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拌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茶葉拌豆是一個緬甸的傳統小吃,它匯聚酸、鹹、辣、澀、苦為一身的特殊口感十分受到緬甸人的喜愛,這道菜更被視為緬甸的國菜,除了在緬甸流行之外,在華人圈也同樣炙手可熱。[1]

茶葉拌豆

名字由來及意義

緬人俗稱「勒佩豆」(La Phet Thoke)。在緬語中「勒佩」(音譯)是茶葉的意思、「豆」(音譯)則是拌動的意思。因此「勒佩豆」就是「茶葉拌豆」的意思,有些人稱它為茶葉沙拉或發酵茶葉沙拉,也有人稱它為老緬豆或拌咸茶。據説在遠古時期,發酵茶葉是各交戰王國之間和解的信物,當衝突得到緩解時,雙方就會互送發酵茶葉,因此它「和平」的象徵意義一直保留至今。緬甸人是個熱情好客、樂善好施的民族,不管是在寺廟還是在平民百姓家中,在客人來訪時拿出茶葉沙拉招待客人是基本禮儀。大家一起享用分格器皿裏盛裝的沙拉,則代表共享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茶葉沙拉還具有「迎賓」的意思。[1]

吃法

緬甸人非常喜歡吃茶葉拌豆(拌咸茶)。茶葉拌豆是將經過蒸煮、自行發酵後的濕咸茶葉,再加入緬甸綜合豆(蠶豆、花生米、芝麻、炸豆)以及炸蒜片、蝦米等,吃的時候只要將它們拌在一起就可。[2]

參考資料

  1. ^ 1.0 1.1 Ting Wei. 緬甸料理的經典角色:發酵茶葉. NOM Magazine. 2017-01-05 [2019-05-27] (中文(繁體)). 
  2. ^ 李謀、姜永仁. 緬甸文化綜論.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八月: 119~120. ISBN 7-301-05831-4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