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米特人
閃族人(希伯來語:שֵׁמִיִים,阿拉伯語:ساميون,英語:Semitic People,中國大陸作閃米特人,台灣作閃族人,也譯作「閃姆人」),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和敘利亞沙漠的遊牧民族。
閃米特是民族在語言、文化上的一個分支。儘管人類遺傳學與歷史學上使用「種族」這個字眼有着眾多的爭議,閃米特這一語族的定義卻很明確,包括古代兩河流域的阿卡德語跟其延伸的兩種方言所分化的語言──亞述語和巴比倫語,以及現代的阿拉伯語和埃塞俄比亞(四荒經)的阿姆哈拉語、亞蘭語(亞蘭語)、希伯來語和馬耳他語等。
來源
閃米特是一個來源自閃米特宗教經書《聖經》中挪亞的兒子閃的形容詞[1],其人種即為閃米特人。這一用法最早由德國歷史學家奧古斯特·路德維希·馮·施洛塞於1781年提出。
閃米特人的概念來自古希伯來人在《聖經》中對各種族來由的記載,凡文化與語言上跟他們接近的種族即被認為是閃姆的子孫。反之,希伯來人的敵人經常被他們認為是含的後代。在《創世記》第10章第21-31節中,閃姆的兒子是以攔(埃蘭,Elam)、亞述(Asshur)、亞法撒(Arphaxad)、路德(Lud)與亞蘭(亞蘭,Aram):被認為是亞述人、迦勒底人(新巴比倫)、塞巴人、希伯來人與亞蘭人的祖先,其語言有着緊密的關係,固此他們的語言都被納入閃語族中。值得注意的是,迦南人與亞摩利人(古巴比倫)的語言同樣為閃米特語,但在《聖經》中被認為是含的後代,可能是希伯來文化的衝擊。反之,閃姆在《聖經》中同樣被認為是埃蘭人的祖先,而埃蘭語並非閃語族的一支,現代研究認為有可能與南印度達羅毗荼語系有關。
語言
在現代語言學中,「閃米特」源自《聖經》的詞彙用法,但並非等同。語言學上,閃米特語言是非亞語系 的一個子群。根據約瑟·格林堡廣為人接受的分類,也包括了阿卡德語、巴比倫的古語、埃塞俄比亞與阿拉伯的官方語言、最廣泛的當代閃米特語:亞蘭語(亞蘭語,耶穌的母語)、迦南語、吉茲語、埃塞俄比亞古卷的古語、希伯來語、腓尼基語、迦太基語、南阿拉伯語,還有今日包括馬里語,只有阿拉伯半島南部少數人還在使用的沙巴古語。
閃米特語多被人用作第二語言,數目遠遠高於當代的閃米特語母語使用者。現時,西方最大的幾種宗教的典籍,用的就是某幾種閃米特語,包括了伊斯蘭教(阿拉伯語),猶太教(希伯來語和亞蘭語),與基督教(亞蘭語和吉茲語)。數千萬人把它當作第二語言來學習(或當作他們所說的現代語言的古老版本):有無數伊斯蘭教徒學習和背誦古阿拉伯語——《古蘭經》的語言,而在以色列以外全世界的,說別種母語的猶太人,也會使用和學習希伯來語——《摩西五經》的與其他重要猶太經典的語言。
值得注意的是,柏柏語、科普特語、古埃及語、豪薩語、索馬里語,與很多北非與西亞地區的相關語言並非閃米特語,而是在一個更大的亞非語系之內,閃米特語是當中的一個子群。其他古代或現代的西亞語言如亞美尼亞語、庫爾德語、波斯語、土耳其語、古蘇美爾語和努比亞語——都不是亞非語系的一員,甚至全無關係(或者,更確切一點說,是關係更加遙遠)。亞美尼亞語、庫爾德語和波斯語現時都是印歐語系的語言;而土耳其語被視為突厥語族的一支。
宗教
宗教上,「閃米特」指與閃米特語言有關的宗教:所以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經常被引為「閃米特宗教」,雖然現時人們多用「亞伯拉罕諸教」來形容。一個真正全面的閃米特宗教會包括在亞伯拉罕諸教興起前在西亞流行的一些多神論的宗教(例如Adad、Hadad),因此準確地說,亞伯拉罕諸教為「閃米特一神諸教」,屬閃米特諸教,因西亞的多神論宗教大多已經消失,故常常直接稱為「閃米特宗教」。
種族劃分
在中世紀的歐洲,所有亞洲人都被認為是閃姆的後裔。直至十九世紀,閃米特這個名詞仍然局限於歷史上使用閃米特語言的民族。這些人被認為是一個與別不同的種族。可是,那時有些反閃米特的種族理論家提出,閃米特人是在之前分裂的種族愈來愈模糊的區別中產生的一群。這種假定的過程被種族理論家哥比諾稱為「閃米特化」。後來,納粹思想家羅辛堡亦支持這種認為閃米特產生自種族「混亂」的觀念,
相反,現代科學以基因研究鑑定民族的共有生理遺傳,而對閃米特人的分析,顯示出他們明顯有着同一先祖。雖然還沒有找到任何明顯的共同線粒體,但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與猶太族裔有着非常緊密的Y染色體聯繫,縱使其他族群對它們有着種種的影響(見Y染色體亞倫)。雖然族群遺傳學仍然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它似乎指出了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的祖先來自閃米特中的近東人口(雖然《聖經》中的系譜與此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