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珙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珙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899年
唐朝
職業晚唐軍閥

王珙(9世紀—899年),晚唐軍閥,於光啟三年(887年)繼承其父王重盈控制保義鎮,直至光化二年(899年)過世。

生平

家世

王珙早年經歷幾無記載,生年不詳,系王重盈的次子。[1]年輕時有俊氣,文武全才,性格很驕傲暴虐。大約光啟二年(886年),王珙在利州刺史任上為壁州刺史王建所攻,棄城而去。[2][3]三年(887年),其父王重盈任陝虢(即後來的保義)節度使,叔父王重榮護國節度使時,王重榮被部下牙將常行儒所殺。不久,唐僖宗任王重盈為護國節度使,王珙為權知陝虢留後,[4][5]確保兩鎮仍在王氏控制下。[6][7]

作為保義節度使

大順元年(890年)十二月,唐昭宗討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兵敗,尋求和解,左僕射韋昭度上表贊成,並建議也對王珙進行諭旨慰勉,[8]獲准。[9]

乾寧二年(895年)正月,王重盈卒。這時已被稱為保義節度使的王珙覬覦護國軍。但護國軍擁立他的堂弟王珂繼任。[10]王珂是王珙的伯父王重簡的兒子,被王重榮養為己子。二月,王珙及其弟絳州刺史王瑤反對,攻王珂,還寫信給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稱王珂是僕人而不是王氏親子,而朱全忠的主要敵手也是王珂岳父的李克用則支持王珂。[4][6][9][11][12]

唐昭宗試圖派中使調解,但調解不成功。王珙、王瑤無力壓倒王珂,三月,請求昭宗另派護國節度使,昭宗最初任宰相崔胤為護國節度使。[13][14]王珙、王瑤與王珂交兵時,被李克用養侄衙內指揮使李嗣昭與李克用親將史儼、散將劉訓等反攻到陝州。[4][15]在李克用堅持下,昭宗任王珂為護國節度使,崔胤沒有赴任。[16]王珙送禮說服靜難軍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稱王珂系螟蛉之子不宜襲節度使,提議作對換,任王珙於護國軍,任王珂於保義軍,但昭宗以已答應李克用所求為由拒絕了。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為請求遭拒感到羞恥,五月,王珙派人對三節度使說:「王珂不受代而與河東結姻,必對諸公不利,請討之。」三節度使進軍都城長安恫嚇昭宗,[6]兵到後,殺了他們認為與自己作對的兩位前宰相韋昭度和李磎[4][9][11][17][18]昭宗在脅迫下被迫下詔任王珙為護國節度使,[19]王行瑜弟匡國軍節度使王行約為保義節度使,王珂為匡國軍節度使。[12][20]

三位軍閥的舉動引起了李克用的嚴肅反應,他從河東率軍南下準備攻打他們。李克用到絳州,王瑤抵抗。李克用很快敗殺王瑤,[4]進軍都城,最終敗王行瑜,[6]王行瑜出逃中被殺。[11]李克用迫使李茂貞、韓建暫時降順昭宗。此戰後,王珙雖免遭重大影響,卻也無力實現接管護國軍的目的;他仍留在保義軍。[12]

四年(897年)三月,王珙與王珂交戰,八月,王珙因軍隊少,求援於宣武軍,在朱全忠部將張存敬楊師厚協助下再攻護國軍,[21]最初在猗氏以南大敗王珂,[22]但九月為河東軍衙內指揮使李嗣昭、義兒軍使李存進率二千騎(一作三千騎)敗於猗氏,[23]被擒將三人,宣武軍來救,也被李嗣昭所敗,[24]王珙等被迫停止對護國軍的圍攻。光化元年(898年)十月,保義軍與萬餘宣武軍再攻護國軍,李克用再派李嗣昭、張漢瑜率三千騎助王珂將其擊退。[6][11][20][25][26][27]

同時,王珙在保義軍為政苛暴,多猜忌,殘忍好殺,不以生命為意,奢縱聚斂,民不堪命。行經保義軍的朝廷官員和冒犯他的人常被杖責、捕殺。如當月,昭宗召前常州刺史王柷回長安,時人認為將被拜為宰相。王柷去長安途經保義軍,王珙待以大禮,想以子侄之禮拜見,王柷拒絕,王珙憤而殺了王柷及其家人,拋屍黃河,掠奪其資產衣裝,對朝廷稱他們翻了船。被嚴重削弱的朝廷不敢查問。二年(899年),王珙越發暴虐偏執,連妻兒都不免遭其害。王珙斬殺冒犯自己的人,將首級置於座前,談笑自若,部下為之所苦。這時他因屢敗於王珂,勢力削弱,部下都懷有叛心,只是出於害怕不敢叛,但也沒有鬥志。六月,他被變軍所殺,士兵推都將李璠繼任。[4][11]五個月後,李璠也死於兵變,陝州都將朱簡接管了保義軍。[6][9][21][27][28][29][30]

身後

王珙死後被贈太師[6]進士羅袞曾上疏極言王珙不忠不孝、殘害本郡、侮辱王室,請求削奪其追贈官爵,且提到王柷以下被王珙所害十人都已得贈官,請求下詔弔祭慰問其家。[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