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茱迪·科士打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茱迪·科士打
Jodie Foster
科士打,攝於2011年
女演員
出生
艾莉西亞·克里斯汀·科士打
Alicia Christian Foster

(1962-11-19) 1962年11月19日61歲)
職業演員監製導演
教育程度耶魯大學文學士
配偶亞歷山德拉·哈迪森2014年結婚)
兒女
  • Charles
    (1998.7.20–)
  • Christopher
    (2001.9.29–)[1]
父母盧西爾斯·科士打三世
伊芙琳·阿曼特
活躍年代1966年–
簽名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1989年暴劫梨花》– 莎拉·托比亞斯
1992年沉默的羔羊》– 克麗絲·史達琳
康城影展
榮譽金棕櫚
2021年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1992年 《沉默的羔羊》 – 克麗絲·史達琳
最佳女配角
1977年 《龍蛇小霸王》、《的士司機
最佳新人
1977年 《龍蛇小霸王》、《的士司機》
金球獎
最佳劇情類電影女主角
1989年 《暴劫梨花》– 莎拉·托比亞斯
1992年 《沉默的羔羊》– 克麗絲·史達琳
最佳電影女配角
2021年誣罪審判》 – 蘭茜·荷蘭德
施素德美獎
2013年
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女主角
1995年 《大地的女兒》 – 妮爾·凱爾提
其他獎項
土星獎
最佳女主角
1978年 《黑巷少女》– 賴恩·雅各布斯
1998年 《超時空接觸》– 艾蓮諾·「艾麗」·阿諾威博士
中國大陸朱迪·福斯特
臺灣茱蒂·佛斯特
港澳茱迪·科士打
茱迪·科士打(1990年)

茱迪·科士打(英語:Jodie Foster,1962年11月19日),原名艾莉西亞·克里斯汀·科士打(Alicia Christian Foster),美國女演員導演監製[2][3]童星出身,在30歲前兩度獲得奧斯卡影后

茱迪最早於3歲時開始出演商業廣告。年僅13歲時,她出演了自己的成名作《的士司機》,片中扮演一位雛妓,少年老成的表演技驚四座,獲得第49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並奪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獎。1988年,茱迪出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荷里活歷史上第一部直接描寫強姦或輪姦罪行的電影《暴劫梨花》中扮演受害人莎拉·托比亞斯,獲第61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和第46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3年後,她出演導演喬納森·戴米執導的經典懸念恐怖片沉默的羔羊》中的聯邦調查局實習探員克麗絲·史達琳,獲第6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及第49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這時她還只有29歲,成為奧斯卡獎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在30歲前就已兩獲最佳女主角的演員。2021年在第78屆金球獎上,茱迪再度以電影《誣罪審判英語The Mauritanian》獲得最佳電影女配角獎,是茱迪八度提名演員獎並三度得獎。

至今,茱迪·科士打已經獲得了兩項奧斯卡獎,3項英國電影學院獎,一項美國演員工會獎和3項金球獎,其中包括2013年1月13日,荷里活外國記者協會因「對世界娛樂行業的突出貢獻」而授予她的第70屆金球獎施素德美獎(又譯終身成就獎)。

生平

早年生活

1962年11月19日,茱迪·科士打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早年進入洛杉磯法語預科學校英語Lycée Français de Los Angeles(位於洛杉磯的一家以嚴格著稱的法語預科學校)就讀,並於1980年畢業少年時代的茱迪經常留在法國打工,因此早早就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接下來茱迪進入聞名遐邇的耶魯大學就讀,並於1985年獲得了最優等的文學拉丁文學位榮譽學士學位。其實她原本可以在1984年時就獲得學位,但是由於一位名叫約翰·欣克利的瘋狂粉絲為引起她的注意,於1981年3月30日在美國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希爾頓酒店大門外試圖槍殺當時的美國總統朗奴·列根,造成了轟動世界的列根遇刺案,之後約翰雖被認為患有精神疾病,經陪審團判決無罪,最終關進精神病院,但這一事件為她引來了大量記者採訪,也給她的私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4],導致她為了避開記者的騷擾而休學了整整一個學期,最後重讀了一年來獲得學位[5][6]。1997年,耶魯大學授予她名譽美術博士學位[7]

由於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茱迪在法國發售過一張單曲唱片,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主演或參演了幾部法國本土電影,還親自為其演出的絕大多數電影角色的法語版本進行了配音[8]。2004年,她在一戰題材的法國電影《美麗緣未了》中出演了一個戲份很少的小角色。她還能聽懂德語[9][10]西班牙語,並且能用意大利語進行交談[11][12]

演藝事業

童星時期

1974年,Jodie Foster與克里斯托夫·康納利英語Christopher Connelly (actor)在電視版《紙月亮英語Paper Moon (TV series)》中

上大學前,茱迪·科士打就曾在多達約50部電影或電視節目中演出,她在電視上的首次亮相是3歲時的一個名為"Coppertone girl"(港譯「確不同」)的品牌防曬霜廣告[13]。1968年,而6歲時(1968年)的電視喜劇集《Mayberry R.F.D.》則是她首次出演電視劇[14],母親伊芙琳就是她的經理人[15]。1969年,她在電視劇《Gunsmoke》中首次使用了藝名Jody Foster,並在1970年分別使用了Jodi Foster和Jodie Foster的藝名,另外她還曾在電視劇集《艾迪爸爸的求愛英語The Courtship of Eddie's Father》中不定期地以男主角艾迪的朋友祖兒·凱莉的身份出鏡[16]

