計
通行費免費
地圖
地圖
新渡口大橋
座標26°33′26″N 101°41′48″E / 26.557350°N 101.696785°E / 26.557350; 101.696785座標26°33′26″N 101°41′48″E / 26.557350°N 101.696785°E / 26.557350; 101.696785
承載 310省道
跨越金沙江
地點 中國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
向陽村 · 大渡口
設計參數
橋型上承式鋼筋砼箱形拱橋
全長總長385.88米、主跨170米
闊度橋面全寬26.5米
最大跨度170米
負載限制汽-20、拖-120
歷史
設計師四川省交通廳
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開工日2002年12月29日
完工日2005年3月3日
統計
通行費免費
渡口大橋在四川的位置
渡口大橋
地圖
地圖

渡口大橋或稱渡口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的一座公路橋,跨越金沙江,連接北岸向陽村和南岸大渡口

此處先後曾有三座名為渡口橋的跨金沙江橋樑,現時可分別稱為渡口吊橋老渡口大橋新渡口大橋,其中老渡口大橋已於2002年被拆除,其餘兩座橋仍在使用中。今日人們所稱之渡口橋或渡口大橋,若無特別說明,皆指2005年建成的新渡口大橋。

建橋起因

攀枝花市始建於1965年,初名渡口市,市轄區在建市前分屬於雲南省永仁縣華坪縣以及四川省鹽邊縣會理縣,渡口橋處的金沙江曾是兩省的界江。金沙江沿岸多為農業地區,起初兩岸交往不多,往來依靠渡船。1960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新建項目攀枝花鋼鐵基地開工建設後,金沙江成為公路交通運輸的最大障礙,解決過江問題成為燃眉之急。

渡口吊橋

渡口吊橋

為適應攀枝花基地建設時間緊、速度快的需要,確保物資過江及建設隊伍的集結,渡口總指揮部決定,在渡口大橋建成以前,先修建一座簡易跨江人行吊橋,以解決過江問題。

1964年9月,四川省交通廳勘察設計院對現場進行勘察。原設計為1孔跨徑180米無加勁桁人行吊橋,上下游主索中距4米,橋面淨寬3.8米,除人行外,可通行2噸以下汽車。由於使用密封異形鋼絲繩,原設計圓形錨錠樁卡子錨緊固方法無法卡固,1964年底決定改錨錠坑設計為套簡錨固。改變設計後,尚有增加載重的潛力,總指揮部研究後決定於1965年1月重新設計,改變吊杆及橋面系的設計,達到通過8噸汽車的載重量,由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工程局第一工程處一隊承擔此橋施工。1964年10月21日正式開工挖基,僅用4個月零20天的時間,於1965年3月11日正式通車。

渡口吊橋完成主要工程數量為:開挖塔基及錨錠坑石方1590立方米,澆築混凝土鋼筋混凝土1248立方米,漿砌石料300立方米,架設橋面180米,修築橋頭引道305米,全橋實耗主材料為直徑30.5及直徑40.5毫米密封異形鋼絲繩59.84噸,型鋼12.84噸,鋼筋19.7噸,鋼鐵鑄鍛件16.67噸,水泥432噸,原木609立方米,鋅522公斤,由於此橋為攀枝花基地建設重點突擊任務,採取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投資控制數為92萬元,後來兩次進行修改設計,改人行為單車行,因而增加套簡拉杆,增大橋面系部分構件尺寸,實際開支為99.61萬元。[1]

渡口吊橋通車兩年時間,晝夜承受着南來北往的汽車及過往的行人,汽車排隊過橋有時多達300餘輛,少則30至50輛。由於長期超負載使用,大大縮短了使用壽命,出現了橋北錨錠坑開裂、橋面木材腐爛現象。1966年12月渡口大橋建成通車,吊橋勝利完成歷史使命,便拆除了吊橋兩頭橋面,封閉禁行。1981年,攀鋼將此橋改作輸送煤氣管道專用橋,移交市煤氣公司管理。[2]

老渡口大橋

繪有老渡口大橋的盤子

渡口大橋於1966年12月建成通車,位於渡口吊橋上游約600米處,連接大渡口和攀鋼廠區。橋樑代號為3002橋,是攀枝花鋼鐵基地繼雅江橋(3001橋)之後第二座非臨時性的跨江大橋,也是城區第一座正式橋樑。

