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威
胡恩威(Mathias Woo,1968年—)畢業於聖若瑟英文中學,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修讀建築。
生平
1988年加入香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現為該團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劇場及多媒體創作、文化政策評論、藝術教育、建築設計、電影劇本、策劃等多方面工作,是跨界劇場及多媒體劇場先鋒。
1980年代開始便為香港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文化、建築和城市發展的評論文章,文章散見於《亞洲週刊》、《經濟日報》、《明報》、《CUP Magazine》等刊物。2001年與梁文道創辦牛棚書院,並創辦文化雜誌《E+E》及擔任主編。
1996年,胡恩威成立香港發展策略研究所,並擔任該研究所的主席。過去多年來,由他籌劃的香港文化藝術政策研究報告和討論包括:1991年及1993年的《文化政策報告》、《1997年電影政策研究報告》、《尋找香港資訊基建九七》;以及1997年第一屆城市文化國際會議公眾論壇。
2006年,胡恩威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轄下之表演藝術與旅遊小組的成員,及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成員,2009年獲委任為香港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2013年獲委任為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委員。
2009年,胡氏策劃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題的「建築是藝術節」,透過劇場演出、展覽、講座及研討會等藝術形式,向香港的市民大眾展示不同層面的知識、美學和思辯的討論方法,探索建築及劇場的各種藝術可能。2011、2013及2015年分別舉行三屆「建築是藝術節」。2012年憑原創劇場作品《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Looking for Mies) 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2017年擔任「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的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進念與西九文化區合辦的「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是一項融合創新舞台科技及表演藝術的三年計劃,為表演藝術範疇相關的技術供應者及參與者建立交流平台,引領舞台科技的應用技術。2018年由進念主辦的「Z Innovation Lab 舞台創新實驗室」,將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變作舞台技術實驗室,並呈獻「蘇黎世藝術大學/進念Z/Z 雙子實驗室同步現場演出」。
胡恩威同時關注香港教育發展,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創校董事及高雷中學校董。2018年獲委任為江蘇省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2024年10月,接受01新聞採訪,認為一個城市要多元發展,地產發展模式也需要多元化。[1]
創作背景
1988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後,其導演、編劇及設計的劇場作品逾六十齣,作品以強烈視覺影像建構劇場美學。作品應邀於中國北京、南京、上海、蘇州、烏鎮、澳門、台灣台北、日本東京、新加坡、德國柏林、比利時布魯塞爾、波蘭克拉科夫、意大利米蘭等地上演。創作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等主題的戲劇,保持對政治、社會、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始創多媒體建築音樂劇場系列,作品計有《路易簡的時代和生活》(The Life and Times of Louis I. Kahn)、《CORBU》及《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Looking for Mies)。
探索時政的《東宮西宮》系列,在2003年至2015年間共上演過12個版本,廣為大眾熟悉,贏盡高官名人口碑。其他社會劇場系列作品―《樓市怪談》、《萬世師表孔巨基》、《香港電視終極檢討》、《唱K回憶錄》等。
