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制派
統制派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內部存在的派系。初期主張以暴力革命手段對國家進行革新[1],建設「高度國防國家」(「總體戰」體制)為目標對抗西方列強,之後理念轉變,主張通過合法形式實現政治上的訴求。對陸軍內的紀律統制抱持尊重,遂稱「統制派」。與日本陸軍內部為了徹底改造國家而不惜斷然採取直接行動的皇道派對立,爭奪陸軍的控制權。1936年二二六事件後,統制派徹底掌握了陸軍實權,確立了對陸軍的絕對控制。 早期統制派的核心人物為永田鐵山,永田被刺殺後,統制派的核心人物是東條英機。
統制派主張保持陸軍中央機構穩定的統制,通過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進行國家改造,建立軍部獨裁,主張消除陸軍內部的派系,主張南進論以英、美為敵,對中國以戰爭解決「中國問題」,對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進入1930年代,在清洗長州藩派閥勢力之後,犬養毅內閣時,1931年12月皇道派首領人物荒木貞夫就任陸軍大臣,利用人事安排皇道派勢力佔據日本陸軍內部重要崗位。1934年支持統制派的林銑十郎接替荒木貞夫出任陸軍大臣,啟用永田鐵山出任陸軍省軍務局長,藉助人事調整削弱皇道派勢力,統制派在與皇道派的鬥爭中佔了上風。1935年7月在皇道派軍官中享有很高威望的真崎甚三郎被免去陸軍教育總監的職務,皇道派與統制派之間的矛盾激化。1935年8月相澤事件中永田鐵山被刺殺。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後,在肅軍運動中,陸軍內部的皇道派勢力被清洗,統制派掌握了陸軍內部的主導權。通過恢復軍部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利用陸軍不合作倒閣等政治手段,最終建立極權內閣,成為陸軍及其內外政策的主導者。
關聯項目
外部連結
- 國防の本義と其強化の提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
- ^ 池田純久 『日本の曲り角』 千城出版 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