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犁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三张犁 |
台语白话字 | Saⁿ-tiuⁿ-lê |
台语罗马字 | Sann-tiunn-lê |
日语假名 | 〔さんちやり〕 Sanchōri |
地名由来与清治据期开垦台湾的垦照有关。清廷发放垦照时,常使用犁作为面积单位,而一犁耕地面积约有五甲地。因为该地区开垦区域面积为“三犁”十五甲,故称为三张犁。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该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三张犁庄”,隶属于大加蚋堡。该庄北与兴雅庄为邻,东北与五分埔庄的永春陂为邻,东南边隔着拇指山与后山庄相对,南边为陂内坑庄,西南边邻接六张犁庄,西北边接大安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台北厅,编为第五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两区合并,并改名“锡口区”。1920年(大正九年)三张犁庄改制为“三张犁”大字,隶属于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1938年4月,松山庄并入州辖市台北市[2]。
战后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1946年2月台北市划分为10个区,三张犁地区隶属松山区,以瑠公农田水圳为界划分为石景里、三张里、三犁里等三里,水圳以南为三张里、以北为三犁里[3][4]。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三张犁地区改隶信义区。[2]
区内地标
其他
台湾日治时期曾设有三张犁区、三张犁派出所[6],管辖三张犁及兴雅等地[4],现在部分以三张犁为名的设施并不在前述三张犁的范围内,如公车站牌“三张犁”,实际上位于兴雅上车层。
注释
参考资料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2.0 2.1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201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 三張里. 台北市邻里服务网.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 ^ 4.0 4.1 信義故事-信義與松山扯不清. 台北市信义区公所. [201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 ^ 四四南村.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 ^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06: 75, 85.
- 信义区公所,《清代时期─五分埔、兴雅庄、三张犁聚落》
相关条目
- 三张犁支线(台铁已废路线,以三张犁为名但未经过三张犁地区。)