1970年的電視電影《山中惡徒》(Menace on the Mountain)是茱迪的電影處女作,作為一個童星,茱迪也出演了多部迪士尼公司製作的電影,包括1972年的《拿破崙與薩曼莎英語Napoleon and Samantha》(又譯《獅子與小孩》/《伏獅神童歷險記》,本片拍攝過程中茱迪還曾不幸被一隻馬戲團的成年獅子抓傷[17],傷口至今仍然清晰可見)和《一個小印第安人英語One Little Indian (film)》(又譯《橫衝直撞小英雄》)。一直到十幾歲時,Jodie仍然在迪士尼公司的電影中出鏡。此外,她還曾在1970年的《鷓鴣家庭英語The Partridge Family》和1974年的《紙月亮英語Paper Moon (TV series)》兩部電視劇集中演出,並與馬丁·西恩合作出演了1976年的邪典電影黑巷少女》(又譯《小妖精》)。1976年也是茱迪真正成名的一年。這一年中她還出演了另外3部大獲成功的電影,分別是《龍蛇小霸王英語Bugsy Malone》(又譯《小鬼頭與賊阿爸》)、《的士司機》和《瘋狂星期五英語Freaky Friday (1976 film)》(又譯《衰鬼媽咪》/《手忙腳亂》/《怪誕星期五》)。其中《的士司機》為她贏得了第49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並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獎,《龍蛇小霸王》則為她贏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而《瘋狂星期五》還為她獲得了第34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音樂劇/喜劇類)提名。1977年年,茱迪又出演了迪士尼公司出品的電影《古堡風雲英語Candleshoe》,1980年,剛剛18歲的她又出演了《小狐狸英語Foxes (film)》。

茱迪少年時還曾在多個法國流行音樂巡迴演唱會中以歌手身份露面並演唱。她將自己多年的女童星生涯直接看成是一個「演員的職業生涯」,她說,「事情很明顯,我在自己年幼時就必須努力地為生活而奮鬥,如果我不這樣做,我的人生會整個被吞噬掉,而我的生活都將不復存在[18]。」她還說,

我想當我們所有人回顧自己的童年時,大家總是會習慣於將之看成是他人的經歷,並且完全發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我的幸運在於,可以與70年代的電影人們進行合作——對我來說,這是美國電影最為輝煌的年代。我在自己很年幼時就從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那裏學到了許許多多寶貴的經驗,因為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我都很重視這一切,所以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為寶貴的一段經歷。 "I think all of us when we look back on our childhood, we always think of it as somebody else. It's just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lace. But I was lucky to be around in the '70s and to really be making movies in the '70s with some great filmmakers – the most exciting time, for me, in American Cinema. I learned a lot from some very interesting artists – and I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business at a young age, because, for whatever reason, I was paying attention; so it was kind of invaluable in my career."[19]

14歲時,茱迪成為了電視節目周六夜現場主持人[20],她也因此成為當時該節目歷史上最年輕的主持人,這一紀錄直至多年後才被年僅7歲就擔任主持的德魯·巴里摩爾打破[21]

1977年,茱迪在法國錄製了她的第一張也是唯一的一張正式的音樂唱片,其中包含有的曲目為〈Je T'attends Depuis la Nuit des Temps〉(〈La Vie C'est Chouette〉)[22]及〈When I Looked at Your Face〉(〈La Vie C'est Chouette〉)。唱片A面前一首歌為法語,括弧內的另一首為英語,B面兩首則均有兩種語言混合使用。全部3首歌曲均收錄在她1977年出演的法國電影《Moi, fleur bleue》中。

成人後至今

1989年3月29日,Jodie Foster因《暴劫梨花》獲第61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成年後的茱迪·科士打開始出演許多更為成熟的角色。雖然與一些童星時期大紅大紫成年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演員如莎利·譚寶麥考利·卡爾金塔特姆·奧尼爾等人相比,她成年後的演藝事業要成功得多,但這一過程也並不就是一帆風順的。在80年代她出演的多部電影,如《新漢普夏飯店英語The Hotel New Hampshire (film)[23]、《五個角落英語Five Corners (film)[24]以及《曾幾何時英語Stealing Home[25]在商業上都是失敗的作品。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了80年代末,她參加了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暴劫梨花》的試鏡並出演女主角,片中被強姦和輪姦的受害人莎拉·托比亞斯。該片是荷里活歷史上的首部直接反映強姦案及輪姦案的電影,並且也是茱迪演藝生涯的轉捩點。她的精彩表演獲得了一致好評,成功摘得第61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和第46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另外還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26]

1991年,茱迪在喬納森·戴米執導的經典懸念恐怖片沉默的羔羊》中與安東尼·鶴健士演對手戲,扮演聯邦調查局實習探員克麗絲·史達琳。該片在商業上獲得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巨大成功,本土票房收入1億3,074萬2,922美元,全球總收入更高達2億7,300萬美元[27],這也是茱迪演藝生涯中主演的首部票房過億的電影[28],並且至今仍是她出演過的所有電影中最賣座的。她還因本片獲第6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第49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以及第一座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同一年茱迪推出並主演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錦繡童年英語Little Man Tate》(又譯《我的天才寶貝》),該片取材於智商極高天才兒童的成長故事,獲得了評論界的普遍好評[29]。一年後,茱迪在洛杉磯創立了一家名為雞蛋影業(Egg Pictures)的製片公司,主要製作獨立製片電影。她說自己沒有想要製作「大成本主流爆米花」電影的野心。早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獨立製片電影就比主流電影更能引起她投身電影事業的興趣[19],不過,雞蛋影業在2001年宣佈關閉。

之後,茱迪在編劇、導演活地·亞倫的喜劇片《影與霧英語Shadows and Fog》出演一個身份為妓女的小角色,並在以美國內戰後南部重建為背景的愛情片《似是故人來》(又譯《男兒本色》)中扮演女主角勞蕾爾·索墨斯比。1994年她主演了兩部電影,商業上大獲成功的西部喜劇片賭俠馬華力[30],該片由她和男演員米路·吉遜等人主演;以及講述一個與世隔絕在山林中長大的孤女故事的電影《妮爾的芳心》。《妮爾的芳心》為她贏得了第4個學院獎提名:第6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此外還有美國演員工會獎金球獎人民選擇獎等其它獎項肯定。一年後,她又推出了自己導演的第二部電影,由霍莉·亨特羅拔·唐尼等人主演的黑色喜劇回家過節英語Home for the Holidays (film)》(又譯《心情故事》/《冤家一族》)。1996年,電影女性組織「洛杉磯電影女性」授予茱迪·科士打水晶獎,來表彰她對拓寬女性角色戲路,提高女性在電影相關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作出的貢獻[31]。同年,茱迪還獲得了第46屆柏林國際影展金鏡頭獎[32]

