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相喜(舟山口音:shia shi)是浙江省舟山群島地區群眾婚禮中的重要儀式之一,是迎親之前新人祭神以祈福的過程。

參與者

相喜的主角為新人與其父親。過去只有新郎方面才舉行相喜儀式,近代由於推崇男女平等,新娘方也舉行此儀式,至少從1970年代開始已經如此。

由於儀式耗時長,工作量大,所以整個儀式需要動員很多家庭成員和鄰舍,尤其是祭品的準備工作。承擔祭品準備工作的負責人稱為「大廚」,其它人稱為「幫寸」。這批人也會負責次日婚禮喜宴。

所祭神祇

相喜所祭神尚須進一步研究,現在儀式上所書神位為「南朝一切聖尊」。祭神禮時,祭桌兩旁均不置椅子,僅在神位上置一高椅,披上紅布,擺上「南朝一切聖尊之位」。

時間

儀式通常在迎親和喜宴之前一天舉行,但如果該日在占卜上為凶日,則須提前至最近的一個吉日。所以新人結婚擇日時,通常會選擇兩個吉日相連的日子。但受工作時間限制,相喜和喜宴(即「好日酒」)兩個日子不相連的情況現在也很普遍。

相喜儀式從是日下午的漲潮時分正式開始,寓意新人未來的生活蒸蒸日上。整個儀式中,新人和其父親需要三次給聖尊添酒,直到第三次添酒時方把酒杯添滿。隨後不時進行叩拜祈福,直至凌晨三四點儀式才結束。隨後舉行祭祖儀式(即「做羹飯」)。

地點

傳統上相喜的地點為家族的祠堂(即「堂前」)。現在由於城鄉居住面積增加,也在自家房屋的正廳中舉行。

祭品陳設

相喜時祭品的擺設,與一般的祭神禮大同小異,神位在北,蠟燭台在南。祭品主牲為等,均須為雄性。其他祭品包括素菜葷菜米饅頭擂進團糕餅水果糖果各10碗,其中除饅頭和糯米糰外,均須是品種不同的10樣。12杯、一長桌、米飯12碗,以及油鹽醬醋等。

附祭

相喜過程中,除祭祀「南朝一切聖尊」外,同時祭祀土地神和灶神。祭土地神時,用一張「團箕」(一種竹製品)於門前院子置辦簡單的祭品,不下雨放置於「道地」中,下雨則內移至「階沿」內。這張圖中是下雨的情況下,所以祭祀點在「階沿」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