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希恩伯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德尼·希恩伯格
原文名Sidney Sheinberg
性別
出生西德尼·傑·希恩伯格
Sidney Jay Sheinberg

(1935-01-14)1935年1月14日
 美國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
逝世2019年3月7日(2019歲—03—07)(84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比弗利山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博士學位
母校
職業企業家 / 律師 / 監製
活躍時期1958年-2019年
僱主
知名於發掘史提芬·史匹堡並籌劃製作《大白鯊》、《舒特拉的名單》、《侏羅紀公園》與《E.T.外星人》等電影。
董事會參見#職務榮譽
配偶洛蘭·加里英語Lorraine Gary
1956年結婚—2019年結束
獎項參見#職務榮譽

西德尼·傑·希恩伯格(英語:Sidney Jay Sheinberg,1935年1月14日—2019年3月7日),美國律師兼娛樂業高管,他曾在美國音樂公司英語MCA Inc.環球電影製片廠擔任總裁首席運營官職位長達40年。[1]

早年生活

西德尼·希恩伯格於1935年1月14日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里。他的父親哈利·希恩伯格(Harry Sheinberg)來自波蘭,而他的母親蒂莉·格羅斯曼(Tillie Grossman)則來自烏克蘭。自出生後,西德尼跟隨家庭一直在科珀斯克里斯蒂生活、成長。[2][3][4][5] 1955年,西德尼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後又考入哥倫比亞法學院,期間他獲得了哈倫·菲斯克·斯通獎學金和占士·肯特(James Kent)獎學金。在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後,他獲得了法律博士學位。[2] 西德尼·希恩伯格獲得過哥倫比亞法學院頒發給其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卓越獎章(Medal for Excellence)和約翰·傑獎(John Jay Award)。[6][7]

職業生涯

1958年夏天,西德尼·希恩伯格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州,他在這裏接受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的教學工作。1959年,在等待加州律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的同時,希恩伯格加入了嘲諷製作公司(Revue Productions)的法務部門。這家公司是美國音樂公司英語MCA Inc.旗下的電視事業子公司,也是環球電視公司的前身。在這裏,希恩伯格開始了他的娛樂職業生涯。[2] 在1960年後期,希恩伯格看到了史提芬·史匹堡所拍攝的一部電影短片——《安培林》,他力主與史匹堡簽下導演合約,當時史匹堡才20歲。[8] 希恩伯格在1968年給了史匹堡第一份工作。[9]

得益於李·瓦瑟曼英語Lew Wasserman的指導,希恩伯格承認作為一個導師,必須對你所指導的事情和人具有信心。在希恩伯格和瓦瑟曼的一起努力下,他們將環球影業從一家依賴電視劇製作的二流製片廠轉變成了荷里活的主要玩家。[10] 1973年6月,希恩伯格當選為美國音樂公司和環球製片廠的總裁首席運營官,並與李·瓦瑟曼一起工作。當時的希恩伯格因為發掘了史匹堡並與他簽下7年合約而得到了美音 / 環球公司旗下電視部門的讚譽。希恩伯格告訴瓦瑟曼,「別人會在你成功的時候支持你,但我會在你失敗的時候依然支持你。」[9]

在西德尼·希恩伯格的領導下,環球影業發行了20世紀最後三個十年裏票房最高的電影。[11] 這些作品無一不是「環球+史匹堡」項目的產品,這包括:1975年的《大白鯊》、1982年的《E.T.外星人》和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

在前期製作的時候,《大白鯊》項目始終是如履薄冰。希恩伯格將這部電影項目與史匹堡聯繫到一起,儘管當時存在着不少問題,但是希恩伯格還是堅持要將這部電影發行出去。當《大白鯊》的製作預算在1975年超出之後,希恩伯格依舊選擇支持史匹堡。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這部由史匹堡拍攝的經典恐怖電影駁斥了當時懷疑者們認定這是高預算B級片的看法,並重新定義了夏季電影大片的新類型。當年該片的全球票房收入高達4.71億美元,其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9億美元還多。[9]

除了高票房電影之外,希恩伯格也力推了一些高口碑電影的製作與發行,這其中就包括《舒特拉的名單》和《回到未來》。儘管該片的內容與太空外星人矮行星冥王星毫無關係,但是希恩伯格一度希望《回到未來》這個片名能改為「回到冥王星」。[12]