大橋全長304.5米,設計載重標準為汽—18、拖—80,橋面淨寬8米,兩側行人路各寬1.5米,瀝青混凝土掛鐵欄杆,安裝水銀路燈46盞。大橋正橋為單孔淨跨180米等高懸鏈折線鋼板箱肋無鉸拱,鋼箱拱主孔拱肋採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引橋北岸為二孔15米,南岸三孔15米,採用梳型鋼板伸縮縫;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設計,交通部第二公路局第五工程處(後改為渡口市橋樑工程處)施工,1965年7月動工建設,1966年12月竣工通車,是中國60年代第一座跨徑最大的鋼拱公路橋。[2]

新渡口大橋

新渡口大橋和向陽村

1997年,攀枝花橋樑養護部門在對渡口大橋進行鋼結構噴砂除鏽時發現,與以往所檢測的數據對比,橋樑主要構件螺栓斷裂嚴重、鋼縱梁變形偏移且與軸線偏移量較大。在進行病害處理的同時,向市交通局提交了報告,市交通局立即成立了專家組,對該橋整治提出了方案。2000年6月1日,攀枝花市對渡口大橋進行了限載通行措施。[3]2002年2月6日,攀枝花市根據省交通廳公路局文件要求,正式關閉了渡口大橋,並決定在拆除該橋後在原址建一座新渡口大橋。為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立下大功的渡口大橋,安全運行35年之後拆除,在大橋原址建設的新渡口大橋於2002年12月29日開工。

新渡口大橋計劃投資4100萬元,橋型為上承式鋼筋砼箱形拱橋,主孔淨跨170米,橋面全寬26.5米,設計荷載等級為汽—20、拖—120,橋樑總長為385.88米,雙向4車道。新橋於2005年3月3日建成通車。[4]新渡口大橋建設將交通功能與美化、亮化及橋南、橋北廣場建設進行整體構思,成為攀枝花市的又一城市景觀。新橋保留了舊橋在外形上的特徵,新橋建好後,猶如舊橋再現。[1]

相鄰道路

江北道路 金沙江 江南道路
鋼城大道西段/中段
曾用名:江北三路/江北二路
渡口大橋
向陽村街道← →往大渡口街道
攀枝花大道中段
曾用名:江南三路/大河北路

公共汽車

渡口大橋是攀枝花市的交通樞紐,大橋南北兩岸不同位置設有多個公交車站,分別供不同線路公交車停靠,南岸的均名為渡口大橋南站,北岸的全叫做渡口大橋北站。目前經過渡口大橋的公交線路有:

在此停靠的公交線路
渡口大橋北站 3路、5路 2路、7路、26路、101路
渡口大橋南站 1路、4路、6路、12路、25路41路、63路、64路*64路夜班
渡口大橋南站(橋下) 18路、26路、41路、64路*
說明:
(橋下) 橋下的渡口大橋南站無法與其它渡口大橋南站步行換乘,因此單獨列出,但實際站牌上並無「橋下」字樣;
X路 黑體字線路號表示以該站為首末站;
* 64路由火車站開往客運中心時只經停橋下車站,由客運中心開往火車站時只經停橋頭車站,但每日約18點後改以橋頭車站為首末站,不再經停橋下。

因新渡口大橋是在拆除老渡口大橋後原址重建,修建期間此地無法過江,曾開行7路公交由渡口大橋南繞經炳草崗大橋至渡口大橋北。

紀念意義

由於老渡口大橋是攀枝花市城區第一座正式的跨江大橋,幾乎與攀枝花市同歲,全程見證了攀枝花的開發建設歷史,且橋名與攀枝花市的原名渡口市同名,是城市的精神象徵,在攀枝花市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亦因此,市政府拆除老橋的決定多年來一直受到批評。而此事也引致民眾更強烈地反對當前老密地大橋(3003橋)的拆除決議。

參考資料

  1. ^ 1.0 1.1 攀枝花渡口大桥. 中國橋樑網百科.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2.0 2.1 攀枝花市志 第八篇交通 第三章桥梁和渡口. www.panzhihua.gov.cn. 1994年7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3. ^ 跨越——攀枝花市公路桥梁管养工作纪实. 攀枝花日報. 2007年12月25日. [永久失效連結]
  4. ^ 攀枝花市新渡口大桥通车. 四川交通在線. 2005年3月9日.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