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飛航式岸艦導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加利亞瓦爾納博物館的4К87岸防導彈與拖車。

542飛航式岸艦導彈,是1958年中國從蘇聯引進的機動岸對艦導彈。蘇聯稱為С-2「Сопка」 ,正式型號為4К87。北約命名為SSC-2B「幼鮭魚」(Samlet)。1958年在蘇聯海軍岸導與炮兵部隊入役。[1]

設計歷史

1955年12月1日蘇聯部長會議2004-1073號命令,OKB-155-1設計分局(現彩虹機械製造設計局英語MKB Raduga)開始設計該系統。總設計師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別列茲尼亞克英語Alexander Yakovlevich Bereznyak。1957年11月27日至12月21日在克里木半島的Peschanaya Balka,工廠測試了4枚導彈,其中後兩枚導彈齊射。試驗獲得成功。1958年8月19日至10月14日國家試驗,發射了11枚導彈,1枚完全成功,7枚部分成功,3枚不成功。12月19日蘇聯海軍總司令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批准入役。

導彈系統包括:

  • 4部Б-163導彈發射架及載具兩軸拖車,由布爾什維克工廠設計局研發。發射架牽引車為АТ-С俄語АТ-С履帶式炮兵牽引車。
  • 8枚斯-2導彈裝載在ПР-15半拖車上,由吉爾157B型軍用牽引車牽引。為達到與空射型KS-1相同的射程,發射時使用了固體助推火箭СПРД-15,工作2秒鐘。
  • 「Мыс」目標截獲雷達
  • 「Бурун」目標跟蹤雷達,配套跟蹤雷達站天線車、跟蹤雷達站顯示車。
  • 中央控制站與指揮儀車
  • 「С-1М」制導雷達
  • 移動電站
  • 射前檢查車
  • 有效射程15 km(最小)~95 km (最大)
  • 射擊扇面: ± 85 °
  • 發射重量: 3419 kg
  • 彈頭重:1010 kg (860 kg TGAG-5)
  • 飛行速度:1050 km / h
  • 巡航高度:400 m
  • 發射前準備時間:17 分鐘

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索目標,並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控制跟蹤雷達鎖定目標。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面並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發送射擊前置角和末導雷達開機主動搜索時間,在導彈發射瞬間,封鎖發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導彈升空。導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後助推器脫落。導彈爬高到400米改為平飛,巡航飛行時高度100-300米速度0.9馬赫。飛行末端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彈上雷達接收機和機電式控制系統精度不足,導彈的命中率歷來很低。不過其用於反艦時45米的標稱圓概率誤差,是完全可能命中航空母艦。

斯-2「箭」式固定陣地岸艦導彈

1954年4月21日政府法令開發使用相同導彈的固定陣地岸艦導彈系統。1955年在克里木半島的阿雅角英語Cape Aya開始構築第100號陣地,部署了獨立岸導第362團。在基利金島構築第101號陣地,部署了獨立岸導第616團。1957年夏季定型測試後,1957年8月30日開始入役部署該導彈系統。1964年就決定換裝更先進的波-35岸艦導彈俄語П-35 (ракета)。但362團遲至1972年,第616團遲至1983年才實現換裝。

服役

1958-1960,蘇聯海軍部署了該型號6個岸導團。2個在波羅的海艦隊(第27團在波羅的斯克,第10團在文茨皮爾斯),2個在太平洋艦隊(第21團在勘察加,第528團在濱海邊疆區),1個在黑海艦隊(第51團在克里木半島塞瓦斯托波爾以南的菲奧連特角俄語Фиолент),1個在北方艦隊(第501團在雷巴奇半島)。

1958年2月4日,中蘇兩國政府簽定了引進「三彈三艇」的「二·四協定」,包括蘇聯向中國提供542岸艦導彈。

1962年8月,第51岸導團部署到古巴,轄4個發射營,每營兩套發射器,備彈8-10枚。後來該團裝備移交給古巴軍隊。

1964年,民主德國波蘭裝備了該導彈。六十年代後期,社會主義陣營很多國家也裝備了該導彈。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該導彈裝備了埃及。1973年10月9日第四次中東戰爭亞歷山大港的埃及軍隊發射5枚該導彈,宣稱擊沉以色列海軍艦船1艘、擊傷1艘。但以色列宣稱無損失。

參考文獻

  1. ^ А. Б. Широкорад. Огненный меч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флота. — Москва: Яуза, Эксмо, 2004. — 416 с. — (СОВ. секретно). — ISBN 5-87849-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