接下來,茱迪·科士打與導演羅拔·澤米基斯合作,主演了自己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科幻片超時空接觸》,該片根據天文學家科幻小說卡爾·薩根的同名小說改編。茱迪在片中出演女主角艾蓮諾·「艾麗」·阿諾威博士,她是片中首位探測到並證實外星文明存在證據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科學家,同時也是影片最終與外星文明進行第一類接觸的人。影片中的其他幾位主要演員還包括馬修·麥康納希占士·伍茲湯姆·斯凱里特英語Tom Skerritt威廉·菲德妮爾的芳心尊·赫安祖娜·比莎大衛·摩斯等。在電影《超時空接觸》拍攝期間,茱迪首次接觸到藍幕技術,她承認對此自己一開始很不習慣並形容道,「整個房間裏全是藍色的,藍色的牆壁,藍色的天花板,不管什麼都是藍色藍色藍色的,而我就像坐在一個餐桌轉盤上跟隨着一台電腦控制的機械手臂上的攝錄機鏡頭不斷地旋轉,這真是很辛苦[33]」。該片也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34],並為茱迪贏得了包括金球獎、土星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及提名。1998年1月18日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也被命名為"17744 Jodiefoster"來向她致敬[35]

茱迪出演的下一部電影是1998年推出的《安娜與國王》,該片是1946年的電影《安娜與暹羅國王英語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film)》的重拍片,同樣是根據瑪格麗特·蘭登的小說《安娜與暹羅國王英語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novel)》改編,在片中扮演國王,與茱迪演對手戲的是香港演員周潤發,該片也獲得了國際性的商業成功[36]

2011年康城影展,茱迪·科士打與與米路·吉遜在她執導的第3部電影《愛在手狸英語The Beaver (film)》的首映禮上

2001年,由於尼科爾·基德曼因傷退出,茱迪·科士打與接棒與科力士·韋德加謝拉·力圖德懷特·尤科姆英語Dwight Yoakam姬絲汀·史超域一起主演了由大衛·芬查執導的驚慄片《房不勝防[37],結果,2002年該片在美國上映首周就狂收超過3千萬美元,成為茱迪演藝生涯中「開門最紅」的電影[19]

2004年,茱迪又在法國電影美麗緣未了》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一年後,她又出演了另一部驚慄片《高凶三萬尺》,這是她的又一部上映首映即登上票房排行榜冠軍的電影,並且也取得了國際性的成功[38]。片中茱迪扮演一位發現自己女兒在飛機上失蹤的母親,之後更洞悉這是一幫恐怖分子的陰謀,並努力利用自己曾是飛機設計的工程師,對其的結構非常了解的長項試圖救回女兒和機上乘客[39]

2006年,茱迪又出演了由史碧克·李執導,丹素·華盛頓佳夫·奧雲主演的又一部驚慄片《案內人》。又一次,影片一上映就取得票房榜冠軍位置並獲得世界性的成功[40]。2007年,她又與泰倫斯·侯活一起主演了尼爾·喬丹執導的驚慄片《强復者》,再接再勵,上映首周成為票房榜冠軍[41],影片還為茱迪贏得了她的第6個金球獎提名及又一個人民選擇獎提名。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談到近些年出演的電影時她表示,自己很樂於出演並「真誠對待」這些主流電影[42]

到了2008年,茱迪又與傑拉德·巴特勒阿比蓋爾·布蕾斯琳一起主演了《魔島傳奇》(Nim's Island),該片是繼1994年的《賭俠馬華力》後她出演的首部有喜劇色彩的電影,影片也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43]。這之後,努力嘗試拓寬戲路的她還為長映不衰的動畫片《辛普森一家》配音[44]

2011年,茱迪推出了其導演的第3部電影《愛在手狸》(The Beaver),影片由她和自己的朋友米路·吉遜主演[45]。影片講述了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玩具公司CEO開發出一款個性另類的手偶愛在手狸的故事[46],並在康城影展上首映。影片獲得的評價相對多元[47],但在商業上卻遭到慘敗,2011年5月正式發行後首月的票房僅有約100萬美元[48]。同年,茱迪主演了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躁爸爸狂媽媽》。片中她與約翰·C·韋利琦·溫斯莉克里斯托弗·沃爾茲三人共同演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群戲,影片於2011年9月在第68屆威尼斯國際影展上首映,獲得了大量的好評[49],茱迪也因此再次獲得金球獎的提名。

2013年1月13日,為了表彰她對世界娛樂事業的突出貢獻,荷里活外國記者協會授予茱迪·科士打第70屆金球獎施素德美紀念獎(又譯金球獎終身成就獎[50]

同年8月,由南非-加拿大籍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茱迪與麥·迪文主演的科幻片《極樂世界》上映[51]。另外,茱迪還宣佈了執導獨立製片電影《Money Monster》和電視劇集《Angie's Body》的計劃[52][53]。同年,茱迪又為Netflix的原創電視劇集《女子監獄》(又譯《鐵窗紅顏》)其中一集執導[54]

2014年,茱迪又執導了Netflix大熱電視劇集紙牌屋第2季第9集。

其他發展

如同多數美國演員很少出現在本國商業宣傳廣告中,科士打在數個國外(日本)以外國明星為主的商業廣告中露臉,尤其是1990年代。這些廣告包含 本田Civic、Keri化妝品、Mt. Rainier冰咖啡與Pasona Temporary Agency等。