2006年獲全球首次授權改編黃仁宇大歷史著作《萬曆十五年》成舞台版本,首演後,先後八次在香港、中國內地及台灣重演超過五十場;2010年,在利瑪竇逝世四百年之際,改編由史景遷原著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成七幕多媒體歌劇;2012及2014年更分別改編張愛玲同名作品《半生緣》及《紅玫瑰與白玫瑰》。
2007年開創以佛教哲學與藝術交融為題的《生命劇場》系列,創作《華嚴經》、《華嚴經2.0之心如工畫師》及《華嚴經3.0之普賢行願品》三個版本。2009年創作《心經即是巴哈》;2014年更與台北舞蹈空間合作,創作多媒體舞蹈劇場《如夢幻泡影》,擔任導演、設計及編舞。
多次與國家一級崑曲藝術家張弘、石小梅、柯軍等合作,策劃及導演新編崑劇《臨川四夢湯顯祖》及《紫禁城遊記》。此外,在他的多個多媒體劇場作品中可見中國戲曲表演元素,先後邀請彈詞藝術家金麗生、崑曲藝術家石小梅等,參與《半生緣》、《萬曆十五年》及《大紫禁城》演出。
胡氏多次應約為華人劇場達人賴聲川、林奕華、孟京輝作多媒體舞台設計。
作品
原創劇場作品
編劇、導演、設計
- 《三少爺的劍》(2023)
- 《上善若水-一桌兩椅》(2023)
- 《香港鬼喜劇》(2023)
- 《13.67》(2023)
- 《KJ黃家正鋼琴獨奏會-五行》(2023)
- 《魔笛五行:金木水火土》(2023)
- 《說唱張愛玲》(2023)
- 《荔枝WOW!》(2022)
- 《百年之孤寂11十二小時》(2022)
- 《華嚴音樂會》(2022)
- 《華嚴十方》(2022)
- 《13.67》(2022)
- 《Soundscape魔笛》(2022)
- 《道可道Fashion道》 (2021)
- 《香港生死書》 (2021)
- 《Bauhaus魔笛》 (2021)
- 《心經即是巴哈》 (2021)
- 《說唱張愛玲》(2020)
- 《心經即是巴哈》(2020)
- 《魅》(2020)
- 《魔笛遊樂場》珠海站(2019)
- 《爛大鼓》(2019)
- 《瞽師杜煥》(2019)
- 《美麗的陰暗》(2019)
- 《神唔神》(2019)
- 《STEAM之四大發明》(2019)
- 《建築城市》香港站、上海站(2019)
- 《潘迪華音樂旅情演唱會》(2019) 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胡恩威
- 《魔笛遊樂場》(2018)
- 《做好香港地》(2018)
- 《心經練習曲》(2018)
- 《瞽師杜煥》(2018)
- 《東宮西宮13我的志願》(2017)
- 《東宮西宮14員警不見了》(2017)
- 《BAUHAUS魔笛》(2017)
- 《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 - 維根斯坦》(2017)
- 《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 - 追憶似水年華》(2017)
- 《建築城市》(2017)
- 《香光念佛》(2017, 2016)
- 《華嚴經4.0清淨之行》(2017, 2016)
- 《麻雀枱上的中國近代史之老中國之死》(2016)
- 《我們的愛情喜劇是威士忌》(2016)
- 《關公在劇場》(2017,2016 製作:國光劇團)
- 《維根斯坦》(2016)
- 《元亨利貞‧易經計劃》(2015)
- 《東宮西宮12 Let It Be一國兩制》(2015)
- 《紅玫瑰與白玫瑰》(2016, 2014, 2015上海;何秀萍聯合編劇)
- 《東宮西宮11搵鬼做特首》(2014)
- 《如夢幻泡影》(2014台北及香港;台灣藝術節2014委約,台北舞蹈空間合作)
- 《華嚴經3.0之普賢行願品》(2013,釋衍空文本創作)
- 《如夢幻泡菜》(2013)
- 《東宮西宮10之悲慘世界》(2013)
- 《資本主義喜劇》(2012,徐沛筠聯合編劇)
- 《半生緣》(2012, 2013新加坡華藝節, 2014澳門國際藝術節/上海;魏紹恩聯合編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
- 《鐵路像記憶一樣長》(2011)
- 《中國建築100年》 (2011, 2015米蘭 Tramedautore 國際當代戲劇節及2015世博節目;魏紹恩聯合編劇)
- 《唱K回憶錄》(2010, 2011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2010新視野藝術節,廖端麗改編劇本)
- 《東宮西宮9 之十大9官》(2010)
- 《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2009, 2011)
- 《心經即是巴哈》(2009)
- 《Corbu and Kahn》(2009)
- 《紫禁城遊記》(2009, 2010, 2013, 2017 香港,2012蘇州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張弘崑曲劇本)
- 《大紫禁城》(2009)
- 《東宮西宮8 西九龍珠》(2009)
- 《香港電視終極探討》(2009)
- 《東宮西宮7 香港公務員死亡筆記》(2008)
- 《上帝來到中國》(2008 新視野藝術節聯合委約,張建偉聯合編劇)
- 《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2008第十屆台北藝術節)
- 《華嚴經2.0之心如工畫師》 (2008第十屆台北藝術節;釋衍空文本創作)