1982年,托馬斯·肯尼利出版了他的歷史小說《辛德勒方舟》。這是他在1980年與波德克·費佛伯格會面之後開始寫的。希恩伯格向史匹堡發送了這本書的副本及《紐約時報》上刊登的書評。希恩伯格為同意改編拍攝《辛德勒方舟》的條件就是史匹堡必須首先拍完電影《侏羅紀公園》。史匹堡後來回憶道,「他知道,一旦我開始拍攝《舒特拉的名單》,那麼我將無法繼續製作《侏羅紀公園》。」由於大屠殺題材的電影通常都不盈利,因此這部電影的製作預算只有2200萬美元。史匹堡將自己的導演薪酬也投入到電影製作中,並將這筆報酬稱為「血腥錢」,並認為這部電影最終會虧損。但是這部電影最終卻獲得了票房的成功,全球共計收穫票房超過3.2億美元,並被認為是一部史詩大作。[9]

希恩伯格在音樂產業看到重大發展機會,他帶領美音音樂娛樂公司(後改名為環球音樂集團)於1988年以6100萬美元收購了摩城唱片[13] 隨後又在1990年以5.5億美元收購了格芬唱片公司[14]

1982年,希恩伯格被人引述曾說過「你最好開始存錢來籌措你的律師費,我認為訴訟將成為一個利潤點」。據說這句話的背景是環球影業公司準備向任天堂公司起訴,以迫使其為旗下遊戲《大金剛》來支付特許經營費用。在後來的環球城市影業訴任天堂案中,這句話被在法庭上被提及。最終任天堂勝訴被裁定沒有侵權,而任天堂表示環球影業其實一直都知道金剛屬於公共領域[15]

西德尼·希恩伯格與泰利·基咸就電影《巴西》的最終剪接權之爭堪稱典型案例,[16] 並導致名為《巴西之戰》的書籍和紀錄片面世。[17][18]

1990年,希恩伯格與瓦瑟曼與日本松下電器達成協議,兩人決定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作價65.9億美元向後者出售美國音樂公司和環球製片廠。[10]

西格集團英語Seagram於1995年收購環球影業之後,希恩伯格在當年7月離開了環球。[19] 在接下來的十年裏,西德尼·希恩伯格通過自己的製片公司泡泡工廠英語The Bubble Factory製作了一系列電影。[20]

職務榮譽

西德尼·希恩伯格曾在全美基督徒與猶太人大會英語National Conference for Community and Justice董事會任職。[21] 同時,他還是美國猶太人委員會、預防失明研究組織(Research To Prevent Blindness)等機構董事會的成員和皮茨學院英語Pitzer College克萊蒙特學院聯盟之一)以及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的受託人。[21][22] 並且他也是人權觀察組織副主席和兒童行動網絡(Children's Action Network)的聯合創始人。[23][24] 西德尼也曾被全美LGBTQ特別工作組英語National LGBTQ Task Force授予榮譽,以表彰他一生致力於民權保護和對包容LGBTQ族群的支持。

1981年,因其專業成就,西德尼·希恩伯格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所頒發的約翰·傑獎英語John Jay Award[7] 1982年獲得美國猶太人委員會人際關係獎;1983年獲得全美基督徒與猶太徒大會人道主義獎;1984年獲得電影先鋒基金會(Motion Picture Pioneers Foundation)的年度先鋒人物,並在同年還獲得法國政府所頒發的騎士勛位藝術與文學勳章[23]

1987年,西德尼獲得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所頒發的德威特·卡特·雷迪克獎(DeWitt Carter Reddick Award);[25] 1989年,他被美國導演工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資格以表彰其在美國導演工會與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聯合會創意權委員會數十年的工作;1991年,他獲得洛杉磯愛滋病項目生命承諾獎;1994年,他獲得美國成就學院英語Academy of Achievement榮譽獎章;1996年,他獲得同性戀反歧視聯盟傳媒大獎英語GLAAD Media Award[26]

1995年,西德尼和他的妻子共同獲得了西蒙·維森塔爾中心所頒發的人道主義大獎。[23][27]

為表彰西德尼·希恩伯格為環球影業的貢獻,環球影業決定將位於洛杉磯環球影城內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希恩伯格廣場」。大衛·格芬傑弗瑞·卡森伯格史提芬·史匹堡等人出席了這次活動。[28]

