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櫥窗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活櫥窗
Life's Shop Window
眾人在安德森農場看到莉迪亞·威爾頓的孩子
基本資料
導演
劇本瑪麗·阿斯奎斯
原著根據維多利亞·克羅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主演
攝影哈里·A·菲什貝克
製片商票房吸引公司
片長86分鐘
產地美國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14年11月19日
發行商票房吸引公司

生活櫥窗》(英語:Life's Shop Window)是詹姆斯·戈登·愛德華茲執導、克萊爾·惠特尼斯圖爾特·霍姆斯主演的1914年美國無聲劇情片改編自1907年安妮·索菲·科里的同名小說,講述英格蘭孤兒莉迪亞·威爾頓(惠特尼飾)和丈夫伯納德·切特溫(霍姆斯飾)的故事。兩人合法結婚,但因沒有公開導致女方被控未婚生子。威爾頓被迫離開英格蘭,後在亞利桑那州與丈夫團聚。她在美國遇到故友尤斯塔斯·佩勒姆,差點做出對不起丈夫的事,但在緊要關頭幡然醒悟後回到家人身邊。

威廉·福克斯創辦的票房吸引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的前身)此前只負責電影分銷,《生活櫥窗》是該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多篇評論認可片中對原著情節的取捨,但對電影本身品質態度褒貶不一。電影在紐約的首映大獲成功,這又成為在其他地區宣傳的重要賣點。如今,《生活櫥窗》與福克斯公司大部分早期作品一樣,很可能已因1937年福克斯金庫火災在歷史長河消失

劇情

伯納德·切特溫(Bernard Chetwin)在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位於英格蘭的農場寄宿,他很討厭安德森嬌縱的女兒貝拉(Bella),反倒喜歡上女傭莉迪亞·威爾頓(Lydia Wilton)。威爾頓是孤兒,她與切特溫聊起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兩人墮入愛河。在此期間,威爾頓還結識尤斯塔斯·佩勒姆(Eustace Pelham),聽他談起所謂「生活櫥窗」的人生哲學:許多人僅憑十分膚淺的理由就會做出人生重大決定。不久,切特溫和威爾頓秘密舉辦婚禮。[1][2]

為了給新家庭提供物質基礎,切特溫遠赴亞利桑那州開辦農場,同時考慮到新大陸邊境地區可能很不安全,威爾頓留在英格蘭,準備過一段時間再去美國。不久,威爾頓生下孩子,但安德森夫人不相信女傭已同切特溫成婚,以未婚生子的罪名將她趕出農場。威爾頓帶着新生兒飄洋過海來到亞利桑那州,終於抵達丈夫的牧場。[1][2]

切特溫忙於管理牧場,威爾頓受到冷落,覺得丈夫不愛她。一天,牧場附近有人受傷,威爾頓認出此人就是佩勒姆。佩勒姆利用她的孤獨感趨虛而入,向威爾頓求愛。威爾頓表示對佩勒姆沒有愛情,但在後者勸說下卻決定一起遠走高飛。牧場印第安女傭星光(Starlight)發現女主人收拾行裝,於是問她夫妻倆的孩子失去母親後應該怎麼辦。威爾頓幡然醒悟,拒絕佩勒姆並回到丈夫身邊。電影最終沒有透露佩勒姆的結局,有可能被星光所殺。[1][2]

演員

宣傳冊
電影宣傳冊外封
宣傳冊內頁,介紹電影在紐約大賣
  • 克萊爾·惠特尼(Claire Whitney)飾莉迪亞·威爾頓
  • 斯圖爾特·霍姆斯(Stuart Holmes)飾伯納德·切特溫
  • 沃爾特·希區柯克(Walter Hitchcock)飾尤斯塔斯·佩勒姆
  • 特蕾莎·米歇琳娜(Theresa Michelena)飾星光[3][4]

製作

安妮·索菲·科里Annie Sophie Cory)用筆名維多利亞·克羅斯(Victoria Cross)寫作,是英國頗受歡迎但也極具爭議的新女人小說家[5][6]。她的作品經常涉及通姦和女子性行為[5][7],情節往往與當時人們普遍觀念中的兩性角色不符,會用女人的欲望來推動情節[7]伊利沙伯·比斯蘭德Elizabeth Bisland)認為,科里1907年小說《生活櫥窗》的主角莉迪亞有非常鮮明的現代主義特點,可與獲得社會更大範圍認可的《紅字》女主角海絲特·白蘭Hester Prynne)相比[8]。《生活櫥窗》與克羅斯其他大部分小說一樣引發爭議,一度被英國流通圖書館協會列為禁書[7]。小說情節經過刪減[9],改編成頗受歡迎的舞台劇[10]

1914年,威廉·福克斯經營的票房吸引力電影租賃公司事業蒸蒸日上[11]。該司從巴爾博亞娛樂製作公司Balboa Amusement Producing Company)等製片商購買電影,一邊在福克斯位於紐約地區的影院放映,同時向國內其他地區放映商出租膠片[12]。如果不是福克斯覺得生意不能完全依賴他人供貨,《生活櫥窗》很可能也會由其他公司製作[13]。福克斯決定由旗下的票房吸引力公司自行製作本片[14],他買下新澤西州卑爾根縣利堡Fort Lee)的艾克萊爾製片廠和位於史泰登島的設施[15][16],挑選演員和劇組成員,開始像當時許多製片廠一樣把成名作品改編成電影[14]