- 《東宮西宮6 七彩包青天》(2008)
- 《臨川四夢湯顯祖》(2007南京, 2008香港, 2009布魯賽爾「歐羅巴利亞‧中國」/蘇州第四屆崑劇藝術節;2017香港。江蘇省崑劇院合作,張弘崑劇劇本)
- 《香港電視風雲》(2007)
- 《華嚴經》(2007釋衍空文本創作)
- 《路易簡的時代和生活》(2007香港, 2008台北, 2010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
- 《東宮西宮5 2097 Back to the清朝》(2007)
- 《萬曆十五年》(2006, 2008, 2010, 2015香港, 2012台北「香港周」, 2014烏鎮藝術節;張建偉聯合編劇)
- 《香港風格》(2006)
- 《萬世師表孔巨基》(2006)
- 《樓市怪談》(2005, 2010)
- 《東宮西宮4 西九龍皇帝》(2005;林奕華聯合編導)
- 《戀人絮語》(2005台北新舞臺委約,非常林奕華製作,林奕華聯合編導)
- 《Corbu》(2005)
- 《大娛樂家》(2005非常林奕華製作,林奕華聯合編導)
- 《東宮西宮3 開咪封咪》(2004林奕華聯合編導)
- 《2004:香港漫遊》(2004)
- 《半生緣》(2003香港「中國傳奇」藝術節, 2004台北, 2005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林奕華聯合編導)
- 《東宮西宮二 問責制唔制》(2003林奕華聯合編導)
- 《我愛宋詞之好風如水》(2003榮念曾聯合導演)
- 《東宮西宮- 2046特首不見了》(2003林奕華聯合編導)
- 《戀人論語:你愛妳不愛我》(2003香港藝術節委約)
- 《百年孤寂 版本9.0》(2002新視野藝術節委約,榮念曾聯合導演)
- 《Looking for Mies》(2002)
- 《嘰哩咕嚕搵食男女》(2002林奕華聯合編導)
- 《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2016, 2002, 2003東京國際演藝市場, 2004新加坡華藝節;榮念曾聯合導演)
- 《The Life and Times of Louis I. Kahn》(2001, 2002波蘭第27屆克拉科夫國際實驗劇場藝術節)
- 《2001:香港漫遊》(2000新視野藝術節委約)
- 《四大發明》(2000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榮念曾聯合導演)
- 《華麗緣》(2000香港「旅程2000」藝術節,里斯本「世界之極端」演藝節;榮念曾聯合導演)
- 《萬曆十五年》(1999)
- 《魔笛》(1998榮念曾聯合編導)
- 《石頭再現記》(1997榮念曾、于逸堯聯合創作)
- 《人山人海》演唱會 (1997香港藝術節;總導演)
- 《艷電》(1996「藝術‧香港‧今日」藝術節)
- 《斷章記》(1995榮念曾、林奕華、劉澤源聯合創作)
- 《極樂世界之七大奇景》(1993)
- 《十誡》(1992藝穗節;集體創作)
- 《黑盒二世》(1991)
- 《超合金》(1991「二千藝風流」)
- 《Swimmer - Memories of C》(1991藝穗節)
多媒體及舞台設計
- 《關公在劇場》(2017, 2016台北【國光劇團】編劇:王安祈 / 導演、舞台及數碼影像設計:胡恩威 / 京劇導演:王冠強)
- 《十八羅漢圖》(2015台北【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編劇 王安祈/ 編劇 劉建幗)
- 《如影隨行》(2008台北【表演工作坊】賴聲川編導)
- 《港樂VS黃耀明電幻狂想曲》音樂會 (2006【香港管弦樂團】)
- 《諸神會》(2005【進念‧二十面體】實驗傳統藝術節,榮念曾策劃)
- 《四季》(2004【香港小交響樂團】)
- 《重按霓裳歌遍徹》任劍輝女士逝世十五周年紀念慈善演出 (2004)
- 《亂民全講》(2003台北【表演工作坊】賴聲川編導)
- 《快樂王子》(2003【非常林奕華】林奕華導演)
- 《關於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2002北京【中國國家劇院】孟京輝編導)
- 《十八相送》(2002【非常林奕華】林奕華導演)
- 《獨腳戲─實驗中國傳統戲曲》(2002【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 榮念曾)
獎項
- 2023年,憑《荔枝WOW!》獲台灣金點設計獎—空間設計類 2023
- 2020年,憑《心經即是巴哈》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2021–優異獎
- 2020年,憑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 Z Innovation Lab 2019 獲頒德國 The Red Dot Award : Brand & Communication Design 2020
- 2019年, 憑多媒體音樂劇場《建築城市》獲頒意大利「A'國際設計大奬賽(表演藝術、造形及佈景設計)銀獎」。