相關事件

約翰·欣克利跟蹤及行刺美國總統事件

約翰·欣克利在觀看《的士司機》後開始對茱迪·科士打着迷,並看了這部電影很多遍[55][56]。他開始在耶魯大學校園內跟蹤茱迪,並給她寄了多封情書甚至還給她打電話來試圖聽到她的聲音。由於一直沒能得到夢中女神的青睞甚至注意,他決定鋌而走險。

1981年3月29日,約翰·欣克利來到首都哥倫比亞特區併入住一家酒店,第二天早上,在麥當勞吃早餐時,他看到當天《華盛頓星報》A4版上刊登了美國總統朗奴·列根當天的行程,並決定自己行動的時候到了[57]。由於知道自己很可能會因此而喪生,約翰還給茱迪寫了一封表明心意的信,信中說,他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打動她,並且「如果可以贏得她的心並從此共度餘生,他願意馬上就放棄刺殺列根的計劃[58]」。不過,這封在最終刺殺行動前約兩個小時寫出來的信並沒有寄出。

中午,朗奴·列根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吃午餐並在午餐會上接見了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的代表,這家酒店是整個特區公認最安全的酒店,在1963年約翰·F·甘迺迪總統遇刺後建成,其中擁有專門為總統及隨從準備的封閉式「總統通道」。巧合的是,由於這天總統在公眾場合短暫露面時距總統轎車僅有9米遠,其貼身安保人員沒有準備防彈衣[59]。根據當天目擊證人的證詞,沒有人發現約翰有行動前有任何異常舉動[59]

當天下午,約翰混在大門外的人群中等待機會,2點27分,總統羅納德通過「總統通道」離開酒店。上車前由於隨行安保特工的疏忽,總統在人群中直接走過,甚至經過了約翰的身邊。約翰意識到自己絕對不可能得到比這更好的機會,因此立刻掏出其左輪手槍,在1.7秒的時間裏連開6槍,但均沒有直接擊中總統。他的第一槍打中了白宮新聞主任占士·布拉迪的頭部,第二槍則打中了轉身試圖保護總統的特區警官湯馬斯·德拉漢迪(Thomas Delahanty)的後頸。這時約翰有了槍殺總統的清晰視野,但他的第三槍卻打中了街對面另一家酒店的玻璃。這時,安保特工中的負責人傑里·帕爾(Jerry Parr)拼命將總統推入轎車,而約翰的第4槍則擊中了奮不顧身撲在總統身上作擋箭版的另一位特工蒂莫西·麥卡錫(Timothy McCarthy)腹部。第5槍擊中了轎車打開的車門上的防彈玻璃,第6槍則先是擊中了轎車的防彈裝甲後,反彈擊中了總統的肺部,距總統的心臟僅有約2.5厘米。這時,站在約翰身旁,來自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克里夫蘭的勞工代表阿費德·安泰努奇(Alfred Antenucci)一拳打中了約翰的頭部並將其拖倒在地,其他特工隨即控制住了他,總統被立即送往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進行搶救,之後由於搶救及時倖免於難。

立刻,列根遇刺案成為舉世震驚的新聞,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就像是騎兵隊入侵一樣」衝進了耶魯大學校園,開始對還是新生的茱迪·科士打進行無孔不入的跟蹤和採訪[60][61],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超強曝光度,茱迪非常厭煩,並直接警告任何試圖採訪她的記者不准提到約翰·欣克利相關的任何問題。並且在這之後一段很長的時間裏,任何試圖採訪她的記者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地提到了這個名字,她也會馬上走開[62]。1991年,由於發現約翰·欣克利的名字會在介紹她出場時提及,茱迪回絕了NBC節目《今天》的採訪[62]。而她唯一的一次對此事件作出的公開回應則是在1982年12月為《時尚先生》雜誌撰寫了一篇題為《為什麼是我?》的文章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在這篇文章中她寫道,與彼得·奧圖一起合作出演《Svengali》「讓我重新愛上了表演」[63]。這一事件曾一度嚴重打擊了茱迪·科士打的自信心,直到1999年,她才在《六十分鐘時事雜誌》節目中與查理·羅斯討論了這一段經歷[64]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叫愛德華·理查森(Edward Richardson)的男子曾在耶魯大學校園內跟蹤茱迪並計劃槍殺她,但之後由於覺得她「太漂亮了」而改變了主意[62]

家庭

父親盧西爾斯·費雪·科士打三世(Lucius Fisher Foster III)是一位美國空軍中校,退伍後成為了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母親伊芙琳·艾拉·「布蘭迪」·阿曼特·科士打(Evelyn Ella "Brandy" Almond Foster)則是家庭主婦。兩人在茱迪出生前離異。[65]。被丈夫拋棄後,為了把4個孩子拉扯大,伊芙琳成為了一個電影監製[66]

茱迪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分別是1954年出生的盧仙達·「辛蒂」·科士打(Lucinda "Cindy" Foster)和1955年出生的康斯廷斯·「康妮」·科士打(Constance "Connie" Foster),哥哥盧西斯·費雪·「巴迪」·科士打(Lucius Fisher "Buddy" Foster)則出生於1957年,並且也曾是一位小童星[67][68]

