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革命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貴州省革命委員會


主要領導
主任 李再含藍亦農魯瑞林馬力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癱瘓
機構類型 省級革命委員會
行政級別 正省級
授權法源 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聯絡方式
總部
機構沿革
1949年12月 貴州省人民政府
1955年2月 貴州省人民委員會
1967年2月 貴州省革命委員會
1980年1月 貴州省人民政府

貴州省革命委員會,初名毛澤東思想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是1967年2月14日成立的革命委員會,取代當時的貴州省人民委員會,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的最高行政單位。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結束,1980年1月貴州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宣佈成立貴州省人民政府,撤銷貴州省革命委員會。

背景

1967年貴州革命派造反遊行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貴州省委於當日召開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傳達《五一六通知》,制定《貴州文化大革命的工作意見》,要求廣泛發動群眾投入文化大革命。6月6日,《貴州日報》發表《堅決拔掉汪小川反革命反社會主義的黑旗》和《徹底揭穿汪小川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動本質》兩篇文章,對省委宣傳部長汪小川進行批判[1]。當晚有千人到貴州日報社貼大字報,提出「要徹底揭露省委『捨車保帥』的陰謀」,「徹底揭開省委階級鬥爭的蓋子」,繼而又有一些人向省委寫質問信。8日下午,中共貴州省委常委會將此事定為反革命事件,進行追查、處理,即「六六事件[2]

8月初,中共貴州省委傳達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8月18日,貴陽舉行「歡呼毛主席和首都百萬群眾在一起」的集會和遊行,各大、中學普遍建立「紅衛兵」組織。9月,貴陽各大學、中學「停課鬧革命」。紅衛兵在北京接受毛澤東檢閱後歸來,相繼建立「貴陽大中學校紅衛兵總部」、貴陽師範學院「六六戰鬥團」、貴陽醫學院「工農紅衛兵」及貴州大學貴州工學院貴州農學院的「九一五兵團」和「九一五紅衛兵」等組織[3]。之後,機關、廠礦等也成立了「貴州省紅色工人戰鬥團」、「貴陽戰鬥團」、「貴陽紅色保衛戰鬥團」、「省市文化科研戰鬥團」等[4]。從10月開始,掀起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風暴,貴州省委、貴陽市委在郵電大樓召開檢討大會,被迫承認「犯了方向、路線錯誤」[5]。12月,貴陽地區40多個造反派組織,聯合成立「貴州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總指揮部」[6]

沿革

1967年的貴州省革命委員會

1967年1月中旬,上海造反派率先發動「一月風暴」。1月24日,按毛澤東的指示,時任貴州省軍區副政委的李再含等人到北京匯報貴州文革情況,聽取了「貴州也要奪權」的指示。1月25日,李再含等人成立了「貴州省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總指揮部」,組織批判並「打倒」了省委、省人委和貴陽市委、市人委,貴州政治工作進而陷於癱瘓,造反派趁機篡奪了領導權[7]。1月25日,「總指揮部」發表通告,宣佈接管省委、省人委和貴陽市委、市人委,成立「毛澤東思想貴州省革命委員會」[8]。2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西南的春雷——歡呼毛澤東思想在貴州的偉大勝利》[9]。社論指出:「這個勝利,將引起連鎖反應,使西南地區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在奪權鬥爭中乘風破浪地前進。」[10]2月13日,「毛澤東思想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成立[11]。8月1日,改稱「貴州省革命委員會」。1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貴州省革命委員會領導核心小組(李再含張明李立孫昌德劉安民康岩中徐英年七人組成)[12]

「造反派」組織之間圍繞權力分配展開了激烈鬥爭,很快分裂成兩大派[13]。1967年4月10日至20日,貴州省大中學校紅衛兵代表會議(「省紅代會」)在貴陽召開。會議確定貴州省各地紅衛兵組織統一稱「貴州省大中學校毛澤東思想紅衛兵」。4月11日,貴陽地區部分大中學校的學生衝擊「省紅代會」,被稱為「四一一派」。5月上旬,四一一派由學校逐步發展到社會,在全省各地區、廠礦都有與當地革委會對立的四一一派。6月8日,貴陽地區「四一一戰鬥兵團」成立,兩派矛盾不斷激化並爆發武鬥事件[14]。1968年2月,經李再含審批的報告中列出六名貴州省委、貴陽市委領導人的「叛徒」名單,電告中央文革,並與被列為「特務」、「特嫌」的38名廳局級和101名處級幹部一起進行關押、批鬥[15]

針對貴州出現的問題,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組、中央軍委於1969年3月27日發出《對貴州當前文化大革命的指示》和《給貴州部隊的指示》,因每一個「指示」都有五條具體內容,又稱為「兩個紅五條」[16],內容要求貴州發展「革命大聯合」和「革命三結合」,「擁政愛民」,「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17]。196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下發了解決貴州問題的《中共中央對貴州省核心領導小組〈關於解決貴州省當前若干問題的報告〉的批示》((1969)71號文件),改組貴州省革命委員會[18]。10月26日,中共中央決定調昆明軍區副政委藍亦農兼任貴州省軍區第一政委、代理中共貴州省核心領導小組組長,主持貴州工作,調四十三軍軍長張榮森任中共貴州省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副組長[19],明確何光宇石新安李立張明羅錫康張健民劉興勝鮑德金張琦、朱德蘭、劉紹賢徐英年等12人為核心領導小組成員。藍亦農主持貴州工作後,根據中發(1969)71號文件,組織揭發批判李再含等人的錯誤和罪行,對革委會進行重組[15]。1971年5月,中共貴州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中共貴州省委恢復[18]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1977年2月,中共中央調馬力任省革委會主任,同年3月調蘇鋼任副主任。原省革委會主任魯瑞林離任,原副主任羅錫康田子明孫昌德,經中共中央批准隔離審查(後被分別判刑)[20]。1977年11月,貴州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貴陽召開,會議選舉馬力為貴州省革命委員會主任,賈庭三等人為副主任,選舉省革委會委員141人,未設常委。1978年5月,賈庭三離任,中共中央通知,由池必卿任省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根據中共貴州省委的提名,分別批覆秦天真申雲浦為貴州省革委會副主任[21]。1980年1月,貴州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將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改為貴州省人民政府。隨後,各州、市、縣也相應地改革命委員會為人民政府[22]

