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公墓
虹橋公墓(英語:Hung Jao Cemetery),1926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興建的公墓,大致位置在今上海市徐匯區番禺綠地及周邊。
歷史
192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虹橋路和哥倫比亞路(今番禺路)交叉處興建公墓。公墓分東西兩區,西區稱「虹橋公墓」(Hung Jao Cemetery),在虹橋路北、哥倫比亞路西,佔地8公頃余,為上海的外國人墳地,對於入葬對象並無過多限制,中外人士均可安葬;東區稱「哥倫比亞路公墓」(Columbia Road Cemetery),位於虹橋路北、哥倫比亞路東,面積較小,主要針對猶太社群。1945年後,兩處公墓合併,沿稱虹橋公墓[1]。
虹橋公墓中安葬的名人有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著名報人鄒韜奮、革命烈士茅麗瑛、猶太商人艾利·嘉道理等。1949年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將紅色作家蔣光慈、李白及一同殉難的十二位烈士、法電六烈士、王孝和等多為先烈的遺骨遷葬到虹橋公墓,辟出專門的虹橋公墓烈士區[1]。
1967年,上海市烈士陵園籌建,原安葬在虹橋、江灣、大場等公墓的烈士遺骸遷葬至上海市烈士陵園[2]。虹橋公墓改做他用,原址部分區域為如今的番禺綠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