茱迪有兩個兒子,分別是1998年7月20日出生的查爾斯·「查理」·科士打(Charles "Charlie" Foster)和2001年9月29日出生的克里斯托弗·「基特」·科士打(Christopher "Kit" Foster)[1],兩個孩子都是通過精子銀行受孕的。2008年,她與自1993年就開始交往並相伴多年的女友西德妮·伯納德(Cydney Bernard)分手[69][70]。西德妮是一位監製,她正式收養了科士打的兩個兒子,不過,2013年1月13日晚在比華利山希爾頓酒店接受第70屆金球獎施素德美獎(也譯為終身成就獎)時,茱迪在致詞中稱西德妮是「我生命中最愛的人之一,我20年來英勇的夥伴、愛情和靈魂上的伴侶、鐵哥們兒、閨蜜……」(one of the deepest loves of my life, my heroic co-parent, my ex-partner in love but righteous soul sister in life, my confessor, ski buddy, consigliere, most beloved BFF of 20 years[71][72][73]),所以估計兩人分手後仍然有感情聯絡。茱迪也是最早被外界知道她是同性戀的女演員之一,所以在致辭中她說她「早在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我還是脆弱的小女孩時就已經對我信賴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出櫃了,並逐漸勇敢地對任何認識我的人坦白」(I already did my coming out about 1,000 years ago back in the stone age, those very quaint days when a fragile young girl would open up to trusted friends and family and co-workers, and then gradually and proudly to everyone who knew her, to everyone she actually met)。同時她還感謝了男演員導演米路·吉遜,並說他是眾多「拯救」了自己的人之一[74]。最後她還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可能將不再從事演藝事業,而會開始從事更多較為低調的工作,她說:「我可能不會再登上這個領獎台,或是別的任何一個舞台。改變,你要愛上改變。我會繼續講故事,被感動的同時也去感動他人,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只是從現在開始,我可能會開始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講述這些故事,它可能不會再光彩奪目,街知巷聞,而可能只會默默無聞」(I may never be up on this stage again, on any stage for that matter. Change, you gotta love it. I will continue to tell stories, to move people by being moved, the greatest job in the world. It's just that from now on, I may be holding a different talking stick. And maybe it won't be as sparkly, maybe it won't open on 3,000 screens, maybe it will be so quiet and delicate that only dogs can hear it whistle[73]

2014年4月,茱迪·科士打與女攝影師亞歷山德拉·哈迪森結婚。[75]

她在2006年5月15日開始於賓夕凡尼亞大學提供授予學位的課程。賓夕凡尼亞大學也以其畢生的成就,與同時身為演員和導演對電影的貢獻,授予其榮譽藝術博士的頭銜[76][77]。她的致詞 [78]可在網絡廣播中找到(跳到1:44:08處),為mp3形式。

宗教信仰

茱迪·科士打是一位無神論者[79][80][81],她表示自己「保持對所有信仰的尊重」並且花費了「大量時間學習無論東方或西方宗教的典籍」[82],她和自己的孩子們都過聖誕節光明節[83]

軼事

  • 1995年:被《帝國》雜誌選為「影史上100大最性感明星」第45名。
  • 1999年必須退出電影《亡命追兇》(Double Jeopardy)的演出,原因是懷了身孕。
  • 英國版的《帝國》雜誌「100位永遠的電影明星」(The Top 100 Movie Stars of All Time)名單中名列第18名。
  • 在同時拍攝《的士司機》與《黑巷少女》的期間,替身是姊姊Connie。
  • 有來源認爲茱迪是門薩國際高智商組織的成員,但茱迪本人在意大利語電視臺RAI的採訪中對此予以否認。[84]
  • 1997年於法國製作其首張(也是唯一官方的)音樂劇專輯。其中兩首七分鐘的單曲包含〈Je T'attends Depuis la Nuit des Temps〉b/w 〈La Vie C'est Chouette〉與〈When I Looked at Your Face〉b/w〈La Vie C'est Chouette〉。在A面形式是以法文演唱,而A面的文字是以英文撰寫。在B面都是對話,而都同時以法文與英文演出,這三項錄音都屬於科士打1977年演出的法語片《Moi, fleur bleue》的原聲帶。
  • 龐克樂團JFA(Jodie Foster's Army,茱迪·科士打軍隊)是以她為榮而命名。
  • 至少有20首屬於龐克搖滾硬蕊龐克重金屬音樂新浪潮音樂無浪潮英語No Wave類型的歌曲創作是直接或間接指向科士打,包含像是UK SubsPH2Half Japanese音速青春DarlingtonCaustic Christ的作品,而科士打在訪問與電影中的口白曾被取樣到某些歌曲中。
  • 加拿大詩人R.W.獲堅斯(R. W. Watkins)曾在2002年寫了一首俳句獻給「40歲的科士打」。這首詩作是起自於她在1976年的電影《黑巷少女》(1974年同名小說是由賴德·科尼格(Laird Koenig)創作),而擴展到24頁的故事書。新版發行中有獲堅斯的前衛派科士打畫像作品。他也發行了《fanzine》與《Cellar》,其中重點放在科士打早期與黑暗類型的電影作品。
  • 在電視比賽節目名人版危險邊緣(Celebrity Jeopardy!)中未被擊敗過,她在2001年2月的節目中打敗納坦·朗小亨利·康阿力

經典名句

  • 14歲時:「現在孩童的心聲就像士兵一樣,大人並不想瞭解。」
  • 2004年4月:
    • 在42歲時談到身為女演員的優勢:「他們獨自生活,對自己的選擇擁有更多自信,並且不需再趕潮流假裝自己很酷,這些我想都是上天的恩賜,因為當你想趕潮流之時,往往會做出很糟糕的決定。」
    • 「如果我失敗了,起碼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失敗的。」
  • 對於《Foster Child》這本未被她授權、由她的兄弟帕特·科士打所撰寫的茱迪·科士打傳記,她說道:「在這只為了引起注意和賺錢,而利用出版商發行的貓哭耗子作品中,充滿著模糊的回憶、幻想的情節,帕特一輩子啥都沒做,除了傷透我們母親的心。」