個人境況

西德尼·希恩伯格在1956年迎娶了女演員洛蘭·加里英語Lorraine Gary,兩人的婚姻一直持續到2019年希恩伯格離世。希恩伯格與加里擁有兩個兒子,分別名為比爾(Bill)和喬恩(Jon)。

2019年3月7日,西德尼·希恩伯格在加利福尼亞州比弗利山辭世,享壽84歲。[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Richard Natale. Sidney Sheinberg, MCA/Universal Exec Who Nurtured Steven Spielberg, Dies at 84. 綜藝.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2. ^ 2.0 2.1 2.2 Bernard F. Dick. City of Dreams: The Making and Remaking of Universal Pictures.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7-01-01: 173 [2019-03-10]. ISBN 97808131700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3. ^ Aljean Harmetz. NOW LAWYERS ARE HOLLYWOOD SUPERSTARS. 紐約時報.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4. ^ Michael Cieply. MCA's No. 2 Tower of Power : Sheinberg Reigns Supreme as Wasserman's President--and Heir Apparent. 洛杉磯時報.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3). 
  5. ^ Brooks Barnes. Sidney Sheinberg, a Force Behind Universal and Spielberg, Is Dead at 84. 紐約時報.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9). 
  6. ^ Winter Luncheon. 哥倫比亞法學院.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3). 
  7. ^ 7.0 7.1 John Jay Awards. 哥倫比亞大學.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8. ^ Bernard Weinraub. Steven Spielberg Faces the Holocaust. 紐約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1). 
  9. ^ 9.0 9.1 9.2 9.3 Bill Higgins. Steven Spielberg and Sidney Sheinberg. 荷里活報道.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4). 
  10. ^ 10.0 10.1 Sid Sheinberg Dies: Former MCA/Universal President And COO Was Hollywood Giant. Deadline.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11. ^ MCA paid its president about $4.5 million in 1985.. 洛杉磯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6). 
  12. ^ Sue Vander Hook. Steven Spielberg: Groundbreaking Director. ADOO. 2009 [2019-03-11]. ISBN 9781604539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13. ^ James Bates. Berry Gordy Sells Motown Records for $61 Million. 洛杉磯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8). 
  14. ^ Jube Shiver Jr.; Michael Cieply. MCA Buys Out Last Major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 Entertainment: In a much anticipated deal, the giant conglomerate will get Geffen Records for stock worth $545 million.. 洛杉磯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7). 
  15. ^ Caruso, Norman. Universal vs. Nintendo case. The Gaming Historian. 2011-03-24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1). 
  16. ^ Jack Mathews. DIRECTOR VS. STUDIO CHIEF : THE BATTLE TO RELEASE 'BRAZIL' : Terry Gilliam's film could serve as a textbook model for examining the conflict of art and commerce in Hollywood.. 洛杉磯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9). 
  17. ^ Jack Mathews; Terry Gilliam; Tom Stoppard; Charles McKeown. The Battle of Brazil. Applause Books. 1998 [2019-03-11]. ISBN 97815578334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18. ^ The Battle of Brazil: A Video History. IMDb.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1). 
  19. ^ Bernard Weinraub. For MCA and Hollywood, a Generational Shift. 紐約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1). 
  20. ^ Bernard Weinraub. Bursting the bubble at the Bubble Factory, another tale from Hollywood.. 紐約時報.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9). 
  21. ^ 21.0 21.1 Sid Sheinberg. 知名人物數據庫英語NNDB.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22. ^ 50 Years of research to Prevent Blindness (PDF). 預防失明研究組織. [2019-03-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5-25). 
  23. ^ 23.0 23.1 23.2 Sid Sheinberg. 人權觀察.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24. ^ Michael Cieply. It Came Out of the Viral Media Swamp. 紐約時報網.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25. ^ DeWitt Carter Reddick Award.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穆迪傳播學院.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26. ^ Sidney Sheinberg, Universal Exec Credited With Discovering Steven Spielberg, Dies at 84. TheWrap.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27. ^ Humanitarian: Sheinbergs to Receive Award Sunday. 洛杉磯時報.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28. ^ Steven Spielberg's mentor has street named for him. 經濟時報. 2008-02-05 [2019-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