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甲
在盛唐時期的雕塑和陶俑上可以見到很多武士與天王身着華麗但質地柔軟的絹甲,絹甲一詞最早出現在《唐六典》[1],是中國古代唐朝時期用於禮儀或重大場合的一種鎧甲。
形制與材料
早在隋代就有過將兩當衫替代兩當甲參加禮儀活動的先例。絹布的柔韌與輕便使得絹甲的樣式不再受到堅硬金屬的限制,形制逐漸多樣化[2]。根據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彩塑天王俑的形制來看,絹甲與先前唐代使用的甲冑均完全不同,整體都得到了革新,但胸甲依舊是單獨一片,然而甲裙與身甲已經形成一體。後人假想的穿着方法是穿時披掛於肩,後背伸出的兩翼於腋下圍裹到前胸下系束,用束甲絆抽獎屁護腹在胸下分兩段圍到後背系束,護腹下方有鶻尾正好擋住兩翼系束後的縫隙,再加以皮腰帶系束腰部,形成雙重束甲,使絹甲緊緊包裹在身上[2]。
使用
儘管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絹甲曾被用於實戰,而是僅用作禮儀用途,但絹甲的一體化形制深深影響了中國甲冑後續的發展,以至於其後發展出來的步人甲、罩甲與布面甲等盔甲均採用了甲裙身甲一體化的形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