組織

2月14日,省革委會頒佈《關於成立有關辦事機構的通知》,其辦事機構有:文化革命領導小組,下設工建交財文化革命辦公室、宣教衛文化革命辦公室、農林文化革命辦公室、幹部工作文化革命辦公室;保衛委員會;生產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林辦公室、工交辦公室、基建辦公室、財貿辦公室;秘書處,下設秘書組、文書檔案組、文印發行組、來信來訪組、行政生活辦公室;接待站[23]

10月25日,省革委會發出《關於貫徹執行〈省革命委員會行政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將原中共貴州省委各部委,省人民委員會各廳、局的工作任務,分別納入革委會下設的五個領導小組[23]

  1. 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管全省政治思想工作。
  2. 生產領導小組,統管全省工農業生產、財貿和基建等工作。
  3. 保衛領導小組,負責全省治安、保衛、審判、法制教育、勞改管教等項工作。
  4. 國防工業領導小組,代替原省國防工業辦公室的全部工作。
  5. 學校工作領導小組,代替原省教育廳的政治和業務工作,並負責全省大中學校的軍政訓練領導工作。
  6. 秘書處,代替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等[23]

1970年,省革委會機構調整為省革委會辦公室、政治部、生產指揮部、人民保衛部、人防辦公室[24]

領導

貴州省革命委員會組成[25]

  • 1977年2月-1977年11月
    • 主任:馬力(1977年2月中央決定)[26]
    • 副主任:蘇鋼(1977年3月中央批准任命)[26]

參考文獻

  1. ^ 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12: 164. ISBN 978-7-5098-2922-6. 
  2. ^ 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 第2卷 1949-1978.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2.01: 268. ISBN 7-221-09497-7. 
  3. ^ 吳廷述主編;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历史大事记 1929-1999.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1.06: 403. ISBN 7-221-05472-X. 
  4. ^ 《貴州通史》編委會編. 贵州通史简编.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5.01: 314. ISBN 7-80170-352-9. 
  5. ^ 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12: 294. ISBN 978-7-5098-2922-6. 
  6. ^ 貴陽市地方編纂委員會編. 贵阳通史 下.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1.09: 55–56. ISBN 7-221-08877-2. 
  7. ^ 郭德宏主編. 中国共产党图史 中 全3册.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4: 330. ISBN 7-5440-5382-2. 
  8. ^ 何任叔主編. 中国共产党贵阳简史. 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 2002.11: 124–126. 
  9. ^ 金春明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949-2004 第2版.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4.10: 146. ISBN 7-80136-511-9. 
  10.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25 上 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 黨史出版社. 1988.10: 263. 
  11. ^ 龍起佳,范同壽總編;鄧功主編;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贵州省志 公安志.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3.04: 91. ISBN 7-221-06180-7. 
  12. ^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6卷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354. ISBN 7-80136-318-3. 
  1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陽市喃明區委員會文史辦公室. 南明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陽市喃明區委員會文史辦公室. 1990.09: 186. 
  14. ^ 胡一民著. 人生四部曲 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回忆实录.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貴陽聯誼會. 2001.10: 263. 
  15. ^ 15.0 15.1 劉夫亞主編;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166–168. ISBN 7-80583-818-6. 
  16. ^ 吳廷述主編;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历史大事记 1929-1999.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1.06: 423. ISBN 7-221-05472-X. 
  17. ^ 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贵州简史.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1.09: 147–149. ISBN 978-7-221-09739-2. 
  18. ^ 18.0 18.1 向陽生主編;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贵州省志 党派社团志.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7.04: 67. ISBN 7-221-07686-3. 
  19. ^ 夏軍著. 人在路上. 廣州:花城出版社. 2015.04: 141. ISBN 978-7-5360-7470-5. 
  20. ^ 何仁仲編. 贵州通史 第5卷.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3.01: 181. ISBN 7-80170-170-4. 
  21. ^ 劉夫亞主編;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506–507. ISBN 7-80583-818-6. 
  22. ^ 湯會琳主編. 贵州省情教程.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09: 174. ISBN 978-7-302-20879-2. 
  23. ^ 23.0 23.1 23.2 《當代貴州簡史》編委會編. 当代贵州大事记 1949.10-1995.12.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6.10: 291. ISBN 7-221-04038-9. 
  24. ^ 貴州省檔案館編. 贵州省档案馆指南.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6.04: 448. ISBN 7-80019-612-7. 
  25. ^ 何虎生等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3.05: 689. ISBN 7-80088-393-0.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劉夫亞主編;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506. ISBN 7-80583-818-6. 
政府職務
前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 貴州省人民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 貴州省最高行政機關
1967年2月-1980年1月
繼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 貴州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