福克斯以100美元買下電影改編版權[注 1][14]。與之前的舞台劇本一樣,瑪麗·阿斯奎斯(Mary Asquith)改編的劇本同樣刪除原著大部分性愛爭議內容[14],希望能讓福克斯剛剛創辦的製片廠融入美國電影工業[16]。福克斯聘請詹姆斯·戈登·愛德華茲(J. Gordon Edwards)執導[14],這很可能是後者的導演處女作。《聖埃爾默》雖然更早,但導演身份尚具爭議,部分來源認為該片是伯特倫·布萊肯Bertram Bracken)執導。[18][19]

《生活櫥窗》在史泰登島取景,可能還在位於利堡的製片廠拍攝[20][21]。雖是五卷長片,但電影預算偏低[22],不同來源認為本片耗資4500[注 2][21]或6000美元[注 3][14][15]。福克斯後來宣傳電影期間把成本誇大30倍之多[23]。相比之下,當時同等長度的電影大多需要兩到三萬美元完成拍攝[注 4][24]。據電影史學家特里·拉姆齊Terry Ramsaye)記載,福克斯起初對拍完的電影很不滿意,一度想「把這垃圾玩意兒燒了 !」但在他人勸說下改變主意[21]。1914年10月20日,《生活櫥窗》在紐約音樂學院Academy of Music首映[2][25],但正式上映則要等到11月19日[22]

評價和影響

米歇琳娜和惠特尼拍攝的宣傳照

《生活櫥窗》上映後所獲評價褒貶不一。《電影世界》(The Moving Picture World)影評人斯蒂芬·布殊(W. Stephen Bush)認為電影劇情和攝影問題重重,特別是在音樂學院首映時的音樂伴奏簡直差到超乎想像,但《生活櫥窗》仍然堪稱「一流」。對於劇本刪減的小說情節,布殊聲稱:「即便是最頑固的衛道士也找不出毛病」。[2]雜誌一周後刊出福克斯的回覆,感謝布殊的評述,承諾自家拍攝的電影不會出現色情或性愛戲碼[26]。彼得·米爾恩(Peter Milne)在《電影新聞》(Motion Picture News)發文,認可電影對小說情節的刪減和現實主義質感[27]。《綜藝》對本片評論不佳,認為剪輯、導演和惠特尼的演出都很不理想,原著小說的大名是電影唯一賣點[28]

電影商業上頗為成功,尤其受女觀眾青睞。電影在紐約奧杜邦劇院上映首周,買票的觀眾排出超過一個街區長的兩列隊伍。[14][29]票房吸引公司與製片廠共同組成福克斯電影公司[30],本片通過新公司名繼續發行[31]。電影在紐約的首映大獲成功,這又與福克斯吹噓的拍攝成本一樣成為在其他地區宣傳的重要賣點[23][4][32]

福克斯早期製作的大部分無聲片都在1937年福克斯金庫火災中毀於一旦[33],《生活櫥窗》很可能就在其中[34]美國國會圖書館沒有任何本片副本存世的記載[35]

註釋

  1. ^ 相當於2023年的3,042美元[17]
  2. ^ 相當於2023年的136,884美元[17]
  3. ^ 相當於2023年的182,512美元[17]
  4. ^ 相當於2023年的608,372至912,558美元[17]

參考資料

腳註

  1. ^ 1.0 1.1 1.2 Life's Shop Window-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 ^ 2.0 2.1 2.2 2.3 2.4 Bush 1914,第944頁.
  3. ^ Questions and Answers.
  4. ^ 4.0 4.1 William Fox Presents Life's Shop Window.
  5. ^ 5.0 5.1 Forward 1999,第159頁.
  6. ^ Nelson 2000,第3–4, 70頁.
  7. ^ 7.0 7.1 7.2 Wilson 2013,第63頁.
  8. ^ Bisland 1908,第226–236頁.
  9. ^ 'Life's Shop Window' Mild-Variety.
  10. ^ Box Office Engages Array of Broadway Stars.
  11. ^ Solomon 2011,第13頁.
  12. ^ Slide 2001,第26–27頁.
  13. ^ Jura & Bardin 2007,第70頁.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Solomon 2011,第14頁.
  15. ^ 15.0 15.1 Golden 1996,第30頁.
  16. ^ 16.0 16.1 Shepherd 2013,第197頁.
  17. ^ 17.0 17.1 17.2 17.3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What’s a dollar worth?.
  18. ^ St. Elmo [motion picture]-Library of Congress.
  19. ^ St. Elmo-Catalogue of Feature Films.
  20. ^ Koszarski 2005,第198頁.
  21. ^ 21.0 21.1 21.2 Ramsaye 1964,第701頁.
  22. ^ 22.0 22.1 Solomon 2011,第227頁.
  23. ^ 23.0 23.1 'Life's Shop Window' To-day-The Cincinnati Enquirer.
  24. ^ Finler 2003,第41頁.
  25. ^ More Stars-Variety.
  26. ^ Fox Agrees with Bush-The Moving Picture World.
  27. ^ Milne 1914,第40頁.
  28. ^ Life's Shop Window-Variety.
  29. ^ Notes of the Trade & The Moving Picture World,第1098頁.
  30. ^ Solomon 2011,第19頁.
  31. ^ Fox Film Company Formed in Milwaukee & Motion Picture News,第33頁.
  32. ^ At the Galax Today & Asheville Citizen-Times,第10頁.
  33. ^ Slide 2000,第13頁.
  34. ^ Tarbox 1983,第188, 208頁.
  35. ^ Life's Shop Window / Claire Whitney [motion picture] & American Silent Feature Film Database.

書目

期刊、報紙、新聞稿和網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