出演影視作品

年代 片名 角色 附註
1968–1970 《Mayberry, R.F.D.》 神仙/小女孩 電視劇集
1969 《The Doris Day Show》 Jenny Benson 電視劇集
1969–1971 《The Courtship of Eddie's Father》 Joey Kelly 電視劇集
1969 《Julia》 Cindy Blanchard 電視劇集
1969 Gunsmoke》 Susan Sadler 電視劇集
1970 《山中惡徒》(Menace on the Mountain) Suellen McIver 電視電影
1970 《Daniel Boone》 Rachel 電視劇集
1970 《Adam 12》 Mary Bennett 電視劇集
1970 《Nanny and the Professor》 Angela 電視劇集
1971 《My Three Sons》 Priscilla Hobson 電視劇集
1972 《Bonanza》 Bluebird 電視劇集
1972 《Ghost Story (Circle of Fear)》 Judy 電視劇集
1972 The Paul Lynde Show Maggie 電視劇集
1972 《My Sister Hank》 Henrietta "Hank" Bennett 電視電影
1972 拿破崙與薩曼莎英語Napoleon and Samantha Samantha 又譯《獅子與小孩》/《伏獅神童歷險記》
1972 《Kansas City Bomber》 Rita
1972 查理陳一家英語The Amazing Chan and the Chan Clan Anne Chan(配音) 電視劇集
1972 《Ironside》 Pip Morrison 電視劇集
1973 《Bob & Carol & Ted & Alice》 Elizabeth Henderson 電視劇集
1973 《Rookie of the Year》 Sharon Lee 電視
1973 《Alexander》 Sue 電視
1973 鷓鴣家庭英語The Partridge Family Julie 電視劇集
1973 《愛的故事》(Love Story) Ellie Madison 電視劇集
1973 湯姆歷險記英語Tom Sawyer (1973 film) Becky Thatcher
1973 功夫 Alethea Patricia Ingram 電視劇集
1973 《[[{:en:The New Perry Mason|The New Perry Mason]]》 Hildy Haynes 電視劇集
1973 一個小印第安人英語One Little Indian (film) Martha McIver 又譯《橫衝直撞小英雄》
1973 愛登士家庭英語The Addams Family (1973 animated series) Pugsley(配音) 動畫片
1974 艾麗絲不住這裏 Audrey 又譯《曾經滄海難為水》
1974 《Smile, Jenny, You're Dead (Harry O)》 Liberty Cole 電視
1974 紙月亮英語Paper Moon (TV series) Addie Loggins 電視劇集
1975 醫療中心 Ivy 電視劇集
1975 《The Secret Life of T.K. Dearing》 T.K. Dearing 電視
1976 的士司機 Iris Steensma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角獎
意大利電影金像獎特別獎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新生代獎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提名第49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1976 夏日迴響英語Echoes of a Summer Deirdre Striden 又名"The Last Castle"
1976 龍蛇小霸王英語Bugsy Malone Tallulah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角獎
1976 黑巷少女 Rynn Jacobs 土星獎最佳女演員獎
1976 瘋狂星期五英語Freaky Friday (1976 film) Annabel Andrews 提名第34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音樂劇/喜劇類)
1977 《Moi, fleur bleue》 Isabelle Tristan(又名Fleur bleue) 又名"Stop Calling Me Baby!"
1977 海濱度假屋英語Beach House (film) Teresina Fedeli 原名"Casotto"
1977 古堡風雲英語Candleshoe Casey Brown
1980 小狐狸英語Foxes (film) Jeanie 提名青年藝術家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0 嘉年華會英語Carny (1980 film) Donna
1982 《O'Hara's Wife》 Barbara O'Hara
1983 《Svengali》 Zoe Alexander
1984 新漢普夏飯店英語The Hotel New Hampshire (film) Frannie Berry 又譯《蘇絲姑娘》
1984 雙面間諜英語The Blood of Others (film) Hélène Bertrand 法語原名"Le Sang des autres"
1986 黑色婚禮英語Mesmerized (film) Victoria Thompson 又名"My Letter to George"
1987 五個角落英語Five Corners (film) Linda 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7 夏日最後的玫瑰英語Siesta (film) Nancy
1988 重振雄風 (1988年電影)英語Stealing Home Katie Chandler 又譯《曾幾何時》
1988 暴劫梨花 Sarah Tobias 第61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
第46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1990 赤面煞星英語Catchfire》(又譯《沉默寶貝》) Anne Benton 又名"Backtrack"
1991 沉默的羔羊 Clarice Starling 第64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第49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土星獎最佳女演員獎
1991 錦繡童年英語Little Man Tate》(又譯《我的天才寶貝》) Dede Tate 主演,並且是導演處女作
1992 影與霧英語Shadows and Fog 妓女
1993 似是故人來 Laurel Sommersby 又譯《男人本色》
1994 賭俠馬華力 Annabelle Bransford夫人
1994 妮爾的芳心 Nell Kellty 達拉斯-沃斯堡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與主演《最後的誘惑英語The Last Seduction》的琳達·菲奧倫蒂諾並列獲獎)
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
美國演員工會獎傑出表現女主角
東南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第67屆學院獎女主角獎
提名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第52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同時出任本片監製
1996 歡樂一家親 Marlene(配音) 電視劇集
1997 X檔案 Betty(配音) 電視劇集
1997 超時空接觸 Eleanor Arroway博士 土星獎最佳女演員
提名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
提名第55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正劇類)
1999 安娜與國王 Anna Leonowens
2002 祭童的危險生活英語The Dangerous Lives of Altar Boys》(又譯《叛逆驕陽》) 修女Assumpta
同時出任本片監製
2002 房不勝防 Meg Altman 提名土星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2 《Tusker》 Minnie 動畫片配音
2003 《Abby Singer》 客串出演自己
2004 美麗緣未了 Elodie Gordes
2005 高凶三萬尺 Kyle Pratt 提名土星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5 《Statler and Waldorf: From the Balcony》 自己 客串出鏡
2006 案內人 Madeline White
2007 强復者 Erica Bain 提名第65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提名愛爾蘭電影電視獎英語Irish Film and Television Awards最佳國際女演員
提名聖路兒斯門戶影評人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2008 魔島傳奇英語Nim's Island Alexandra Rover
2009 辛普森一家 Maggie Simpson(配音) 動畫片
2011 愛在手狸英語The Beaver Meredith Black 也是本片的導演和執行監製
2011 躁爸爸狂媽媽 Penelope Longstreet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銀幕搭擋
底特律影評人協會最佳銀幕搭擋
提名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搭擋表演
提名第69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音樂劇/喜劇類)
2013 極樂世界 Rhodes部長
2016 金錢怪獸 導演
2018 絕命酒店 Jean Thomas / The Nurse
2021 誣罪審判英語The Mauritanian Nancy Hollander 第78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獎
2023 泳不放棄 Bonnie Stoll 提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第29屆評論家選擇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提名第81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提名第3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和獲獎

