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牛津電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年12月的牛津電鈴
經兩個乾電堆充電,鈴舌在兩個鈴鐺間不斷移動。

牛津電鈴(英語:Oxford Electric Bell)也稱牛津電子鐘克拉倫登乾電堆(Clarendon Dry Pile),是一個實驗電鈴,設立於1840年,並在此後幾乎不間斷運行。它是神職人員兼物理學家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為收藏而購買的第一批儀器之一。[1]該設備位於英格蘭牛津大學克拉倫登實驗室英語Clarendon Laboratory門廳附近的走廊中,儘管因放在兩層玻璃後面而無法聽到鈴聲,但仍在響。[2][3]

設計

該實驗包括兩個黃銅鈴鐺——每個放在一個乾電堆(一種早期電池)下方,一對串聯的乾電堆。鈴舌是一個直徑約4毫米的金屬球,懸吊在兩個乾電堆之間,因靜電力的作用使鈴聲交替響起。當鈴舌碰到一個鈴鐺時,它被乾電堆充電,然後被靜電排斥,並被另一個鈴鐺吸引,如此反覆。使用靜電力意味着雖然需要高電壓來產生推動,但只有極少量電荷從一個鐘罩帶到另一個鐘罩,這也是該裝置安裝後乾電堆持續有效的原因。其振盪頻率為2赫茲(每秒循環2次)。[4][3]

其乾電堆的確切結構未知,只知道它們是用熔融的塗覆以作絕緣,並據猜測可能是贊伯尼電堆英語Zamboni piles[1]

某種意義上,該設備在區分兩種不同的電作用的理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接觸張力英語contact tension理論(一種基於當時流行的靜電原理的過時科學理論)和化學作用理論。 [5]

牛津電鈴並未表現出永動機性質。如果鈴舌沒有先被磨盡,當兩個乾電堆的電荷均勻分配時,鈴聲將終止。[6][7]牛津電鈴自1840年以來已響起約100億次,並保持着健力士世界紀錄「世界上最耐用的電池」。 [1]

運作

自1840年以來,除偶爾因高濕度而短暫中斷外,鈴聲還在不斷響起。 [8][3]此鈴可能製造於1825年。 [1]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Exhibit 1 – The Clarendon Dry Pile. Department of Physics. Oxford University. [11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2. ^ 快科技. 酷:连续工作了175年的电池. 新浪科技. 2015-01-25 [2020-12-09]. 
  3. ^ 3.0 3.1 3.2 蝌蚪五線譜. 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科学实验. 物理所電子期刊.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016年第2期 總第010期 7月 [2020-12-09] (中文(中國大陸)).  [失效連結]
  4. ^ Oxford Electric Bel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las Obscu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Willem Hackmann. The Enigma of Volta's "Contact Te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y Pile" (PDF). ppp.unipv.it. [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6. ^ The World's Longest Experiment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3 March 2016., The Longest List of the Longest Stuff at the Longest Domain Name at Long La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The Latest on Long-Running Experiment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5 February 2016., Improbable 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Ord-Hume, Arthur W. J. G. Perpetual Motion: 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77: 172. 

拓展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