- 2018年,憑多媒體音樂劇場《建築城市》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8 - 銀獎」。
- 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
- 2012年憑《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Looking for Mies) 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
- 2004年,胡恩威聯同雅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789 - 汕頭大學學生活動中心一期」,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2004年度會員香港境外作品獎。
- 2001年,與嚴迅奇先生合作參與「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獲特區政府頒發優異獎。
裝置及展覽
- 2015年,與無印良品合作「香港風格漫遊‧胡恩威」展覽,於香港Atelier MUJI展出。
- 2010年,在他所策劃的《無中生有跨界作品展》中,同時參與跨界作品創作,在香港文化中心展出。
- 2009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無中生有9+1:書法‧符號‧空間」展覽中,展出多媒體展品《無》。
- 2008年,獲邀參與第11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及香港館回應展「重塑香港」揭幕演出及參展項目(2009香港),展出多媒體裝置《香港漫遊》。
- 2006年,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名為「四頭家」的展覽 (其他參展者為楊志超、葛民輝、夏永康、及陶傑),以「家」為題,設計裝置作品。展覽於文化博物館展出。
- 2004年,於台北誠品畫廊展出多媒體裝置作品《候鳥》。
策劃、藝術及創作總監
藝術節 (藝術總監)
- 建築是藝術節 (2009, 2013, 2015, 2017, 2019 香港)
Z Innovation Lab 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 2022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麻省理工MIT與香港藝術科技的實踐與培育兩天研討會》
進念主辦
Z Innovation Lab 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 2021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藝術科技ABC舞台工作坊》、《藝術行政/Arts Tech劇場實戰生》、《ARTS TECH ABC 兩天速成班》
進念主辦
Z Innovation Lab 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 2020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心經即是巴哈》、《共塑藝術科技專題講座》、《舞台與技術工作坊》
進念主辦
Z Innovation Lab 進念舞台創新實驗室 2019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爛大鼓》、《專業應用系列》、《舞台與技術工作坊》
進念主辦
Z Innovation Lab 舞台創新實驗室 2018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天宮》、《驚夢》、《瞽師杜煥》、《蘇黎世藝術大學/進念Z/Z 雙子實驗室同步現場演出》
進念主辦
Freespace 舞台與技術實驗室 2017 (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
- 《維根斯坦》、《追憶似水年華》、《形體實驗》
進念主辦、西九文化區合辦
國民藝術教育計劃 (總策劃)
- 《易經計劃》(2015)
- 《中國火車建築一百年》(2011)
- 《墨池》私塾習 (裝置、多媒體展示) (2010)
- 《書法.音樂.詩》裝置演出系列 (2010)
- 《無中生有》跨界作品展 (2010)
- 《我要學書法之書法生活設計》主題展覽 (2010)
- 《大紫禁城》主題展覽 (2009)
演出及展覽 (策劃)
- 實驗實驗展 榮念曾創作50年(策展人)(2021)
- HKCC-AR 文化中心時間旅程 (2019)
- 進念實驗35年海報展覽 (2017)
- 木積積廿廿年漫畫空間展(2015)
- 動畫兒童音樂劇《魔笛遊樂場》(2015)
- 音樂會《假音人唱「香港歌書─小流民」夜總會》(2014)
- 多媒體劇場《包豪斯的建築設計宣言》(2011)
- 火車詩歌計劃:開往辛亥年的火車展覽 (2011)
- 卡通兒童音樂劇《魔笛》(2010)
- 音樂會《假音人之陳浩峰爵士搖滾K唱會》(2005)
- 演出暨研討會《各位同志晚安兼職業特工隊》(1997)
- 「九七萬歲」建築意念展覽 (1996)
電影劇本