年代 獎項組織 獎項名稱 電影片名 結果
1977 第49屆奧斯卡獎 最佳女配角 《的士司機》 提名
1977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配角 龍蛇小霸王英語Bugsy Malone》和《的士司機》 獲獎
1977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新人獎 《龍蛇小霸王》和《的士司機》 獲獎
1977 第34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獎(音樂劇/喜劇類) 瘋狂星期五英語Freaky Friday (1976 film) 提名
1980 第2屆青年藝術家獎 最佳女演員 小狐狸英語Foxes (film) 提名
1989 第61屆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 《暴劫梨花》 獲獎
1989 第46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暴劫梨花》 獲獎
1989 第4屆獨立精神獎 最佳女主角獎 五個角落英語Five Corners (film) 獲獎
1989 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劇情類電影女演員 提名
1990 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暴劫梨花》 提名
1992 第64屆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 《沉默的羔羊》 獲獎
1992 土星獎 最佳女演員 《沉默的羔羊》 提名
1992 第4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沉默的羔羊》 獲獎
1992 第49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正劇類) 《沉默的羔羊》 獲獎
1992 第18屆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劇情類電影女演員 提名
1994 第67屆奧斯卡獎 最佳女主角 《妮爾的芳心》 提名
1995 第52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正劇類) 《妮爾的芳心》 提名
1995 第21屆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劇情類電影女演員 《妮爾的芳心》 獲獎
1995 首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傑出表現女主角 《妮爾的芳心》 獲獎
1998 土星獎 最佳女演員 《超時空接觸》 獲獎
1998 第55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正劇類) 《超時空接觸》 提名
1999 第51屆黃金時段艾美獎 傑出電視電影獎 《The Baby Dance》 提名
2003 第29屆土星獎 最佳女演員 《房不勝防》 提名
2006 第32屆土星球 最佳女演員 《高凶三萬尺》 提名
2008 第65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正劇類) 《强復者》 提名
2008 第34屆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女動作影星 提名
2012 第69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主角(音樂劇/喜劇類) 《躁爸爸狂媽媽》 提名
2013 第70屆金球獎 施素德美獎 獲獎[85]
2021 第78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配角 誣罪審判英語The Mauritanian 獲獎
2021 第74屆康城影展 榮譽金棕櫚獎 獲獎
2023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配角 泳不放棄 待定
2023 第29屆評論家選擇獎 最佳電影女配角 《泳不放棄》 提名
2023 第81屆金球獎 最佳電影女配角 《泳不放棄》 提名
2023 第3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女配角 《泳不放棄》 待定

執導

  • 1988年:電視劇集 《Tales from the Darkside》第一集
  • 1991年:電視電影 《Little Man Tate》
  • 1995年:電影 《回家過節》
  • 2011年:電影 《愛在手狸》
  • 2013年:電視劇集 《女子監獄
  • 2014年:電視劇集《紙牌屋》第二季第九集
  • 2016年:電影 《金錢怪獸》
  • 2017年:電視劇集《黑鏡》第四季第二集

