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鈞
顏鈞(1504年—1596年),字子和,號山農,因避萬曆帝朱翊鈞之名諱而改名為鐸,是一位出身江西永新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在他活着的時候,因相對缺乏流傳而不為人知。[1][2][3][4][5]
生平
他的父親是顏應。顏應生有五個兒子,顏鈞排行第四。顏鈞和兄弟們自幼廣泛閱讀儒學經典等;但他表示自己天資不是很好,學習表現不理想。[1]
十三歲至十七歲間,父親顏應於蘇州常熟縣擔任訓導職務,但後三年患嚴重疾病,最後死去。隔年,顏鈞與兄長顏欽、顏鑄帶着父親的遺體返回家鄉安葬。[1]
此後,顏鈞之家境衰退,他的學習進程隨之荒廢。[1]
二十四歲時,顏鈞閱讀二哥顏鑰抄寫於白鹿洞書院所載王陽明著作之文句「精神心思,凝聚融結,如貓捕鼠,如雞孵卵」等,獲「閉關靜坐」之體悟,並隨即閉關七日,達到「神智頓覺,中心孔昭,豁達洞開,天機先見,靈聰煥發」等境界。[2]
三十三歲時,他在北京遇到時任禮部侍郎之徐樾,拜徐樾為師,受教於徐樾三年。徐樾是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門徒,顏鈞由此獲得機會成為王艮的學生。顏鈞自述王艮肯定他對心學的努力學習和體悟。王艮鼓勵顏鈞謹慎遵守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宗旨,以〈大學〉、〈中庸〉之心學主要涵義為典範,應用《易經》「六龍時運」變化於生活和人際互動之中,進而體悟王艮所提出之「大成之學」思想。顏鈞後來「大成仁道」之思想,很可能源自王艮之「大成之學」思想。[1]
嘉靖十九年(1540年)三十七歲時,顏鈞在當年秋闈後,寫成〈急救心火榜文〉[2],於豫章同仁祠首次公開以該篇文章講述個人思想,吸引許多知識份子前往聆聽;隨後成為他重要門生之羅汝芳正在其中[6]。此後,他在中國各地公開講述個人思想,有北京、江西吉安府永新縣、泰州、揚州、金陵、南昌等地;他經常就地開始講述,人群聚集在周圍,人數自數十人至數千人。[1]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六十三歲時,顏鈞正積極開展講學活動之際,突受太平府以南京督學耿定向之名義邀請他前往講學,但講學三日即被逮捕入獄。被逮捕後,雖查無罪證,他仍被有關當局判決「強誣盜賣淮安官船,坐贓三百五十兩,發邊充戍」;直至門徒羅汝芳等四處向親友等為他募得款項、繳清「贓款」金額後,他才出獄並隨後被發配充軍。王襞(王艮之次子)、焦竑等人都曾捐款資助他。[2]
顏鈞被充軍至邵武七日後,被總兵俞大猷聘為軍師,而後建立戰功,再被釋放而返回家鄉。[1]
返抵家鄉江西永新時,顏鈞已六十八歲。此後,他定居家鄉,全心致力於寫作。[1]
八十五歲時,代表門徒之一羅汝芳逝世。[1]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顏鈞以九十三歲高齡病逝家中。[1] 多年後,他的牌位被放入家鄉永新之鄉賢祠奉祀。[1]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王琅. 顏鈞的儒家經典宗教化詮釋. 人文研究學報. 2016, 50 (2): 1-28. doi:10.3966/241195042016105002001.
- ^ 2.0 2.1 2.2 2.3 黃宣民 (編). 顏鈞集 卷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
- ^ 馬曉英. 出位之思-明儒顏鈞的民間 化思想與實踐.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7.
- ^ 蘇芳儀. 顏鈞的「大成仁道」-「成己成物」的思想關懷與社會實踐.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2011.
- ^ 許志信. 顏鈞的悟道、修道與傳道. 宗教哲學. 2008-12-15, (6) [2024-07-29]. doi:10.6309/JORP.200812_(46).0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9).
- ^ 明儒學案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