- 2008年與張艾嘉和陳淑賢合作,創作電影劇本《一個好爸爸》,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提名。
- 2007年與張艾嘉合作,創作電影劇本《生日快樂》,獲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提名。
電視節目(亞洲電視)
- 亞洲政策組―政改點樣改? (2014)
- 亞洲政策組―香港有問題?(2014)
- 亞洲政策組―港人不能自港?(2013-2014)
- 亞洲政策組―人人身體好 (2013)
- 亞洲政策組―六大產業 (2013)
- 亞洲政策組―人人讀好書 (2012)
- 亞洲政策組―人人住得好 (2012)
- 我要做特首3 (2012)
- 政策大辯論 (2012)
- 特首大辯論 (2012)
- 我要做特首2 (2011-2012)
- 東宮西宮TV (2011)
- 我要做特首 (2011)
書籍及出版
- 香港風格系列 (原作/主編)
- 《香港風格》是一系列記錄香港建築風貌的文本/圖本,2005初次出版的《香港風格》可謂創下本港出版界神話,在幾乎沒有傳媒宣傳下,贏盡大眾口碑,《香港風格》至今出版了四次,銷量近一萬本。
- 《Hong Kong Style 香港風格》2012 (原作) 進念‧二十面體出版
- 《香港風格(3)─城市是應該這樣建成的》2007 (原作) 進念‧二十面體出版
- 《香港風格(2)─消滅香港》2006 (主編) 進念‧二十面體出版
- 《香港風格》2005 (主編), CUP出版
其他著作專集
- 《第二次軟實力世界大戰》2021 (原作)
- 《胡恩威亂講文化政策》2016 (原作)
- 《文化視野03》2014 (主編)
- 《文化視野02》2013 (主編)
- 《文化視野01》2012 (主編)
- 《香港文化深層結構》2012 (原作)
- 《文化視野-試刊號》2011 (主編)
- 《東宮西宮公民教育塔羅牌》2010 (圖:黎達達榮 杜翰煬)
- 《香港的敵人是香港自己》2009 (原作)
- 《經濟危機文化機遇?》2009(原作)
- 《胡恩威香港漫遊》2009 (原作)
- 《西九藍圖》2007 (主編)
- 《變態兒童樂園》2007 (原作)
- 《好風如水》2008 (原作)
- 《東宮西宮》漫畫 2008 (與漫畫家黎達達榮合作創作)
- 《香港漫遊》2001 (原作)
評語
胡氏被文化界人士廣為稱譽,其效率魄力相當驚人。胡氏開會時總能以其手提電話辦理其它事務,同時以最嚴厲嚴謹的語氣訓示與會的後輩;毋須先了解會議程序與內容,仍可積極參與討論。此魄力於香港文化界可謂難得。作為蜚聲國際,全球華人知名創作人,以下是世界各國對胡氏的評價:
- 「要知道趨勢在哪,就看胡恩威在哪。」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創團藝術總監
- 「(胡恩威是)城中最受歡迎、最受敬重的創意人之一。」《南華早報》社論
- 「胡恩威並不只是一個社團的藝術總監,而是在這個城市中對社會問題發聲的公共知識份子。」《南方都市報》
- 「由建築入戲,用戲劇與時代相互印證,胡恩威與進念‧二十面體的藝術實踐已經成為深港兩地的人文標識」《南方都市報》
- 「胡恩威在華文文化界資歷甚深,創作及編導題材屢見豐富。」《明報》
- 「胡恩威站在推動香港文化發展的前線。」《雙城雜誌》
- 「《建築是藝術節》是一次獨特的嘗試,可能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創舉。」《華爾街日報亞洲版》
- 「胡恩威是香港重要的導演與文化評論者。」《自由時報》
- 「擅長科技劇場的胡恩威通過他熟悉的聲光電技法,遊刃有餘地呈現作品;透過聽覺和視覺語言的運用,把科技推到前臺。」《有染‧上海》
- 「和胡恩威導演合作很有意思,他的戲演起來很過癮...」沈磊/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佐臨話劇藝術獎最佳男配角獎得主
- 「由建築入戲,用戲劇與時代相互印證,胡恩威與進念‧二十面體的藝術實踐已經成為深港兩地的人文標識」《南方都市報》
- 「胡恩威的舞臺作品旨在創造新的戲劇體驗,這些體驗深刻地反映並傳達着我們這個時代的聲音。」露西娜‧費拿利博士/維也納大學 中國研究系(漢學)教授; The Theatre Times中華區總編輯
- 「Woo’s stage work can be seen as an attempt to engender new forms of theatrical experience that… belong and speak to our times. 」 露西娜‧費拿利博士 (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學院講師)
參考資料
- ^ 文維廣. 香港要改革|胡恩威:地產發展模式需多元 政府規劃拆牆鬆綁. 香港01. 2024-10-14 [2024-10-15]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 胡恩威Facebook專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胡恩威個人網誌(香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