參考資料

註釋

  1. ^ 1.0 1.1 Jodie Foster. TCM. [2012-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7). 
  2. ^ Jodie Foster slams media, defends Kristen Stewart after breakup. CTV News. August 15, 2012 [May 23,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3. ^ Dwyer, Michael. Jodie Foster's Christmas turkey. The Irish Times. December 6, 1996 [May 23,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4. ^ Jodie Foster "just wanted anonym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arasota Herald Tribune, 1981年4月13日
  5. ^ Jodie Foster profile. Ferrum.edu. 1962-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6. ^ Jodie Foster returns to Yale after semester's absence[失效連結], "Anchorage Daily News", 1982年7月19日
  7. ^ Yale Bulletin and Calendar Commencement 1997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June 2–23, 1997 Volume 25, Number 33 News Stories
  8. ^ Jodie Foster, biographie. Linternaute.com. 2005-11-04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5). 
  9. ^ Movie Reporter (2007). Jodie Foster in Berlin at the premier of her film, "The Brave O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Spiegel Online Culture (2005)."I do not need muscl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 have intensely coached my German, in any case. A few lumps (scattered words and phrases) are still left from my childhood, because at that time my mother had often taken me with her to see German films." translat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nline.
  11. ^ "Flightplan – Mistero in volo" Intervista a Jodie Foster e al regista Robert Schwentk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ilmup, 2005年10月17日,Italian
  12. ^ Jodie Foster´s ancestry.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13. ^ "Jodie Fos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Yahoo movies.
  14. ^ Erickson, Hal. "Allmovie – Jodie Foster Biograph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In Step With: Jodie Foster. Parade Magazine. 2005-08-28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6). 
  16. ^ Brooks, Tim; Marsh, Earle. The Complete Directory to Prime Time Network TV Shows, 1946 to Present 5th. 紐約: Ballantine Books. 1992. ISBN 0-345-37792-3. 
  17. ^ Napoleon and Samantha (1972) | Oregon Movies, A to Z. Talltalestruetales.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18. ^ The StarPhoeni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 
  19. ^ 19.0 19.1 19.2 Reich, J. Sperling. Entering the Panic Room: Actress Jodie Foster Relates to a Mother's Worst Fears in her New Thriller. Reel.com. March 2002 [2022-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20. ^ Kovalchik, Kara. 5 Awful Saturday Night Live Hosts of the '70s. 200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7). 
  21. ^ Top 10 Saturday Night Live Hosts. www.toptenz.net. 
  22. ^ "Jodie Fos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爛蕃茄
  23. ^ "The Hotel New Hampshi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24. ^ "Five Corn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25. ^ "Stealing H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Box Office Mojo
  26. ^ "The Accused (198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27. ^ "Silence of the Lamb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28. ^ "Jodie Fos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29. ^ Little Man Tate. 爛蕃茄. [200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30. ^ Maverick (1994). Box Office Mojo. 1994-09-28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31. ^ Past Recipi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if.org
  32. ^ Prizes & Honours 1996.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33. ^ Svetkey, Benjamin. Cover Story: Making Contact. 《娛樂周刊》. 1997-07-18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 
  34. ^ Contact (1997). Box Office Mojo. 1997-10-26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9). 
  35. ^ "Caussols discover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2-20. Astrosurf.com. 2005年5月15日
  36. ^ "Anna and the K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37. ^ Angulo, Sandra P.; Justine Elias. "Panic" Attack. 《娛樂周刊》. 2001-01-26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38. ^ Flightplan (2005). Box Office Mojo.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9). 
  39. ^ Deming, Mark. "Flightpl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lmovie
  40. ^ Inside Man (2006). Box Office Mojo.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7). 
  41. ^ "'Brave One' Leads Slow Weeke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2007年9月17日
  42. ^ Foster, Howard to star in Neil Jordan film. UPI. [200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43. ^ "Nim's Is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ox Office Mojo.
  44. ^ Dan Snierson. Exclusive: Jodie Foster, Anne Hathaway to guest on 'The Simpsons'. 《娛樂周刊》.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5). 
  45. ^ Hewitt, Sharon. Mel Gibson to star in Beaver. 《綜藝》. 2009-07-09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6). 
  46. ^ Barker, Andrew. Variety Reviews: The Beaver. 2011-03-16. [永久失效連結]
  47. ^ The Beaver Movie Reviews. 爛蕃茄.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48. ^ Kaufman, Amy. Audiences reject Mel Gibson as 'The Beaver' flops. 《洛杉磯時報》. 2011-05-08 [201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3). 
  49. ^ "Carn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爛蕃茄. Flixter.
  50. ^ Cecil B. Demille Award. HFP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51. ^ McClintock, Pamela. Sony Pushes 'Robocop' to 2014, Moves 'Elysium' to Summer 2013. Hollywood Reporter. 2011-10-15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52. ^ Sneider, Jeff. Foster to helm 'Money Monster'. Variety. 2012-10-11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5). 
  53. ^ Jodie Foster to star in new TV mob drama. BBC. 2012-08-14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54. ^ Anderson, Diane. Why You Should Watch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Advocate.com.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55. ^ "Taxi Driver: Its Influence on John Hinckley, J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02. UMKC Law School
  56. ^ Noe, Denise. "Taxi Driv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rime Library. "truTV"
  57. ^ The Trial of John W. Hinckley, J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2-08-03.Doug Linder著,2001年
  58. ^ Letter written to Jodie Foster by John Hinckley, J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08. March 30, 1981.
  59. ^ 59.0 59.1 Office of Inspection. Reagan Assassination Attempt Interview Reports (PDF). 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2-16). 
  60. ^ Schneider, Karen S. "Foster M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人物》,1998年3月23日
  61. ^ Noe, Denise. "I'll Get You, Fos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rime Library. truTV
  62. ^ 62.0 62.1 62.2 "Jodie Foste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22. UMKC Law School
  63. ^ Foster, Jodie. "Why M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1-16.1982年12月《時尚先生》
  64. ^ "Jodie Foster, Reluctant St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60 Minutes II. 1999
  65. ^ Abramowitz, Rachel. "What It Means To Be Jodie Foster."Us周刊英語Us Weekly》,2000年5月8日
  66. ^ "Jodie Foster Biography."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4-17. The Biography Channel.[查證請求]
  67. ^ Foster, Buddy; Wagener, Leon. Foster Child: A Biography of Jodie Foster. 紐約: E. P. Dutton, published by Penguin Group (USA). May 1997. ISBN 0-525-94143-6. [失效連結]
  68. ^ "Jodie Foster Biography"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8-15.. The Biography Channel. 2011年7月
  69. ^ Cydney Bernard: Who Is Jodie Foster's Former Partner?. 2013-01-14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6). 
  70. ^ Jodie Foster 'has dumped' her lesbian lover of 14 years. 2008-05-16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71. ^ Christy Lemire. Foster reveals she's gay, suggests she's retiring. 美聯社. 201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8). 
  72. ^ Actress-director Jodie Foster publicly comes out as gay at Globes. 合眾國際社. 2013-01-13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73. ^ 73.0 73.1 Jodie Foster's Golden Globes Speech: Full Transcript.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3-01-13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74. ^ Langley, William. Jodie Foster: She’s come out as rather confused. 《每日電訊報》. 2013-01-20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2). 
  75. ^ Corriston, Michele. Jodie Foster Is Married!. People.com. 2014-04-23 [201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3). 
  76. ^ 存档副本. [200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77. ^ 存档副本. [200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78. ^ 存档副本. [200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79. ^ Valby, Karen. Jodie Foster: Unbreakable. 《娛樂周刊》. 2007-08-30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80. ^ The Georgia Straight, Interview with Jodie Foster by Dan McLeod, 1997年7月10-17日,第43頁
  81. ^ 1997年7月7日《早安美國》,由查爾斯·吉布森採訪
  82. ^ Millea, Holly. Mother Knows Best. Mirabella. 1998年9月
  83. ^ Valby, Karen. Jodie Foster: Unbreakable. 《娛樂周刊》. 2007-08-30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84. ^ 存档副本. [201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5. ^ Jodie Foster - why she's got the Cecil B DeMille Award. Telegraph.co.uk. [201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4). 

外部連結

前任:
黛安·拉德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1976
繼任:
珍妮·奧古特
前任:
雪兒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88
繼任:
潔西卡·坦迪
前任:
莎莉·柯克蘭
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1988
繼任:
米雪·菲花
前任:
嘉菲·比絲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91
繼任:
愛瑪·湯普森
前任:
嘉菲·比絲
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1991
繼任:
愛瑪·湯普森
前任:
潔西卡·坦迪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91
繼任:
愛瑪·湯普森
前任: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1994
繼任:
蘇珊·莎朗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